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

2022-04-27 06:00:06 字數 3588 閱讀 3371

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匯報材料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已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學習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那麼,怎樣轉變呢?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人既是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一,又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一,也是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他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愛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自主學習則把學習建立在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一面上。應該承認,作為學習方式,他主學習和自主學習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我們所要強調的是,第一,他主學習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方式,而只能是一種輔助方式,這是對他主學習的定位;第二,他主學習要不斷轉向自主學習,他主學習是一種過渡方式,這是對他主學習的定向。對他主學習的這樣定位和定向是正確發揮他主學習價值和作用的前提,也是促進學生人性健康發展的保證。遺憾的是,傳統教學過分強調和突出他主學習這一方式,從而使學習異化為一種外在於學生的控制力量,並最終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本次課程改革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在學習方式上特別強調和提倡自主學習。那麼,自主學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學習呢?我們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以下三方面含義。

一、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對應於他主學習的被動性,兩者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和要我學,我要學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要我學則是基於外在的誘因和強制。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興趣,興趣有直接或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向過程本身,間接興趣指向活動結果。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情況就大相徑庭了,"強扭的瓜不甜",學生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地學習,學習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學習是誰的事情,誰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承擔責任?

教師當然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但是,如果學生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絡起來,這種學習就不是自主學習。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

二、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學習。

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品質。如果說主動性表現為我要學,那麼獨立性則表現為我能學。除有特殊原因外,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和顯在的獨立學習能力,不僅如此,每個學生同時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都有一種表現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慾望,他們在學校的整個學習過程也就是乙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

這是獨立學習立論的基本依據。由於低估或漠視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忽視或壓制學生的獨立要求,從而導致學生獨立性的不斷喪失,這是傳統教學需要克服的地方。本次教學改革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並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值得強調的是,對待獨立性和獨立學習,要有一種動態發展的觀點,從教與學的關係來說,整個教學過程是乙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也即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隨著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增長和提高,教師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發生了相反的變化,最後是學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獨立。

三、自主學習是一種無認知監控的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畫、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即在學習活動之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畫、選擇學習方法、作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後,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共養成習慣,是促進學生自立學習的重要因素。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機制或途徑是同化,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機制或途徑是順應,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

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存在的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是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即為典型),學生學習純粹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基於此,新課程倡導發現學習、**學習、研究性學習。

發現學習、**學習、研究性學習是從不同推度提出來的,相對於接受性學習,它們在適應範圍和學習層次上有一定的區別,但在性質上都是一樣的,它們的本質特徵主要表現在(為敘述方便,我們把三種學習統稱為發現性學習)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問題性。發現性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問題是這種學習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並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是進行發現性學習的關鍵。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物件,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是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

問題意識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識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從而也就無從發現、無從**、無從研究。總之,問題是發現性學習的起點和主線,也是發現性學習的歸宿。

第二,過程性。結論和過程是學習和認識的一對矛盾統一體。相對而言,接受性學習重結論,發現性學習重過程。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乙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徵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正因為如此,發現性學習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

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乙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乙個人的能力、智慧型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語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的。

第三,開放性。開放與封閉也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對矛盾。接受性學習是一種封閉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習目標單一化、學習過程程式化、學習評價標準化;發現性學習則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習目標整體化、學習過程個性化、學習評價多元化。

發現性學習注重知識,更注重能力,注重認知,也注重情感體驗,其目標具有開放性;發現性學習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過程,關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過程具有開放性;發現性學習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不僅允許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勵學生獨闢瞑徑,其評價具有開放性。實際上,對於發現性學習而言,最重要的是問題的開放性,要允許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

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運用朗讀的多種訓練方式,指導學生學習語言體會感情

井底之蛙 個性化案例設計 張冬倩 自讀自悟並質疑 自讀後讓學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家幫忙解決。解決不了的有老師解答。重點解答 千里之遙 千仞之高 兩腋 瞠目結舌 等的意思。歸納乙個貫穿全文的問題 青蛙後來為什麼覺得自己很渺小?二.體會青蛙的快樂 1 要求學生找出具體表現青蛙快樂的句子,2.指導學...

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培養

摘要 陶行知先生曾以 雞吃公尺 的演示來闡述教與學的關係。他先是強摁住雞,抓把公尺去喂,雞因害怕,不吃反躲。先生又退至遠處,雞平靜下來,向公尺尋去,自找公尺吃。先生通過 公尺餵雞 和 雞找公尺 告誡我們要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給學生以寬鬆的環境,讓其自主,主動地去尋求知識 獲取知識,而不能把知識強加...

運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新課程指出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為以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 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資訊科技可以把數學課堂轉為 數學實驗室 倡導學生的學習要以 主動參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