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的認識與實踐

2022-09-25 21:57:04 字數 4763 閱讀 1208

寧夏長慶高階中學徐燕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與支援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數學課堂活動應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通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使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提倡的是參與、探索、思考、實踐的學習方式,這與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一、影響高中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的問題分析

1.教師是主體,學生是配角

「以學為本」是長期以來一直提倡的教學理念,但如何理解它,以怎樣的教育思想、觀念指導課堂教學,其結果差異是很大的。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更關注怎樣把課講好,而對學生怎樣學,怎樣激發學生的學,怎樣為學生更好的學創造條件不夠關注。很多課堂中教師對學生不信任,總怕學生聽不明白、記不住,因此,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多,學生除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或在老師的督促下完成練習外,幾乎沒有獨立思考和探索發現的機會,師生之間的交流形式單調,內容貧乏,學生之間也少有主動而積極的相互交往的學習行為。

以教師的講為主的教學過程代替了學生學的活動過程,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獨奏者,是課堂的主角,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聽眾、觀眾,學生的情感是被動的、缺乏自信的,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活動空間。

2.教師引導過細,學生被動學習

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引導過度,總擔心學生理解不了,教師的講授從系統的回顧到細微的分析,從特殊的例子到一般公式的推廣應用,後面還有鞏固練習,可算是講練結合。教師將可供學生獨力探索的開放性問題,逐步分解成若干個較低認知水平的「結構性問題」,表面看似學生不斷思考,其實暴露的是教師的探索和思考過程。整堂課都是教師在演示,學生的活動只是在驗證教師的想法,是在填補具體的求解細節,或是解題技巧的訓練,而對於問題本質的理解、解題策略的獲得等關鍵環節被忽略了,老師牽著學生走,學生缺乏自主活動,其數學學習過程仍然是「複製型」的被動學習。

3.缺乏深層次思維訓練,學生活動流於形式

教師頻繁的問一些提示性的細碎問題,甚至是諸如「是不是」、「對不對」的膚淺問題,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教師問一句,學生幾乎不加思索的齊聲答一句,但教師一旦停止發問,課堂上沉寂一片,學生不會主動思考,更不會向教師發問。這種淺層次、快頻率、割碎式、操作式的表面學生活動,使大部分學生沒有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時間,沒有深層次的思維活動,失去了真正的數學化的體驗和做數學的好機會。某些課堂表面上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但在課堂繁榮的背後,常常只是少部分學生與教師對話,少數思維活潑的學生統治課堂的氣氛,大部分思維「緩慢」的學生一直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無法獲得成功感而在心理上、行為上失去了參與的熱情。

二、關於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的認識與思考

1、提高自主參與度是課堂學生活動的先導

課堂上學生是否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直接關係到是否能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是影響學習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高明的數學教師不是在教學生,而是激勵學生自己去學數學,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竭盡心智,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度,挖掘學生的內在動力,學生只有願意學習,主動學習,才有了提高成績內在的、持續不斷的動力源泉。

教師要營造乙個寬鬆和諧、平等外向、民主開放的情感化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使之積極地、目的明確地、熱情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鼓勵是乙個人成長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也是一切教育行為獲得成效之本。教師要對學生已經取得或正在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及時、充分的肯定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進取心;教師要有民主意識,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尊重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包辦代替,不強求千人一面,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善於合作交流,敢於批評爭論,讓周圍環境成為激發學生靈感的場所。只有在乙個寬鬆的學習空間中,學生才能敢說、敢做,創造潛能才能源源不斷的激發出來,也才能真正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2、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

數學是乙個過程,是乙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乙個思維活動的過程。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思維過程」,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參與了教學活動,學生學習「主動」還是「被動」的乙個重要標誌,就是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否展開、活躍與深化。

思維過程就是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的過程,學生只有掌握運用思維過程進行學習,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益。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突出概念的形成過程、公式的發現過程、解題的**過程,強調過程中深刻的、充實的**經歷與體驗,只有透過課本結論中漂亮的外表,去感受前人思維的展開、昇華過程,才能從中領悟到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步驟,才能深刻的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最好途徑是親自、獨立的去發現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數學學習並非是乙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乙個以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其核心觀點是「給學生提供思維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學生在自我活動中,積極吸收新的資訊,親身經歷並構造自己對數學的悟解時,才能內化為適合自己的認知結構,這個過程是學生自覺參與的過程,它是任何數學教師都不能替代的。在數學課堂活動中,獨立探索與相互交流是兩個基本的學習方式,兩者相互聯絡,相互補充。乙個成功的學習過程應是獨立探索與相互交流、恰當配合、協調統一的過程,兩者需要在相適應的情境中進行。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親自、獨立的去發現,即在給定的條件下,在不斷的產生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盡量多的自己去發現要學習的材料,只有這樣的學習活動才是有效的學習。

三、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總結了自己在培養學生主動參加數學課堂活動的一些做法,與同行切磋。

1、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條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動力和方向。事實上,每個學生在走進課堂前,並不是空著腦袋的,他們的頭腦中有先前的經驗和積累,有各自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知規律,恰當的設計問題情境,巧妙的將學習目標置於學生最近發展區,引發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

良好的問題情境像磁場,吸引學生進入乙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和研究的數學世界,激發起學習**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建構新知識。

如在高二講授《拋物線簡單幾何性質》時,我以課本例題為出發點設計了以下問題鏈:

已知斜率為1的直線經過拋物線y=4x的焦點且與拋物線交於a、b,求線段ab的長.

問題1:已知直線ab的方程和拋物線方程,如何求線段ab的長?

方法1:大多數學生將直線方程與拋物線方程聯立,求出a,b兩點座標,再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解。

問題2:不求a,b兩點的座標,能求出線段的長度嗎?

方法2:利用圓錐曲線的弦長公式。

方法3: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靈活運用拋物線的定義及韋達定理,推出|ab|=

問題3:過拋物線y=4x的焦點作直線l,交拋物線於a、b兩點,若線段ab中點的橫座標為4,求線段ab的長.

問題4:(問題3的逆向思維):過拋物線y=4x的焦點作直線l,交拋物線於a、b兩點,若線段|ab|=8,求線段ab中點的座標.

通過電腦幾何畫板的演示,當ab不過焦點時,是否成立?

學生用猜想、模擬的思想方法,構建新的問題:

問題5:(問題4有靜到動,開放條件)定長為8的線段ab的兩端點在拋物線y=4x上移動,求ab的中點到y軸距離的最小值.

問題6:(問題5的一般推廣)定長為l的線段,則結論如何?

問題7:(結論的開放)以ab為直徑的圓與準線有怎樣的位置關係?

問題8:(結論的開放)若m、n分別是a、b在準線上的射影,求證.

從以上問題的補充完善、引申推廣、聯想模擬中引出

問題9:(課本75頁例5)過拋物線焦點f的直線交拋物線於a、b兩點,通過點a和拋物線頂點的直線交拋物線的準線於點d,直線bd是否平行於拋物線的對稱軸?

問題10(問題9的延伸)過拋物線y=2px的焦點的一條直線和拋物線相交,兩個焦點分別為

問題11(問題9 的逆命題)過拋物線y=2px的焦點f的直線交拋物線於a、b兩點,點d在拋物線的準線上,且bd∥x軸,則直線ad是否經過原點?

問題12(問題10 的逆命題) 拋物線y=2px上有兩個動點a、b,其縱座標分別是,且滿足,問直線ab是否經過焦點?

該課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問題設計由易到難,合理搭設台階,在各種變化背景中,啟發學生由此及彼,縱向引伸,橫向拓展,逐步揭示了問題的內在變化規律,對本類題目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的認識。整個設計主題框架明確,但細節不定,課堂上教師的調控隨學生思維進展而定,這樣的問題情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機會,是一種以學生的思考與表達、思維與推理、交流與反省為主體的數學活動過程。活動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分析綜合能力得以提高,真正體現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強化**過程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關鍵

事實上,學生的數學素質是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的,數學的思想方法、思維策略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學數學過程中,親身經歷、體驗和感悟方可獲得的,而非講解灌輸所能形成的,有效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習者的親自參與和內在的思維進行。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和發現的過程,更注重獲取知識的方式方法。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和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設計好學生參與**的手段和方式,幫助學生把問題解決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包括失敗的思路暴露出來,讓學生在**過程中看到思維過程,從中領悟成功之路。引導學生學會「做」中學數學,**中學數學,合作交流中學數學的方式,將過去的說數學,聽數學,黑板上的數學,轉變成為做數學、用數學、生活中的數學,真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學生活動的實效性。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應在有限的時間裡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還可以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每一名教師在實施教育 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積極動腦 動口 動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有效地實施優化數學思維教育.下面,筆者結合幾...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課標要求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過程教學,即把得到結論的全部思維過程展現給學生,同時讓學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培養學生參與 討論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這是現代數學教學的趨勢和要求。為此,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應充分讓學生 動 起來。即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手腳解放出來,讓他們積極 主動地參加...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作者 文千榮 博覽群書 教育 2013年第08期摘要 知識的獲得是乙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的智慧型能迸發出來,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與 創造者 關鍵詞 數學 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