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教學策略

2022-09-23 04:15:05 字數 2257 閱讀 9981

《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提出10個核心概念,其中空間觀念是核心概念之一.它是學生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中最應培養的數學素養之一,是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基礎,是創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承載著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首要任務.

下面,結合我對課程標準的學習以及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發展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 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圖形與幾何這部分教學中 ,課堂上所涉及的圖形均能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影子,而這些現實生活中豐富的現實原型將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尋找幾何圖形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並充分借助這些學生熟悉的原型引入課堂,把幾何知識擴寬到學生生活的空間中,把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在積累了大量實際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相應的幾何圖形的特點,形成圖形的抽象概念並逐步建立完整的空間觀念.如,"平移與旋轉"這內容是新課標"圖形的運動"中的乙個內容,這個內容可以說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乙個重要內容.平移和旋轉在現實生活中,學生都經歷過,也應該是一種切實的感覺,教學伊始,帶領學生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遊樂場裡的活動場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和旋轉,,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從兒童空間知覺的認知發展來說,則是讓學生從靜態的前後,左右的空間知覺進入感悟平移和旋轉這一動態的空間知覺,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又如五年級《觀察物體》,讓學生從自己家裡帶來各種不同的形狀的盒子、罐子,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再讓學生從不同的方位觀察,在此基礎上,又用正方體的積木擺出不規則的立體圖形,引導學生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並在方格紙上畫出物體的平面圖。從而讓學生初步獲得感性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2.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有效途徑.

在圖形與幾何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的過程具有不可替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能調動學生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探索活動,豐富他們的空間觀念.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結合起來,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對幾何形體親自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切一切,甚至是獨立進行設計包裝等活動,使具體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加深學生對圖形多方面的特徵的親身感受,同時積累了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了他們的空間觀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時的多**演示或教師動手操作將無法替代學生的動手操作,兩種方式的教學帶來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我先讓學生事先帶來乙個側面裱有標籤的圓柱形茶葉罐,引導學生沿著它的高剪開,並展開,得到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引導學生觀察是什麼圖形,學生對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就有了乙個很清晰的表象,這時,老師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和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之間的關係,整個過程由於是學生的親身操作,學生印象深刻,為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奠定基礎,公式的推導也就水到渠成。 又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推導公式時候,我也是事先讓學生利用課本後面的附頁剪出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並從帶來一些沙子,讓學生通過動手去測量,並觀察把圓錐裡的沙子倒入圓柱,要倒幾次才能倒滿,圓柱裡的沙子倒入圓錐裡要倒幾次才能倒完,從而引導學生概括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體積關係,通過這一系列操作觀察思考概括,不僅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操作意識 ,提高了學生變抽象為具體的思考方法,從而提高了對空間觀念的認識。

3.通過多**課件,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手段

多**課件進入課堂,極大突破了常規教學手段的侷限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多**課件在圖形運動變換以及建立幾何模型等方面,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通過演示讓學生看到了基本圖形經過運動之後,生成新的圖形的過程,能夠形象的揭示一些抽象幾何概念的內涵,為學生建立豐富、鮮明、完整的表象,為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基礎。如,六年級下冊教學圓柱和圓錐時,出現了一道新課標題目: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轉一周各能成什麼形狀?這種題目如果要想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並得出結論,憑空想象,亂加猜測是不行的,讓學生動手操作效果不明顯,這時可通過課件的演示直觀形象的演示了平面圖形的變化規律,展示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空間感知能力。又如,教學圓的面積推導公式時,先讓學生動手把圓形分成若干(偶數)等份,剪開,用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紙片拼成乙個近似長方形,由於條件限制,學生只平均分成8等份和12等份,但要使拼成的圖形更接近長方形的話,平均分的份數就要越多,這時讓學生再繼續剪,繼續拼,一方面是教學時間所限,一方面是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而多**的演示就能突破這侷限,將圖形無限等分下去,使拼成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演示過程具體、形象、清晰,為學生創造了乙個研究「變曲為直」的認識過程的豐富情境,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圓形和長方形之間的轉化和聯絡的辯證關係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學生形成正確、形象、直觀地認知結構,發展了空間觀念還順利滲透了極限思想。

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的教學策略

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指在空間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物體形狀 大小 位置關係的表象。一是觀察圖形時,常常被一些明顯的非本質特徵所迷惑,而不易發現圖形的本質特徵,如認為邊越長角就越大 梯形的下底一定比上底長等 二是在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時,容易顧此失彼,如注意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而不太注意對邊相等 對...

促進學生有效反思的數學教學策略

作者 王玉珏 數學課程標準 中明確指出 義務教育階段,要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數學學習反思的內容包括過去的學習物件 過去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心理行為方式。可見,為了避免學生反覆地出錯,幫助他們構建數學作業反思策略體系,是我們每乙個數學教師的責任。所謂反思,就是指主體自主地對自身活動進行回顧 思...

如何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圖形與幾何 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第二大板塊,標準 2011 年版 中指出 在小學階段,圖形與幾何 的主要內容有 圖形的認識 測量 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早在 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稿 的總體目標中就提出了要使學生 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至此,空間觀念作為數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