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

2022-09-17 23:51:03 字數 1442 閱讀 7123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很強的社會的人才,而數學又是一門基礎性和工具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授知識就不是唯一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也是思維的工具。所以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又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絡,它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同步進行的。

因此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加強並重視數學概念的教學

兒童掌握概念的過程伴隨著豐富的思維活動,因而通過概念教學可教給小學生一些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

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但《大綱》中強調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表明以它為主,並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絡

數學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煉出來的一門科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許多數學規律就是在生產生活中不斷被發現的。因此,新課標才一直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絡,要求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創設不同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

如在教平均數應用題時,教師利用鉛筆做教具,重溫「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出三堆,第一堆1塊,第二堆2塊,第三堆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

哪堆多?哪堆少?」學生都能正確回答。

這時,我又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塊,告訴學生「3」這個新得到的數,是這三堆木塊的「平均數」。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想:「平均數」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看我把原來的三堆合併起來,變成一堆,再把這堆木塊分做3份,每堆正好3塊。這個演示過程,既揭示了「平均數」的概念,又有意識地滲透「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後,又把木塊按原來的樣子1塊,2塊、6塊地擺好,讓學生觀察,平均數「3」與原來的數比較大小。

學生說,平均數3比原來大的數小,比原來小的數大,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數」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又如一年級小學生初學數的大小比較。是用小雞小鴨學具,一一對比。

如乙隻小雞對乙隻小鴨,第二隻小雞對第二隻小鴨,……直到第六只小雞沒有小鴨對比了,就叫小雞比小鴨多1只。又如二年級小學生學習「同樣多」這個概念也是用學具紅花和黃花,學生先擺5朵紅花、再擺和紅花一樣多的5朵黃花,這樣就把「同樣多」這個數學概念,通過演示(手),思維(腦),形成概念,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這比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解、學生聽效果好,印象深、記憶牢。

同時也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了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思維。

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主要方面.思維能力的實質是分析 綜合 推理 應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開放性以及抽象思維和論證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談幾點體會.一...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的講解 學生練習 鞏固為主,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其主要原因是理性的知識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了。計算機的運用則可將單純理性知識的傳授變為由感性材料到理性認識,讓教學手段不斷地更新,這就使多 進入課堂成為必然,以計算機...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是否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新人,是現代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創新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教育中乙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手段來實現。筆者根據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幾年實踐,通過 激發興趣 教給方法 和 組織釋疑 等方式,在結合實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