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會計的進一步完善

2022-09-17 23:03:02 字數 3924 閱讀 6341

在西方,自從管理會計產生以來,會計就從單純的「事後記帳、算帳、報帳」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確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過去的一些會計人員,現在已有許多成為大型公司的最高層主管人員。但管理會計產生以來的會計尚有不足之處:  第一,事中(供、產、銷)的標準成本會計(定額法)是與事前(建廠、產品開發、擴建改建)**決策脫節的,其標準成本的制訂,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隨意性大。

在美國,有理想標準成本、完美標準成本、現行可達到標準成本等幾種,企業可隨便採用其中一種,那麼,其所計算出的成本差異,難以準確地說明問題。  第二,事中成本差異小,是一次性的,已納入帳核心算,而事前成本差異大,是長期性的,反而擺在帳外,顯然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三,未進行銷售收入的事前事中控制。

  第四,經營成果未落實到人。  近20年來,西方國家正醞釀「戰略管理會計」,這是管理會計的進一步發展,其產品戰略定位分析,是根據市場遠景,確定採用什麼規模和技術生產什麼產品,才具有競爭能力,這實質上是事前戰略控制;其價值鏈分析,是在「及時制」與「全面質量管理」下,根據顧客訂購量確定裝配量,再步步向前推,確定各步生產量,最後確定材料**量,這就形成始於**商終於顧客的價值鏈,實現「零庫存」、「零缺陷」,以達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這實質上是事中戰略管理。這一新動向,意義深遠,但如何把事前、事中控制有機結合起來,仍未作具體研究。

  筆者認為,我們在借鑑西方國家先進管理經驗的同時,要改進其不足之處,力爭超過他們。簡言之,即應以「三個有利於」作為戰略目標,在「社會平均銷售單價-社會平均單位成本=社會平均單位利潤」基礎上,建立成本、收入、利潤三條線的事前、事中、事後控制體系,激勵人們努力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提高生產力。  社會平均數三指標的計算順序是:

第一,由國家統一規定社會平均資本利潤率(不分行業,比銀行貸款利率稍高),乘以投入各該企業的資本額,再除以預計年產量,就可求出各該企業的社會平均單位利潤(如果同時生產幾種產品,則要根據各產品的原材料消耗量、直接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等因素,分別確定產量係數,然後乘以各該產品預計年產量,求出預計標準總產量,再分別計算各該產品的社會平均單位利潤);第二,根據市場資訊,統計各該產品的社會平均銷售單價;第三,社會平均銷售單價-社會平均單位利潤=社會平均單位成本。  一、事前控制事前控制是在建廠、老產品改造、新產品開發、廠房機器裝置擴建、改建時,要提出多種先進科學的技術方案,**選優。  具體來說,建廠時,以建廠籌備小組為經濟責任中心,對市場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採用產品戰略定位分析等方法,選擇最有前途的產品,然後提出幾種最先進的建廠方案(包括廠址選擇、廠房建築、機器裝置選購、產品設計等),分別**,選擇建廠預計產品單位成本盡可能低於社會平均單位成本、預計銷售單價盡可能高於社會平均銷售單價的最佳方案實施。

這是「百年大計」,要慎之又慎。加決策正確,就可在國內外市場上獨樹一幟,增強競爭力,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內涵利潤;如果決策失誤,企業則難以翻身。  嗣後,由於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或原有事前工程決策失誤,而須進行老產品改造、新產品開發或廠房機器裝置擴建、改建時,要以設計科、技術科、裝置科或基建科為經濟責任中心,提出多種先進技術的可行方案,分別進行**,選擇新的預計產品單位成本盡量低於原預計產品單位成本、新預計銷售單價盡量高於原預計銷售單價的方案實施。

這就形成一環扣一環的事前控制體系,一次又一次地計算事前成本差異與收入差異。科學技術的發展永無止境,事前的成本控制與收入拉製也永無止境,而且是大頭,緊緊抓住它,企業就能茁壯成長。  在事前工程進行過程中,事前成本差異與收入差異暫不能記帳;但一俟各該事前工程完工投入生產後,則每生產一件產品就有乙份(一連串)事前成本差異與收入差異成為事實,因此每年每月要按實際產量計算其差異,納入帳核心算(設定建廠成本差異、建廠銷售收入差異、老產品改造成本差異、老產品改造銷售收入差異、新產品開發成本差異等帳戶)。

  二、事中控制在事前工程完工投入生產後,要將事前預計的產品單位成本和事前預計的銷售單價,分解到各車間、班組、**科、銷售科等事中經濟責任中心,促使他們採取各種技術組織措施(例如及時制、全面質量管理、作業成本法等),對實際產品單位成本進行控制,使之盡量低於預計產品單位成本,對實際銷售單價盡量進行控制,使之高於預計銷售單價,並設定事中成本差異。事中銷售收入差異帳戶加以核算。  這時的事中成本差異與銷售收入差異,仍然是小頭,但和過去那種孤立地搞標準成本會計(即實行定額法)卻大不一樣,一是克服了定額制訂的隨意性,二是對事前成本差異(大頭)的實現,起了保證作用。

所以,事中控制在整個控制體系中,成為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環。  三、事後反饋控制通過事前、事中控制的有機結合,就把實際成本分為社會平均總成本、事前成本差異、事中成本差異、客觀成本差異四塊,同時把實際銷售收入分為社會平均銷售收入、事前收入差異、事中收入差異、客觀收入差異四塊。  有了這樣科學的資訊系統,就可詳細考查事前、事中各責任中心經營行為的業績,同時加以反饋,以便更好地控制未來,激勵全廠職工一心一意發展科學技術(包括管理方法),不斷提高生產力,用盡量少的價值創造出盡量多的使用價值,以達到「三個有利於」的戰略目標。

  四、例項現僅以成本這條線的事前、事中控制舉例如下:  2023年籌建某工廠,生產甲產品,提出多種建廠方案,經過**,選中了某方案,其預計產量1200件,社會平均單位成本95元,建廠預計產品單位成本93元。2023年工廠建成正式投入生產,即以建廠預計產品單位成本控制實際單位成本為92.

7元,實際產量1000件。  2023年的事前事中成本差異計算如下:①社會平均總成本=實際產量x社會平均單位成本=1000 x95=95000(元)。

②建廠成本差異=實際產量x(建廠預計單位成本-社會平均單位成本)=1000×(93-95)=-2000(元)。③事中成本差異二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建廠預計單位成本)=1000×(92.7-93)=-300(元)。

④實際總成本=社會平均總成本-建廠成本差異-事中成本差異=95000-2000-300=92700(元)。  2023年由設計科對甲產品進行改造,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消除多餘功能,預計產品單位成本為92.5元。

這項老產品改造工程於2023年完成,正式投入生產,即以新的預計產品單位成本控制實際單位成本為92.4元,實際產量為l100件。  2023年有關資料計算如下:

①社會平均總成本=實際產量×社會平均單位成本=1100×95= 104500(元)。②建廠成本差異=實際產量×(建廠預計單位成本-社會平均單位成本)=1100×(93-95)=-2200(元)。③老產品改造成本差異一實際產量×(甲產品改造預計單位成本-建廠預計單位成本)=1100×(92.

5-93)=-550(元)。④事中成本差異=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甲產品改造預計單位成本)=1100×(92.4-92.

5)=-110(元)。⑤實際總成本=社會平均總成本-建廠成本差異-老產品改造成本差異-事中成本差異=104500-2200-550-110=101640(元)。  例3,該廠於2023年改建,2023年完工正式投入生產,改建預計產品單位成本為92.

35元,實際產量增至2000件。並以改建預計產品單位成本控制實際單位成本為92.33元。

  2023年有關成本資料計算如下:①社會平均總成本=實際產量×社會平均單位成本=2000×95=190000(元)。③建廠成本差異=實際產量×(建廠預計單位成本一社會平均單位成本)。

2000 x(93-95)=-4000(元)。③老產品改造成本差異=實際產量×(甲產品改造預計單位成本-建廠預計單位成本)=2000×(92.5-93)=-1000(元)。

④改建成本差異=實際產量×(改建預計單位成本-甲產品改造預計單位成本)= 2000×(92.35-92.5)=-300(元)。

⑤事中成本差異=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改建預計單位成本)=2000×(92.33-92.35)=-40(元)。

⑥實際總成本=社會平均總成本-建廠成本差異-老產品改造成本差異-改建成本差異事中成本差異=190000-4000-1000-300-40=184660(元)。  通過上述三例,說明兩個問題:第一,由於事前工程效益長存,年年月月要按實際產量計算其成本差異,因此,嗣後每進行一次事前工程,就要在原預計成本基礎上計算新的成本差異。

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不斷進行事前工程,就形成了一連串越來越長的事前成本差異。第二,每當事前工程完工技人生產後,事中要以新的預計產品單位成本控制實際成本;並對期初在產品,要將其原預計成本改為新預計成本(即辦理期初在產品預計成本變動核算),以便按新預計成本控制實際成本。

關於進一步完善現場管理的通知

關於進一步完善質量 安全保證體系 崗位履職 勞動紀律的通知 各專案部 自2015年11月開始,隨著工程部進一步落實 關於施工現場行為 質量 安全處罰細則 後,通過一系列培訓 檢查 考核 約談等工作,基本管理要求能得到有效確保,今後此項工作將繼續執行,並做為對所有專案部考核的工作標準。但由於專案部人員...

關於進一步完善考勤管理辦法的通知

各單位 虹膜考勤已執行半年時間,虹膜考勤總體運 況較好,為更準確的掌握員工的出勤狀態,促進我礦考勤走向正常軌道。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關於虹膜識別 職工下井時,必須在副井下口的上班機掃瞄,職工上井時,必須在副井上口的下班機掃瞄,兩次掃瞄時間差為實際工作時間。為確保井下出勤人員,各單位管技人員和工...

關於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相關材料的通知

各風險管理小組 為切實做好公司2013年度風險管理工作,有效規避 化解 轉移各類風險,請公司各風險管理小組按照 攀鋼集團長特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辦法 試行 攀長特辦發 2010 326號 的要求,認真做好2012年度風險管理工作總結及2013年風險識別 評估工作,並按要求完善 上報以下相關材料 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