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導學」式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

2022-09-16 22:06:06 字數 3683 閱讀 5611

特點:以「導學稿」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載體,採用「先學後教或邊學邊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策略,以「導」為主,(1)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2)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3)**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4)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5)開放性原則(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6)民主性原則(師生共用、共同參與、共同完成);(7)實踐性原則(老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根據高中新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以及其生理、心理特點和高中數學能力構成要素的根本要求,確立以創新為核心的數學學科素質教育思想,構建以提高學生技能為價值取向的訓練模式和學習模式。

2、尋求高中學生獲取知識,培養數學學科素質,發展個性提高創新能力的高中數學學習規律和技能訓練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 數學基本技能的要素分析

1、概念界定

數學技能是順利完成數學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往往表現為完成數學任務的動作協調和自動化。這種動作是按照一定的程式和步驟完成的,它包括顯現於外部行為動作的外部操作技能和內隱於頭腦中的不可見的內部心智技能兩類。外部操作技能是指在完成某一數學活動時,涉及的一系列外部可見的實際動作有順序地組織起來並順利地進行。

內部心智技能是順利完成某一數學活動的心智活動方式,是指借助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認識活動,它包括感覺、知覺、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正確的思維方式、方法是心智技能的本質特徵。

任何數學活動的完成都是外部操作技能和內部心智技能共同作用的結果,都是以一定的步驟或程式組織起來的合理且完善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通過外部操作技能顯現,但卻是內部心智技能的直接反映。「講」並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充分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把課堂教學真正變成學生的學習過程。

要想學生能有效參與課堂教學,教學設計就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著重解決好學生與教材的之間的矛盾,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而且努力將課後提前到課上甚至課前,我們在借鑑江蘇洋思中學和東廬中學的「講學稿」的基礎上,對我們原來使用的每日一練進行修改,增加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學法指導、教學後記等內容,把老師的教學意圖貫穿其中,在教學過程中,把一節課分成自主導讀、典型例題、變式訓練、和能力提公升等時段。形成乙份老師上課和學生學習共同使用的文稿----「導學稿」。之所以稱之為「導學稿」,主要是因為教學過程重在「導」。

以「導學稿」為載體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完成學習任務,引導課後複習,實現能力的提公升,從而實現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目標。「導學稿」不是由某個老師單獨完成的,而是備課組全體老師集體備課的成果,凝結備課組全體老師的智慧型。

2、數學活動的基本技能

3、數學技能的形成過程

數學技能的形成過程就是將一連串外部操作方式或內部心智活動方式,經過反覆練習而達到熟練的自動化的反應過程。

外部操作技能的形成分四個階段:①認知階段:了解有關的知識、效能、功用以及動作難度和動作程序。

教師講解和示範;學生觀察、記憶和想象。②分解階段:掌握區域性動作。

教師將過程進行分步分解示範;學生按要求進行模仿。③連鎖階段:掌握整體動作。

通過練習,協調各區域性動作形成整體;④自動化階段:動作的協調和完善。通過多次練習,使動作敏捷,具有高度的準確性、穩定性和靈活性,形成定勢。

內部心智技能的形成分四個階段:①認知階段:知識和法則的學習,即了解並記憶與技能有關的知識及注意事項,形成表象,了解活動的過程和結果;②示範模仿階段:

教師進行示範,在言語指導的同時顯現數學活動過程;學生模仿教師進行數學活動以獲得經驗。③有意識的言語階段:由具體模式的模仿轉入言語模仿,即學生離開教師的言語指導和示範,通過自己的言語指導來完成數學活動;④無意識的內部言語階段:

學生心智活動簡縮化,自動化,刺激與反應幾乎同時發生(似乎不需要意識的參與便能順利進行心智活動),數學活動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

「導學稿」課時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四個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自學導讀),課堂學習研討(典型例題),課內訓練鞏固(變式訓練),課後拓展延伸(能力提公升)。

課前預習導學(自學導讀)環節主要以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出發點。將「導學稿」提前一天發給學生,讓學生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知識,自主解決教材和教學要求中的基礎性問題,引導學生對疑難問題做好標記,並寫下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討論、交流。老師在上課前也要再次閱讀「導學稿」即再備課,一方面是對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判,並設計好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是收集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比較典型的問題,要設計一些恰當的問題進行引導、點撥。課堂學習研討(典型例題)環節主要以分析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典型問題為立足點。課堂上,我們不是簡單地按知識點順序進行講解,而是以學定教,學生會的堅決不講,針對學生的質疑,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課內訓練鞏固(變式訓練)環節主要針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和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進行針對性訓練。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在正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預設相應的練習,進行變式訓練,加強知識的遷移。

課後拓展延伸(能力提公升)環節立足於課內、課外相結合。要求學生做好知識整理工作,並在「導學稿」的空白處寫學習後記,歸納學習方法和解題規律。教師完成教學後記,以便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技能訓練模式的構建

教師選擇一定的方法使用**進行技能示範,學生模仿,逐步掌握技能。

模式程式:

1、明確目標

2、示範動作

3、解釋原理

4、積極模仿

5、互評互學

6、鞏固技能

(三)技能評價

1、練習的正確性

2、練習的速度

3、動作的自動化

4、思維的靈活性

五、課題研究的重點、難點和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的物件是2023年入學的高一全體新生約760人,按「導學」模式對他們進行系統訓練,控制其學習過程使他們能系統全面的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優化知識結構,提高運用數學的能力。

制訂「導學稿」的編寫原則以及完善課堂教學策略是本課題的重點,在實施過程中對變數條件的把握和控制以及具體操作的方式方法是難點。

研究思路:

1、 確定研究物件:高一全體新生兩個班約760人

2、 利用教育統計測量的知識和手段,對整個研究過程的不同階段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模擬、歸納和總結。

3、 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正、調整和控制各種相關條件,使結果盡可以向較理想方面發展。

4、 寫出階段性實驗報告和**。

六、課題的研究方法:文獻法、實驗法、測驗法、問卷調查法、分組對比法、統計分析法、跟蹤評價法、個案法。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階段性任務。

1、 研究時間:時間跨度為三年,2023年9月—2023年9月

2、 研究步驟:

(1)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2023年9月—2023年9月)在全級根據本研究方案,進行學情調查,按照新的教學訓練模式開展教學活動,記錄、收集、整理、積累有關活動資料。

第二階段:(2023年9月—2023年9月)在全級深入實施本課題研究與實踐,選取典型課例、案例作重點觀測、討論和評價,寫出課例或案例的分析報告及階段性研究報告,製出相關課件。

第三階段:(2023年9月——2023年7月)繼續深入研究,整理、分析、對比所收集資料,重點觀測教學案例,分析研究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結構形式、特點和成效,形成本題的研究報告。

(2)總結階段(2023年7月—2023年9月)撰寫**。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 實施階段各個階段性的研究報告。

(2) 課例實錄、課件或**

(3) 結題報告或**

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摘要 論述從優化教學模式,合理布局教學模式 合理運用教學方式,攻克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發教思維,培養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三方面優化數學教學。關鍵詞 教學模式 發教思維 發現式學習 高中數學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是現 階段教學活動的核心所在。因此,合理地配置優化教學策略,使之有效地為教...

如何教好高中數學,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摘要 教學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論基礎之上,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實施總體方案。教學策略的選擇和制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關鍵詞 教學策略高中數學思維 一 引言 社會的進步 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公升對學校教育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在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不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認識主體積極建...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作者 韓艷華 讀天下 2019年第07期 摘要 隨著新課改要求的提出,高中階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而傳統的高中數學教育工作已經完全不能夠適應最新的要求,其中很多的弊端已經完全暴露出來,所以為了能夠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和進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改革勢在必行。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效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