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概述

2022-09-13 04:33:02 字數 931 閱讀 1886

夏心悅含義: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創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光緒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試正式廢止,歷經1300餘年。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對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觀念和社會風尚有重大影響。

一、基本概況

二、八股文

含義:中國明清兩朝時期科舉考試時所採用的專門文體。因為它要求文章中應有四段對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分,所以叫八股文(「股」即為對偶之意)。

八股文的題目都出於《四書》和《五經》,論述內容以中國古代的哲學家的註解為準,結構體裁有一套硬性的規格。

破題形式:嚴格(字數、句數、虛詞)

承題內容:「代聖賢之言」, 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

起講領題 (入題)

提比 (起股)

中比 (中股)

後比 (後股)

束比 (束股)

落下 (大結)

三、除科舉外的舉賢方法們

①薦舉&察舉:「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②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四、除進士科外的一些科們

①制科:即制舉,是封建王朝臨時設定的考試科目,目的在於選拔各種特殊人才。唐代制舉十分盛行,至宋代貢舉大為發展,而製科則趨於衰微,但作為一種科舉制度,仍不失為一代之制。

②三舍法:北宋王安石變法科目之一,即用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三舍法」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捨三等,外舍2000人,內舍300人,上捨100人。

**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而平民子弟需經考試合格入學。「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後來地方官學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級教學的特色。這一改革措施,事實上將太學變成了科舉的乙個層次,學校徹底變成了選官制度的乙個組成部分。

③明經(帖經、墨義)④明算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簡介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簡介.txt我都捨不得欺負的人,哪能讓別人欺負?一輩子那麼長,等你幾年算什麼我愛的人我要親手給她幸福別人我不放心我想你的時候我一定要找得到你不許你們欺負他!全世界只有我才可以!放棄你,下輩子吧!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

論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展之路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於清末結束,在中國延綿了約一千三百年,是中國古代制度中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這種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對中國古代的政治 思想 文化 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科舉制度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社會 的選拔機制,它不僅僅推動了中國古代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同時作為延續並弘揚以儒家...

古代科舉制度

院試 即童生試 鄉試 會試和殿試。科舉考試是從府 州 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考秀才是初級考試,俗稱 小考 由於童試在古代是基層考試,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 元 鄉試才是科舉正式考試的開始。鄉試是正式科考的第一關。按規定每三年一科。遇上皇帝喜慶亦會下詔加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