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墓葬制度

2021-06-26 20:54:22 字數 2491 閱讀 6908

中國墓葬制度歷史悠久,現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那時就已出現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的行為。一直到今天數萬年的時間裡墓葬制度不斷發展變化,日臻完善,現在在中國的少部分地區這一制度仍有保留。墓葬制度伴隨而產生的大量墓葬品、壁畫等歷史文物更是對那個時期的歷史還原和社會文化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可以說墓葬制度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長河中地位是極其獨特的,對現代考古工作者來說也是意義極其重大的。

墓葬在人類文明史上是極為特殊的一種存在,其目的不僅在於安放死者,更是死者生前身份、地位、種族、習慣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形式。同時也是精神世界的反映,不但有關生,也關乎死。它在形式上只是安放死者屍體之所,但實質上體現了人類對於死亡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背景、文化藝術傳統和宗教信仰。

從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開始,已經開始注重對屍體的處置。山頂洞人將死者的屍體妥善安置在居所附近(山頂洞的上洞為居所,下洞為葬地),在屍體的周圍有意識地擺放了石珠、穿孔獸牙等可能屬於死者生前所用的裝飾品。並將紅色的赤鐵礦粉末撒在屍體周圍。

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東胡林人,對屍體的處置似乎更為慎重:不但發現了明確的墓穴,而且有意調整了屍體的擺放姿勢(屈肢葬),死者身上隨身佩戴著用螺殼、骨頭做成的裝飾品,也發現了紅色的赤鐵礦粉末。此時的墓葬往往較為簡單,隨葬品以陶器皿為最普遍,其次是石製和骨製的工具,不同地區或者不同部族之間隨葬品數量和種類略有差異,但同一部族墓葬規格差別不大,可見在這一時期中氏族成員的經濟地位是平等的。

直到後期,才出現了窮富分化的現象。

到了商代,青銅器文明極度發達,社會生產力也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階級制度也已經形成,這一時期的墓葬存在著嚴格的階級和等級的差別,統治階級的陵墓有著十分巨集大的規模。商王和各級貴族的墓,都用木材築成槨室。亞字形墓的槨室,平面呈亞字形或方形。

其餘各種型別的墓,槨室平面呈長方形。斂屍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槨室正中。平民的墓,有的有棺有槨,有的有棺無槨。

商王和各級貴族墓的隨葬品極其豐富、精美,並且在墓葬過程中伴隨有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到了周朝,階級制度進一步完善,棺槨制度也有了嚴格的等級,即所謂「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周朝時的墓葬制度與商朝差別不大,但是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夫妻合葬墓。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進一步完善,大中型墓出現了高大的封土堆.墓中普遺出現了用河卵石、木炭來加強防潮、防盜的構造。隨葬品方面,隨葬禮器的等級色彩鬆馳下來,這反映了禮崩樂壞的社會變革,但隨葬品仍以禮器為主,這是一種歷史的延續。中國從此時期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同時也伴隨了一些規模極其巨集大的帝王陵墓的出現,秦始皇陵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兩漢時期的墓葬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盛行了兩千餘年的豎穴墓逐漸轉變為磚室墓和畫像磚墓。特別是磚室基,傳播最快,西漢中期以後,大型多室磚墓更加流行。漢墓中的隨葬品和戰國時代相比,青銅器減少,漆器的比重進一步增加。

為了儲存大量的食物和飲料,墓內常有許多大型的陶器。西漢前期和中期,主要隨葬生前的實用器。西漢中期以後,增添了各種專為隨葬而作的陶質明器, 包括倉、灶、井、磨、樓閣等模型和豬、狗、雞等偶像。

到了東漢,明器的種類和數量愈多。這是中國古代墓葬在隨葬品方面的一次大變革。西漢中期的貴族墓中 ,仍然有用車、馬殉葬的,但車和馬都埋在墓室和墓道內,而不是在墓的附近另設車馬坑。

入唐以後,則多採用磚室,土洞墓已降為低階官吏或平民所用。一般的官僚,其墓室都為單室。二品以上的大官,除主室以外,有時還設簡單的前室。

隨葬品以大量的陶俑為主。大約從武周時開始,陶俑多施三彩釉。陶俑可以分為出行時的儀衛行列和家居時的家臣侍者兩大類。

安史之亂以後,唐代墓葬制度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首先是墓的構造簡化,短而狹的豎井式墓道代替了斜坡式的長墓道,因而天井和壁龕也不見了。墓室的規模縮小, 壁畫亦十分罕見。

陶俑的數量減少,製作粗簡。

唐以後,木結構的磚室墓逐漸出現,北宋初年,墓室內的仿木結構還很簡單。到北宋中期,才達到成熟的程度,從而成為一種特殊型別的磚室墓。從這以後,墓室的平面又從方形或圓形演變為等邊多角形,仿木結構則從簡單的「一斗三公升」託替木或「把頭絞項造」演變為五鋪作重栱,從版門直櫺窗演變為雕花格仔門。

一般多為單室墓,後期較大的墓則分前後兩室。墓內多用壁畫或雕磚作裝飾,其內容主要是表現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墓主夫妻舉行 「開芳宴」的場面,有時也有孝子故事圖等。墓室的後壁,則往往有「婦女掩門」雕磚。

隨葬品寥寥無幾,這可能是由於各種器具什物已充分地繪刻在壁畫和雕磚上的緣故。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宋墓,與同地區的唐墓相似,除了竪穴土坑墓以外,主要是簡單的長方形磚室墓,後者往往兩室並列,夫妻各葬一室。隨葬品除陶瓷器外,頗有漆器和銅鏡,偶爾也有銀器。

至此,中國古代墓葬制度已基本完善並接近現代。

墓葬作為古代喪葬儀式的一部分,作為體現了古人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的遺存,其意義並不僅僅在於補史或證史。墓葬不只是一座座地下的建築,它是在具體的喪葬行為中,依據一定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而舉行葬禮的地方。墓葬的建築形式、影象配置、隨葬品的種類、數量和陳列方式都遵循了一定的社會規範,反映了墓葬的擁有者和建造者對待死亡的態度,蘊含了特定社會的禮儀制度和信仰習俗。

同時也為後人展現了其所處時期生產、生活、階級鬥爭以及宗教信仰的真實情況。作為地上世界的真實表象,墓葬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不同歷史時期有著各自的特點。其在歷史長河中的不斷演變,也體現了歷史發展程序中的一些客觀規律。

中國古代宰相制度

在我國封建社會中,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政的最高長官,通稱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輔佐之意。歷史上各個朝代對宰相的稱呼是各種各樣,名目繁多,宰相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幾乎貫穿於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在中國古代政治體制中,宰相制度居於核心地位,是鏈結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環節。一 古代...

中國古代家具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兩種方式,家具形體變化主要圍繞著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兩大系列。其中,秦漢時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時,人們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為低矮型,如席子 漆案 漆几等,隨用隨置,並沒有固定的位置。到了三國時期,從少數民族地區傳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經過演變,中原地區出現了漸...

中國古代詩文

1 不學 詩 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 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4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 不為五斗公尺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 8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9 百聞不如一見 c10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1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