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鑑賞

2021-03-04 09:59:49 字數 2621 閱讀 8442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讀後感

有時候覺得這個世界太快了,因為追求著速度,剔除了繁瑣,簡約了思維,曲徑通幽也就不覺得別有情趣了,月籠寒紗在這個時代裡,反倒叫人失去了探索的意味。理所當然的,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喧囂裡,詩歌似乎成為了讀書時代的無奈:誰讓詩歌這樣含蓄,只言片語沒有暢銷**那些簡明卻引人入勝的情節;誰讓詩歌這樣古老,陳言舊語不比現代**這樣通俗易解?

誰讓詩歌這樣質樸,手寫心語哪敵工具書這樣讓人受益?

或許這樣詰責詩歌的我們真的應該反思一下。從最早的詩經開始,古人留下的的詩詞頌賦,今天的我們,讀來未必是一無所獲。在這個混容了大量的人類情感的湖裡,撐一竿竹篙,在煙柳朦朧處啟程,泛舟湖上,任意東西,靜止了時間和空間,模糊了距離和天地,遺失了忙碌和喧囂,想來,會是連心都會融化在這裡。

化成一淌水,融入這湖裡,和古人同悲同喜,同哀同樂。這樣的一種境界,未必不是一種心靈的旅行。

《詩經》開啟了古代詩歌輝煌的起點,自西周初年起到東周春秋中葉,五百年的歌唱,似乎回放了公元兩千年前的那些質樸而單純的人類生活。看得見在蒹葭蒼蒼的那條河邊,有一人在河濱上,翹首以望,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不敢上前言語,暗戀的羞澀讓他既遐想又害怕,這樣的乙個故事。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樣的簡單的約定,簡單的信物交換在一句「永以為好也」,黯然所有了愛情裡的花言巧語。或是,在「彼黍離離」的天空下,感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再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今昔之比中,風雪聲裹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傷懷。

人的一生究竟能體會多少種感情,明白多少種心境,就算窮極一生,或許也沒辦法弄個明明白白。而這些讓人充滿想象的遙遠的詩歌,講述的這些情懷,這些我們似曾相識或者無法體會的情感 ,我們讀來,像一次心靈扮演,體會著不同的人生。

漢代樂府民歌多是敘事之作,讀的這本書裡,除了節選了著名的《長歌行》和《陌上桑》之外,新增了那首在瓊瑤劇裡用的婦孺皆知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是熱戀的樣子,急切而且高亢的誓言。有趣的是這裡另外節選了一首《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瑇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我讀到這裡每每都想笑,雖然自覺有些不該,但是一想到那樣的兩個場景,就想起惡俗的電視劇集裡經典的「當風揚其灰」的場景。更是覺得,這兩首詩歌這樣巧妙地排在一起,像極了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悲劇地結束了。

思念可以有很多種表達,可以說成是「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可以是「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更可以說,「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這些都可打動人心,都是情真意切,可是真真切切刻在我心裡的思念是「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掛念是「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草木情懷可能是中國詩歌的一大特色了,曾有人專門纂書來介紹《詩經》裡用以抒懷的草木花葉。中國人覺得草木皆有情,所以感情有了這樣的依託:「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離恨恰如春草,更遠更長更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當然,山水田園,更是有無數詩人吟誦過,南北朝的謝靈運和鮑照開創了山水詩派,陶淵明在一片田園風光裡,書寫了田園詩派的開端。在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院子裡,「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樣悠然的生活裡,那乙份悠然的心情,他們已經「此中有佳境,欲辨已望言」。

困在這喧囂的世界裡,面對著被柏油路割的支離破碎的大地,仰望著被高樓大廈裁剪得分崩離析的天空,在所謂的旅遊勝區里,坐著電纜車,遙遙看著山河大地,應付差事一樣拍幾張**,來去匆匆。除了回憶什麼也沒得到,只能在**裡回顧當時的心境。蘇軾兩次被貶之後曾作「身似不繫之舟,心如已灰之木」,這樣的他,仍然體會的到赤壁這一方土地,這一片湖上的美麗

我們什麼時候能有「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的心情?能夠體會「月初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那份閒適?什麼時候真正看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能夠了解「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的置身世外?試想唐寅活在當下,依然要嘆「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吧!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想來詩歌也是如此,我們雖不見古人的音容相貌,可是卻讀著他們曾經讀過的詩歌,體會他們曾經擁有的悲歡離合,這姑且也算是一種物是人非了。物是人非未必一定要解讀為一種傷懷,雖然這種新陳代謝之下的人事變遷著實讓許多人無奈。

最著名的莫過於那句「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不知何處去」,曾經像風中一抹桃色,已經隨風而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家國變遷,山河破碎,身世浮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人情同於懷土,豈窮達而異心?

所以才有這樣的複雜:即使還是從前的那個地方,我們卻已經不再是當年的自己了。

許多事情這樣身不由己,最後講述的都是這樣或者那樣的無奈,「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一樣的不甘,總有人體會。在這本書裡讀到王維的《觀別者》,「餘亦辭家久,看之淚滿巾」,驀然記起顧貞觀寫給吳兆騫的《金縷曲》裡面有「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可能已經料知世事無常,人世滄桑,卻不知到頭來,仍然解不開這份無奈與悲傷。

明明猜得到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卻依然熬不過相思之苦。

讀著這些詩詞,沒有誰的賞析,沒有誰的參***,這樣原始的去追尋詩歌辭賦的意味,憑藉著人類共有的感情思維,在浩瀚的詩歌辭賦中尋找共振,聽取著別人的心聲,找尋屬於自己的感情共鳴。一本薄薄的《中國古代詩歌鑑賞》所能包含的內容是有限的,但是卻容納了大量的近乎噴薄而出的情感。詩歌的意味不是能用語言說盡的,更何況,事物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想法不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或許只有真正走近這片湖,才能明白奧妙所在。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練習題

一 田園山水詩 一 田園詩 詩歌史上,把田園詩和山水詩是分開的。用詩歌吟詠田園風光描寫農村生活的樂趣大約始於東晉的陶淵明。代表作是 歸園田居 飲酒 等,到了唐代,田園詩不但描寫出如畫一般的樸素優美的田園景象,而且寫出了詩意般的農家生活。如孟浩然 過故人莊 司空曙 江村即事 王建 雨過山村 等都描繪了...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第四單元複習

基礎訓練 一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如寶裝屏風裝 2.又秋深潦縮潦 3.信造化之尤物也尤物 4.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 5.有俊鶻摶水禽摶 6.南唐為奉化軍節度節度 7.手之所觸觸 8.莫不中音中 9.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進 10.官知止而神欲行官知 11.而刀刃若新發於硎硎 12.如土委地委 1...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練習一講授稿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的答題模式 一 第一種模式 分析詩歌意境型 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 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