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中的「草」意象探析

2023-02-02 05:36:02 字數 869 閱讀 1084

作者:李俊霞

**:《語文週報·高中教研版》2023年第07期草是中國古代詩歌**現頻率較多的乙個意象,為很多文人所喜愛,**這一典型意象,有助於更好地分析該意象的文化思想內蘊和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能夠很好地走進文人的創作世界,了解詩人的心理,進而更好地感知我國古典詩歌的感髮形式,很有意義。

一一種典型意象的生成,緣於乙個民族的社會生活,是深深扎根於民族審美主體和客體的統一體。詩人由某種景物觸發某種情緒,又把自己的某種情緒注入到某種景物之中,因而某種景物便成為了一種詩人們所認同的表達某一種情感的意象。意象萌芽產生於人與自然的一種對應關係,而這種關係又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認可,如《詩經·卷耳》中的「卷耳草」,即是觸發詩中女主人公思緒的一種媒介,春日的卷耳草牽惹出女主人公的思春情感,而捲耳草的枯萎,又引發出女主人公思人不得而產生的感傷。

正是這種心靈的執著追求與這種追求的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感傷和思怨,恰好和卷耳草的榮枯形成一種密合的對應,於是,憑草客觀的象而抒愁懷主觀的意的草意象便應運而生了。繼承《詩經》的傳統 ,淮南小山在《楚辭·招隱士》中的「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則在《詩經》的基礎上,將以草意象抒愁思更進一步明朗化了。淮南小山受萋萋春草觸發,感受到時間的變化,生髮對「王孫」一去不歸的惆悵之情;同時又將縈迴之思注入春草中,使得萋萋春草之「象與」相思懷遠之「意」構成物理與心理的對應關係,而生成春草意象的傷別懷歸含義淮南小山的絕妙之處,還在於「萋萋」與「淒淒」的音通之處。

「萋萋」一詞不僅描摹出春草茂盛的特點,同時也暗示了懷歸之情的深長。「萋萋」正是意與象之間即心理與物理的最佳契合點,可見詩人的手法之高超。淮南小山的「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以其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在詩歌殿宇的回音壁上反射出悠遠的迴響。

春草傷別意象被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反覆地使用,其符號意義也就不斷地得到豐富和深化,並逐漸演變為一種符號形式而在文學史上得到定型。

梅花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的意象分析

周敦頤說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三種植物都被人格化,成為某種品格的象徵。這種文化特色由來已久。其實關於中國文化中賦予植物人格特點的傳統,始於屈原的楚辭。楚辭中典型的象徵性意象可以概括為香草美人,正是由於楚辭在中國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後世詩人自覺不自覺地繼承並發...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 讀後感 有時候覺得這個世界太快了,因為追求著速度,剔除了繁瑣,簡約了思維,曲徑通幽也就不覺得別有情趣了,月籠寒紗在這個時代裡,反倒叫人失去了探索的意味。理所當然的,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喧囂裡,詩歌似乎成為了讀書時代的無奈 誰讓詩歌這樣含蓄,只言片語沒有暢銷 那些簡明卻引人入勝的情節 誰...

中國古代詩歌名句背誦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