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官吏制度素材

2023-01-03 16:27:03 字數 1235 閱讀 8849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官吏制度

從隋朝開始,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從各個朝代科舉設定的科目和形式的變化可以看出統治階層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僅有策問,隋煬帝開考十科。

唐朝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到明朝只設進士一科。清襲明制,但也開過特製(特別科),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經濟科等。

科舉除了特製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形式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只有經義一門了。

▲墨義墨義,就是圍繞經義及注釋所出的簡單問答題。在一張卷子中,這類題目往往多達30至50道。口試則是口頭回答與墨義同類的問題。

▲帖經帖經,有如現代詩卷的填空與默寫。考官從經書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絡的上下文。

▲策問策問,即議論。依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義或政事問題,考生發表見解,提出對策。策問所及範圍較廣,有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等,比起帖經、墨義來難度更大,有的也還有一些實用價值。

▲詩賦詩賦,唐高宗永隆二年(681)有人認為明經多抄義條,議論只談舊策還是表現不出真才實學,建議加試雜文兩篇(一詩一賦),於是開始了詩賦考試。

▲經義經義,是圍繞書義理展開的議論。如果說策問還有考生發揮的餘地,經義便已經無所謂個人的思想,考生惟朝廷指定的「聖賢書」是遵。自宋朝開始,經義取代帖經、墨義,而明朝就乾脆專考經義,讀書人真正走進了「死讀書,讀死書」的死胡同。

一、主要制度或規定:

1、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廢除奴隸主貴族世襲爵祿的特權,按軍功授權。

2、東漢末年,曹操發布「唯才是舉」令,不論門第高低,凡有「治國用兵之術」者皆可以做官。

3、魏晉南北朝的士族制度,按門第高低分享政治權利,高門士族世代任**。

4、隋唐科舉制,要考試辦法選拔官吏。

5、北宋王安石改革科舉制度,使品學優秀者不經科舉考試直接任官。

6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

二、利弊:

1、獎勵耕戰,唯才是舉,隋唐用科舉選拔人才,王安石直接任用品學優秀者為官,有利於打破門第等級制度,選拔真正能為現實服務的人才。隋唐科舉制還打擊了士族勢力,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的安定。

2、士族制度,以門第高低授官,使政治腐敗,政權更替頻繁,統治黑暗。

3、明朝八股取士,束縛個人見解,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只能培養順從皇帝的奴僕。清朝沿用八股取士,進一步加強了思想控制和文化**。

精品推薦強力推薦值得擁有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簡介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簡介.txt我都捨不得欺負的人,哪能讓別人欺負?一輩子那麼長,等你幾年算什麼我愛的人我要親手給她幸福別人我不放心我想你的時候我一定要找得到你不許你們欺負他!全世界只有我才可以!放棄你,下輩子吧!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概述

夏心悅含義 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創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光緒二十七年 1901 武科考試正式廢止,歷經1300餘年。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對中國封建社會中 後期的政治 經濟 ...

論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展之路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於清末結束,在中國延綿了約一千三百年,是中國古代制度中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這種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對中國古代的政治 思想 文化 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科舉制度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社會 的選拔機制,它不僅僅推動了中國古代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同時作為延續並弘揚以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