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專題化通史複習綱要 以中國古代史為例

2022-10-10 11:45:02 字數 2917 閱讀 4314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23年第10期

「中學歷史教學園地」**全文收錄

高中歷史專題化通史複習綱要

以中國古代史為例

暨南大學趙冉

現行高中歷史教材採用了中外混編的專題史形式,這種體例展示了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體現了時代性與創新性。但是這種模組式的安排使得多數學生在複習的時候感覺到史實的「錯亂」,沒有規律可循。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在同一時期、階段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高考的命題,也不可能侷限於這種體例,而是通過對學科內各個模組內容的整合,有體系的命制。在同學們進行完第一輪複習之後,我們就很有必要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縱向的專題通史總結,理清思路,制定符合高考考察模式的提綱,形成完整的網路知識體系。我以中國古代史的複習為例,為大家提供乙個備考思路,對於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複習,同學們也可以參照這個模式進行梳理。

中國古代史應包括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史、經濟史、思想史、科技史、文學藝術史、少數民族關係與對外關係史、區域發展史等多個方面。在複習的時候我們要以朝代為順序,整合階段特徵,構建起通史性的複習框架。

一、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

將該段複習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商周時期的分封制與宗法制;二是秦至明清的**集權制度。通過對政治、經濟、理論的分析,**分封制瓦解與**集權制建立的原因。

以朝代為脈絡,理清**集權制的演變過程:戰國萌芽期—秦朝創立期—西漢鞏固期—隋唐完善期—北宋加強期—元朝新發展期—明清強化頂峰期,同時注重**皇帝權力、宰相制度以及地方官制與行政制度的演變,從而認識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基本矛盾和發展趨勢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地方權力不斷收歸**,**集權不斷加強。

通過對比認識到,以秦代作為分水嶺,中國古代政治文明轉向的積極意義在於:從血緣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

與此同時要注重相關小專題的複習:例如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先秦世官制—漢朝察舉制—魏晉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後科舉制,以科舉制的產生作為時代座標,認識到科舉制創立以前的選拔人才的標準為血緣、門第、等級,以後為品行、才學。

科舉制的複習則按照:隋朝創立—唐代完善—北宋調整—明清禁錮,對每個時期的考試科目、形式、方法等進行梳理,最後從積極、消極兩個方面對其進行評價。對於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軍事制度、法制建設等都可以按照朝代來整理歸納。

二、 中國古代經濟史

該部分是高考命題的熱點,也是平時同學們複習過程中較為薄弱的環節。這一部我們要分為古代農業與重農抑商政策、手工業發展、土地制度、賦稅制度、商業與城市、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古代對外**、區域經濟與經濟重心南移等板塊來複習。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要理順各個時期生產工具的創新、耕作方式的演變以及農作物的發展、重要水利工程的分布。通過結合小農經濟的特點,對中國古代農業生產規模小、分工簡單,很難擴大再生產的實際有乙個整體的了解。在細節上也要強化記憶,例如玉公尺、甘薯是明代才由國外引進的高產農作物,這些都有可能以選擇的方式來考察。

手工業的發展史,首先要知道手工業包含的內容:即礦冶業(冶鐵、青銅鑄造)、紡織業、陶瓷業、造船業、釀酒業、造紙業、漆器業等,著重記憶每個時期、每個行業具有突破性、代表性的創造。例如製瓷技術成熟於秦漢時期,灌鋼法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等。

土地制度要分為兩階段複習:一是夏商周時期的井田制(公有制形式);二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其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國有土地所有制,主要指國家經營,用於封賞和授田,在均田制、屯田制中可以體現。另一種是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農土地私有制(亦稱小農經濟)三種,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佔主導地位,土地兼併是地主擴大再生產的主要途徑。

從而進一步總結出古代土地制度演變的基本規律:土地從公有到私有;土地制度的演變與經濟的發展,統治者的統治直接相關;土地兼併長期存在。

與土地制度息息相關的是賦稅制度,首先了解賦稅制度的沿革:春秋初稅畝(承認私田合法)—秦漢編戶制度—隋唐租庸調制—唐中後期兩稅法—北宋王安石變法(經濟措施)—明後期張居正一條鞭法—清前期攤丁入畝,總結出古代的稅種:人頭稅(包括編戶制、租庸調制);土地稅(包括初稅畝、兩稅法、一條鞭法)、貨幣稅(包括一條鞭法、攤丁入畝)、財產稅等。

認識到中國古代徵稅標準的趨勢為:由以人丁為主轉向以土地財產為主(以兩稅法為標誌),直至取消人頭稅(以攤丁入畝為標誌),反映了國家對農民人身控制鬆弛;賦稅由實物為主到貨幣為主轉變(以一條鞭法為標誌),反映了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稅種由繁雜多項演變為簡化單一(以一條鞭法為標誌)等。

古代商業與城市的發展要了解「市」與「坊」的演變,以及宋代、明清商業繁榮的原因與特徵,根據商業的發展總結出古代城市發展的特徵。對外**發展史則需重點複習對外**的特點以及宋元時期海外**發達的原因。在對每個時期商業發展狀況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前提條件、產生部門與地點以及主要特徵,結合農業、手工業、小農經濟、商業的發展,來綜合得出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原因。

通過上述諸多板塊的複習,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是乙個南移的過程,與之相伴的則是人口的流動。江南經濟經歷了初步開發(秦至三國)—開始趕上(東晉至南朝)—開始南移(隋唐)—超過(南宋至元)—鞏固發展(明清)的過程。從中我們要總結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與人口遷移的原因、特徵、意義與啟示。

結合廣東省高考的實際與地方史相結合的要求,在複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史,由秦代設定南海郡、以及漢、隋、唐、明、清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的狀況,都需要我們做乙個簡要整理。2023年的廣東文綜試卷就多次結合政治常識考察了學生對《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認識,我想這一部分之於歷史科目考試的話,是最容易與之相結合的。

三、中國古代思想史

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發展,複習的時候要將儒家思想、**集權制度、小農經濟結合起來,思考三者的關係,儒家思想強調整體價值觀念,小農經濟的分散性需要強大的權利來整合有效的資源,這就構成了儒家思想廣泛傳播的政治、經濟基礎。

這一板塊的複習我們要以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為脈絡。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漢代:

董仲舒;宋明理學時期:二程(程顥、程頤)、朱熹、王陽明;明清之際對於儒學的批判和繼承: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中國古代史專題複習一

中國古代史專題複習課教學簡案 政治類根據2012年考點,我們從以下角度對中國古代史的政治類內容進行複習 一 佛山考綱目標要求 一 政治 行政制度 考點1.了解夏 商 西周三代的更替。中等難度選擇題 考點2.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簡單選擇題 考點3.了解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 集權的史實,統一國家...

高中歷史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官吏制度素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官吏制度 從隋朝開始,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從各個朝代科舉設定的科目和形式的變化可以看出統治階層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僅有策問,隋煬帝開考十科。唐朝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 經義 進士 明法 法律 明字 文字 明算 算學 到明朝只設進士一科。...

2019高考複習專題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試卷含答案

專題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 選擇題 1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這表明西周嫡長子繼承制的目的是 a.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內部紛爭,強化君主 c.解決權位和財產的繼承與分配,穩定統治秩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