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複習專題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試卷

2021-06-01 21:20:12 字數 4058 閱讀 1955

專題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選擇題

1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這表明西周嫡長子繼承制的目的是

a.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內部紛爭,強化君主**

c.解決權位和財產的繼承與分配,穩定統治秩序d.保證貴族血統的純正

2、《周禮·考工記》載:建造王城,九里見方,四周各三門,南北和東西大道各九條,宮城之左為宗廟,右為社稷,前為朝,後為市。它體現的主要思想是

a.**集權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權神授

3、「九鼎既成,遷於三國。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說的「九鼎」之所以被廣泛重視並在夏商周流傳,主要因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憑據b.國王祭祀的重要禮器

c.青銅工藝水平高的標誌d.王朝統治權力的象徵

4、(2013廣東b卷)戰國以前,「百姓」是對貴族的總稱;戰國以後,「百姓」成為民眾的通稱。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強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d.井田制的推行

5、(2013北京卷)四川省博物館藏有一塊文字殘缺的《九域守令圖》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於□國,天下分而為七。□並四海,變易古制,始為□縣,更□、□**,至□滅陳,天下方合為一。

」 「□」處缺失的文字應該是

a.周 b.秦c.漢 d.唐

6、下列是對右圖銅權[注:權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文和秦二世元年(西元前209年)詔文]觀察所得出的結論,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這是全國通用的標準衡器b.採用皇帝世系紀年法

c.反映了國內市場開始走向統一 d.權身詔文由太尉起草

7、秦朝為鞏固國家統一而採取的加強**集權政治制度的措施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 c.監察制度 d.統一貨幣

8、(2013陝西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定。考古顯示,戰國時期,秦國地區君王墓葬規模巨集大,其餘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在經濟發達的東方六國地區,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級差別明顯。這表明

a.經濟發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維繫的關鍵 b.分封制中的等級規定凸顯了君主集權

c.秦國率先消除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治 d.東方六國仍嚴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9、唐朝元和年間(806~820年),主管財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請減少內外官俸,詔書下達後被給事中崔祐駁回,皇帝最終採納了崔祐的意見。崔祐所屬的部門應是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參知政事

10、對下表中國古代兩**官制度的資訊解讀正確的是

a.察舉制強調德才兼備b.科舉制注重科技素養

c、察舉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現 d、科舉制不利於統治基礎的擴大

11、隋唐時期社會全面繁榮,具體表現在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發達、文化的興盛等方面。史學家們在總結其原因時,曾歸結為「得益於政治制度的創新、成熟與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與完善體現在

a.它既削弱了相權,鞏固了皇權,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b.**責任明確,分工細密

c.機構運作程式合理d.負責皇家與國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脫離而自成系統

12、(2013北京卷)唐太宗曾對吏部尚書杜如晦說:「今專以言辭刀筆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後敗職,雖刑戮之,而民已敝矣。」這句話意在強調

a. 應嚴刑處罰失職**b. 選官須注重才學

c. **失職會危害民生d. 選官應注重品行

13、下列關於隋唐時期科舉制作用的表述,正確的是

a.禁止世家大族子弟入朝做官b.調整了統治集團內部關係

c.為各階層的讀書人進入仕途開闢了道路d.忽視實際性學問,降低了**文化素質

14、(海南歷史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權力,是古代中國皇帝實現個人**的一貫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權力的「中書門下」主要行使的是

a.決策權 b.行政權c.軍政權d.財政權

15、(2013重慶文綜卷)《明史》記載,太祖「革中書省,歸其政於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至仁宗而後,諸大學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由此表明,明朝內閣

a.在明太祖時期已正式設立b.在明成祖時期開始參與國是

c.大學士在明仁宗後是丞相d、大學士可正式統率六部百司

16、明初**「設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相上下),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罷設丞相,緩和君臣矛盾b.各機構平等,避免權力集中

c.各部權力分明,提高效率d.強化君主**

17、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建築,皇帝即位、婚禮、生日、命將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等重大活動都在此舉行。這樣的建築理念體現的實質問題是

a.天人合一 b.建築功能齊全 c.皇權至上 d.國家大一統

18.清代軍機處「名不師古,……(但)軍國大計,罔不總攬。」成為皇權加強的重要標誌,這是因為軍機處的設定

a.與議政王大臣會議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實現了皇帝「票擬」和「批紅」的設想

c.取代了丞相,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

d.完全聽命於皇帝,軍國大事由皇帝一人裁決

19、(2013山東卷)圖5文字節選自一則清代檔案史料。其撰擬者應是

a.中書省b.內閣

c.軍機處d.禮部

20、(2013江蘇卷) 光緒《大清會典》載:「諭軍機大臣行者,既述,則封寄焉。凡有旨存記者,皆書於冊而藏之,屆時則提奏。議大政,讞(審)大獄,得旨則與圖5

材料說明軍機處

a. 地處內廷,專管軍務b. 參與政務,秉旨辦事

c. 設有官衙,機構完備d. 專理刑獄,職能單一

二、非選擇題

21、(2023年天津卷)(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縣、鄉、亭、裡。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軍事、監察之權。縣分大小,萬戶以上設縣令,萬戶以下設縣長。

樊樹志《國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漢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淵源。(5分)

材料二「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 並跨州連邑,有逾古典。」這些受封的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兩大特權: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賦斂」。

摘編自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據材料二,說明漢初「矯秦縣之失策」的措施及具體內容,(4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措施導致的後果。(2分)

材料三漢武帝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分別隸屬於漢郡。淮南王劉安謀反,「國除為九江郡」;衡山王劉賜謀反,「國除為郡」。又頒布律令,規定王國**地位低於一般**,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遊。

從此,王國與漢郡無異。

摘編自邱樹森、陳振江主編《新編中國通史》

(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漢武帝解決王國問題的措施,(5分)並分析其意義。(2分)

22、閱讀下列材料,然後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

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朱子語類》

材料二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

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明太祖實錄》

請回答:

(1)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見?三省六部制有何特點?結合材料指出這一制度的侷限性。

(2)材料二中明太祖對自秦至宋的相關評述正確嗎?結合史實簡要分析說明。明太祖「罷相」的實質是什麼?

(3)中國古代的三省六部制與近代美國確立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特點?本質上相同嗎?請說明判斷的理由。

材料一秦武王二年(西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處理國家軍政要務。嬴政統一全國後,設定「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職位相對低而許可權重,太尉一職虛有其位而無實人。

2019高考複習專題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試卷含答案

專題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 選擇題 1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這表明西周嫡長子繼承制的目的是 a.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內部紛爭,強化君主 c.解決權位和財產的繼承與分配,穩定統治秩序d....

高考總複習 必修一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考總複習 必修一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撰稿 張愛華責編 陳敏 考點提示 1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2 秦 集權制度的形成 3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4 明清君主 制度的加強 知識清單 夏 商 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夏代 出現了凌駕於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商代 商王通過內外服制度...

中國古代史專題複習一

中國古代史專題複習課教學簡案 政治類根據2012年考點,我們從以下角度對中國古代史的政治類內容進行複習 一 佛山考綱目標要求 一 政治 行政制度 考點1.了解夏 商 西周三代的更替。中等難度選擇題 考點2.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簡單選擇題 考點3.了解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 集權的史實,統一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