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

2022-08-02 14:39:02 字數 4770 閱讀 1374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同時對照新舊兩本課程標準,結合網路上的資源,現將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3年版)(以下簡稱「2011版課標」)與原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實驗稿」)的變化情況小結如下:

一、整體結構的變化

課標實驗稿分四個部分: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課程實施建議。

2011版課標仍為四個部分,只是把「內容標準」改為「課程內容」,而且前言部分由原來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兩部分,改為課程基本性質、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三部分。

二、關於數學觀的變化

課標實驗稿: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資訊,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2011版課標: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乙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基本理念「三句」變「兩句」、「6條」改「5條」

課標實驗稿「三句話」: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011版課標「兩句話」: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修訂後與過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廣的內涵,落腳點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有更強的時代精神和要求。

「6條」改「5條」:

基本理念由原來的6條改為5條,將課標實驗稿中的第3條「數學教學」與第4條「數學學習」合併為數學「教學活動」。此外,將原來的第2條對數學的認識的表述放到理念之前,新增了對課程內容的認識。

課標實驗稿:數學課程——數學——數學學習——數學教學活動——評價——現代資訊科技

2011版課標:數學課程——課程內容——教學活動——學習評價——資訊科技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處理好四個關係

數學課程基本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注重啟發式

正確看待教師的主導作用

處理好評價中的關係

注意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整合

五、關於課程設計思路的修改:

● 學段劃分保持不變;

● 對課程目標動詞及水平要求的設計基本保持不變,增加了目標動詞的同義詞;

● 對四個學習領域的名稱作適當調整;

● 對學習內容中的若干關鍵詞作適當調整對其意義作更明確的闡釋。

六、主要關鍵詞的變化:

● 課標實驗稿: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

● 2011版課標:十大關鍵詞: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七、課程目標:「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

在總體目標中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

課程目標提法上的一些變化:

——明確了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數學「四基)。

——提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目標具體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闡述。

——學段目標的表述方式有所改變。

「雙基」變「四基」是此次修訂後最引人注目的課程目標的變化。

課標實驗稿:「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011版課標:「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並把 「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四基」是《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東北師大校長史寧中教授提出的,引起了數學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以前強調的雙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紮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現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史寧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繹和歸納,這應當是整個數學教學的主線,是最上位的思想。」「雙基」變「四基」,為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數學教師必須為兒童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準備和發展方向,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不同的人在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

「雙基」變「四基」,任重而道遠。

「雙能」變「四能」:

2011版課標明確提出增強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原來倡導的「雙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八、四大領域名稱的變化

課標實驗稿: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2011版課標: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空間與圖形」改為「圖形與幾何」,據北京教育學院張丹老師說,其並無本質變化,只是數學家更傾向於用「幾何」這個詞,這樣突出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物件及其體系。

而「實踐與綜合應用」改為「綜合與實踐」,更突出了「綜合」、「過程」,重過程是本次課標修訂一大特色。

九、課程內容的修改

數與代數的變化:

第一學段:

①增加「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兩步)」。

②使一些目標的表述更加準確。例如將「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修改為「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第二學段:

①增加的內容:

● 增加「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並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 增加「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 增加「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常見的數量關係: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 增加「結合簡單的實際情境,了解等量關係,並能用字母表示」。

②調整的內容:

● 將「理解等式的性質」,改為「了解等式的性質」

● 將「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如3x+2=5,2x-x=3)」,改為「能解簡單的方程(如3x+2=5,2x-x=3)」。

③使一些目標的表述更加準確和完整。例如將「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改為「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了解方程的作用」。

圖形與幾何的變化:

第一學段

①刪除的內容

● 刪除「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乙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並將相關要求放在第二學段。

● 刪除「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並將相關要求放在第二學段。

● 刪除「會看簡單的路線圖」,相關要求放入第二學段。

● 刪除「體會並認識千公尺、公頃」,相關要求放入第二學段。

②降低要求

對於「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不要求給定乙個方向辨認其餘方向,降低要求為知道這些方向。

③使一些目標的表述更加準確和完整。例如將「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改為「能根據具體事物、**或直觀圖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第二學段:

①刪掉「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乙個點」。

②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標的表述更加準確和完整。例如將「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公式」改為「通過操作,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為定值,掌握圓的周長公式」。

統計內容主要變化:

● 第一學段與《標準》相比,最大的變化是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圖畫、**等)呈現整理資料的結果,不要求學生學習「正規」的統計圖(一格代表乙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以及平均數(這些內容放在了第二學段)。

● 第二學段與《標準》相比,在統計量方面,只要求學生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不要求學生學習中位數、眾數(這些內容放在了第三學段)。

● 加強體會資料的隨機性。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主要是依靠概率來體會隨機思想的,《標準(修改稿)》希望通過資料分析使學生體會隨機思想。

概率內容主要變化:

● 第一學段、第二學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學段,去掉了《標準》對此內容的要求。第二學段,只要求學生體會隨機現象,並能對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 明確指出所涉及的隨機現象都基於簡單隨機事件: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是有限的、每個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第一學段:

①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圖畫、**等)呈現整理資料的結果,刪除「象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乙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平均數」的內容,相關要求放在了第二學段。

②刪除「知道可以從報刊、雜誌、電視等**中獲取資料資訊」。

③刪除「不確定現象」部分,相關要求放在了第二學段。

第二學段:

①刪除「中位數」、「眾數」的內容,相關要求放在了第三學段。

②刪除「體會資料可能產生的誤導」。

③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學生體會隨機現象,並能對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學段。

加強體會資料的隨機性

● 這是修改後的乙個重要變化。原來,學生主要是依靠概率來體會隨機思想的,現在希望學生通過資料來體會隨機思想。

● 這種變化從「資料分析觀念」核心詞的表述也可以看出。

綜合與實踐的變化:

● 統一了三個學段的名稱,進一步明確了其目地和內涵。

●「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意識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十、實施建議的變化

不再分學段闡述,而是分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利用和開發建議。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明確提出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

2019版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

一 基本理念 三句 變 兩句 原數學課程標準 三句話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兩句話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與過去的提法相比 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廣的內涵,落腳點是數學教育...

2019版數學課程標準的新變化

尊敬的各位領導 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一同分享2011版 數學新課程標準 的新變化,其目的是讓大家領會新課標精神,及時把握課改新動態,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自從我們開始課程改革,從學習理論開始到一步步課堂實踐,我們發現改革並不是對傳統教育的全部否定,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必須改革。經過了十年...

2019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

一 2011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總體框架結構把 內容標準 改為 課程內容 前言部分改為課程基本性質 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三部分。二 2011年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觀的變化 1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2 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3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