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022-08-01 15:57:03 字數 851 閱讀 4895

一、啟用文字,創設形象

語文教材出現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再創造,那麼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

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中指出:「真正藝術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種東西」。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像,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於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閱讀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到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怎樣啟用這段文字呢?

我設定了幾個問題:為什麼會有「腳踏上去」的動作?作者為什麼不說「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卻說「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加了個「也」字,似乎在與另一種情景相比較,而這種情景則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種什麼情景?

於是學生展開聯想與想像,調動以往的生活體驗,回答說:「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觀景」。儘管多數學生並不認識槐樹,更沒見過秋天槐樹落蕊的情景,但通過想像,卻似乎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

秋天的清晨,作者起來開啟房門,驚喜地看到院子裡槐樹的落蕊鋪了一地,於是就像早上醒來才發覺夜裡靜悄悄地下了一場大雪那樣,懷著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幾腳,卻發現「聲音也沒有」,不像踏雪那樣會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響,然後掬起一把,聞一聞,「氣味也沒有」,同雪一樣清爽;一陣掃後,只留下「一條條掃帚的絲紋」,槐花就這麼靜悄悄地走了,「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種悲涼瀰散開來。通過這種想像,學生走近了作者,走進了作者筆下淒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韻味。

二、架設橋梁,領略內涵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 林健 中學教學參考 語英版 2013年第05期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 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 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無疑是重中之重,閱讀理解本身的不確定性為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條件。下面就結合語...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由此可見朗讀可以使學生易於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深刻含義,感受文章的氣勢和韻味,培養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提高對語言藝術的欣賞能力等。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時我做了以下幾點的嘗試 一 創...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者 高舉 新課程 小學 2014年第09期 摘要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雖然在教學閱讀和寫作時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每個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和作文的成長都是有 法 可依的。關鍵詞 興趣 方法 自學能力 一 培養閱讀興趣,從課堂入手 2011年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要重視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