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022-08-01 05:57:04 字數 2306 閱讀 4196

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如何激發學生科學**的情感,真正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用發展變化的視角去理解科學的成果,這是擺在每乙個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我認為,良好科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對小學生至關重要,它將為後繼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

觀察是科學**的開始,是外界資訊輸入的視窗。觀察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學生良好的觀察品質需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看見了」不等於「觀察到了」,科學史上的重大發明往往歸功於科學家細緻的觀察結果.良好的觀察品質主要包括:

(一)觀察的客觀性:「求實、客觀」是培養科學過程技能的基礎,更是科學精神的精髓。應使小學生從小養成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觀察時說實話,說真話,不偽造結果和編造資料,真實反映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

(二)觀察的永續性:有價值的科學發現絕不是「走馬觀花」的結果。達爾文經歷了幾十年含辛茹苦的觀察與實驗,寫出了著名的《物種起源》。

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分析,要培養學生耐心持久的觀察品質,從而培養他們一絲不苟和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

(三)觀察的敏銳性:科學上的成功往往在於能否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遇,以及能否從細微處捕捉事物的本質,伽裡略就是從教堂吊燈擺動現象,得出了單擺的等時性。因此,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隨時保持對事物發展變化的「高度警覺」,這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的關鍵之處。

(四)觀察的全面性:要引導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對事物進行觀察,把零碎的,看上去並不關聯的孤立事物放在整體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中對古代《受水型水鐘》的觀察,要將漏斗、水筒、浮標、齒輪、刻度盤、刻度尺等綜合起來,進行全面地觀察,才會發現它們之間的關聯。同時,要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感覺器官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

如對乙個蘋果的觀察,如果同時使用味覺、嗅覺、視覺、聽覺、觸覺去感覺,其觀察效果顯然更全面。

二、養成主動**的學習習慣

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又是科學學習的核心,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來發展其科學素養,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然而,不少學生沒有養成主動**的學習習慣,儘管他們從學會說話開始,就可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很少有父母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將答案告訴孩子,惟恐孩子聽不明白。進入學校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也是「絞盡腦汁」地將知識通過語言、演示實驗等方式傳授給學生。

或者學生只是機械地照著教師指定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依樣畫葫蘆,沒有**性思維活動的參與,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於從老師或家長那裡「省時省力」地獲取知識,缺乏主動**的精神。所以,小學科學教育應首先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不依賴老師,自覺主動地去**,自主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三、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中小學科學教育倡導「做中學」,其實質是通過科學學習養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在「做」中發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動手」只是一種手段,會「動腦」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學生往往是樂於動手,但不善於動腦,面對眼前的各種實驗器材,往往盲目地急於操作,實驗中也只顧「熱鬧」,看不到「門道」。所以科學教育要養成學生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決的問題,**可能獲得的結果,制定實驗方案,即動手之前先動腦。

活動中要提醒學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的並用,要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於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

四、養成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科學**的過程中,常常得不到預期的結論,甚至得到的結論是偏謬的,對此,教師既不要指責學生,使之失去進一步**的興趣和信心,也不要急於否定和糾錯,因為得出了與眾不同的結論,是給**者提供反思認識的好機會,學生在**中經歷失敗未必是壞事,如果老師能用賞識的眼光積極評價學生的**精神,並耐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審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反覆實驗,重新成功,學生會收益很大。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善於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失敗」,使之成為獲得鍛鍊和發展的契機,通過總結反思,使學生在成敗中皆受益。

五、養成善於開發利用科學資源的習慣

小學科學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而教材只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它不是課程的全部,教師要引領學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學科學用科學。然而現實中,大多數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家庭捨得為孩子的學習投入,在家長看來,支援孩子學習科學,就是大量地購買課外科技讀物或科技音像資料,而開發孩子智力,就只會採用購買智力玩具的途徑。長此以往,孩子們養成了唯書本而學,唯現成用具而用的被動學習習慣,不會從生活中發現科學,更談不上去開發生活資源學科學。

總之,擔負科學啟蒙任務的小學科學教育,養成小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比獲取知識的多少更為重要,它將決定著學生後繼的科學學習,追求科學甚至會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慶市南岸區中窯小學劉紅 習慣是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或傾向,它促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事,是後天形成的趨於常規性的條件反射。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了 通過有趣的美術表現和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要求。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學習 自動化 從而激發興趣,...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摘要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 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學習 自動化 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習效率,有著巨大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一味地為成績而教學,為教而教,而應該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上來,教會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讓學生取得好成績。關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者 張俊權 讀與寫 上旬刊 2015年第03期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 1578 2015 05 0136 01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準 也強調語文教學要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