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應該多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2022-08-16 03:51:05 字數 3603 閱讀 2523

猜想是進行科學**必備的一項能力,是在觀察、操作或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發展趨勢或本質規律進行歸納、判斷的思維過程。為了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促進學生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在科學課上,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情景、營造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主動**。

一、培養學生猜想思維能力在學習中的作用

(一)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益。數學猜想主要是指數學新知識發現過程中形成的猜想,而這種猜想由於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具有目標定向的一種合情推理,所以它對新知的發現具有強力的推進作用,另外猜想是一種探索性活動,它切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猜想了,對不對,學生急於求知,學習積極性很高,所以猜想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二)有利於開發智慧型、發展思維。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

」數學猜想是數學學習研究的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又是數學發展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在數數學課堂教學中,將猜想融入數學教學中,將有助於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培養創新意識、促進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師忽略了對學生數學猜想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謹小慎微,想象力貧乏、創造力低下的現象。

著名的數學家波利亞說:「數學既要教證明,又要教猜想。」在數學教學中大膽鼓勵學生進行合理數學猜想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能獲得數學發展的機會,能大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

(三)有利於創造人才的培養。教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培養創造型人才。而「猜想——驗證」式學習是學生探索發現新知,實現知識的「再創造」的重要途徑。

由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到科學技術的「創造」是創造型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這就是說,培養猜想思維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成長,一定要高度重視。

二、培養學生猜想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 創設寬鬆的氛圍,讓學生敢猜。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身心放鬆,思維活躍,新奇的猜想才可能出現。當學生出現猜想時,不能因為學生講不清其中的道理而指責學生「瞎猜、亂說」而應該進行充分地表揚和鼓勵、耐心地幫助他們思考。

久而久之,學生就不會有所顧慮,遇到新問題時便敢於猜想。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後,教師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摺出它的1/2,教師鼓勵用多種方法摺法,教師舉起一張長方形紙,上面折過的4道摺痕清晰可見,有位學生舉手說:「這4道摺痕都相交在中間一點。

」其他同學也點了頭贊同,教師趁機啟發:「大家有什麼猜想嗎?」學生們拿著紙片思考著,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說:

「我猜想經過這中間的一點任意折一次,也能摺出它的1/2。」這時,很多同學已經忙開了,他們按照這種方法試了起來,還有些學生把折成的兩份剪了下來,重合後,發現是一樣大的,興奮得跳了起來。雖然他們說不清為什麼,但都體會到了這種猜想是成立的。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沒有給學生壓力,正是因為有了教師的鼓勵,才有了學生的猜想,才有了創造性的發現。

(二)創設適當的時機,讓學生想猜。其實,每個人都有猜想的潛能。當乙個人的思維被啟用,情緒興奮,急切地想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而不得時,必然先進行猜想,以滿足自己求知的需要。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巧妙地構思,精心地設問,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產生猜想的慾望、主動地創造性地獲取知識。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先引導學生溝通三角形與長方形及正方形的關係,然後回憶一下長方形及正形的面積的公式是什麼?當作了這些鋪墊後,猜想的時機便已成熟。

教師可以這樣引導猜想:三角形實際上也是由長方形,正方形改變而成的,而長方形有面積,正方形也有面積。那麼,請你猜想一下,三角形有面積嗎?

這時,學生猜想的熱情是非常高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猜想:三角形肯定有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是什麼呢?多數學生會主動進行猜想,在相互交流補充的基礎上得出: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對於學生而言「三角形的面積」是通過猜想創造出來的,他們感到了成功的自豪和愉悅。

(三)注重方法的滲透,讓學生會猜。良好的認知結構是學生猜想的前提條件,學生的每乙個猜想是他們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知識的拓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不斷溝通知識間的聯絡,構建成知識網路。

由原有的認知結構到猜想的提出又離不開思維經驗,可以說,思維經驗是猜想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感悟領會並靈活運用,引導學生不斷總結思維方法,從而豐富學生的思維經驗,使學生的猜想合理化。

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圓錐的體積,可以先讓學生猜想:圓錐的體積可能與什麼有關?有學生猜想:

圓錐的體積可能與圓柱有關,因為圓錐的底面也跟圓柱的底面一樣是個圓。學生這一猜想,把圓錐的體積直接與圓柱聯絡了起來。可是怎樣把它與圓柱體積比較呢?

這時,有位學生站起來說出了他的猜想:把圓錐裝滿沙堆,然後倒入圓柱,看能倒幾次?於是學生獨立操作,得出圓錐體積=圓柱體積×1/3。

通過猜想,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圓錐的體積,為進一步**圓錐的體積縮小範圍。

(四) 引導細心地驗證,讓學生善猜。「想象和理智結合就是創造,想象脫離理智就是瘋狂。」猜想是否有價值,最終要接受實踐的驗證。

在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的同時,必須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細心地驗證。如果通過驗證,發現猜想是錯誤的,應立即調整思路,重新分析,只有引導學生把猜想和驗證有機結合起來,猜想才具有意義。如教學「用簡便方法計算126-67-33」時,教師提問:

「我們已經知道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那麼減法有沒有交換律、結合律呢?」學生猜想著並進行驗證。很快有學生提出:

「126-67-33不能等於126-(67-33),」這個猜想顯然是錯誤的。在經歷了猜想的失敗後,學生認識到不能按原來的經驗猜想並知道沒有減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應該換個角度尋找。強烈的好奇心和求欲使學生投入到主動的探索中。

很快有學生發現乙個奇怪的規律:126-67-33=126-(67+33),即乙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等於這個數減去後面兩個數的和。這一發現激發了另一些學生的好奇心,在這種猜想——驗證——再猜想——再驗證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由片面而逐步完善。

正因為經歷了曲折,所以最終的結論獲得才是珍貴的。

(五)培養猜想能力,發展學生邏輯思維。學生猜想能力的高低決定著猜想的過程是否有效、猜想的結果是否合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進行自主**打下堅實的基礎。

具體說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猜想:一是靠直覺進行猜想。世界上有許多重大的突破,往往是通過「猜測──實驗」來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直覺猜想起著先導作用。

置於哪些猜想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在猜想之後還要經過科學實驗的驗證。

由於直覺猜想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無論猜測的結果正確與否,教師都應給予鼓勵和引導,切不可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二是通過聯想引發猜想。也就是通常說的由此及彼。

比如讓學生猜想200克水大概能溶解多少克鹽,學生就可以根據平時用杯子充糖水或充牛奶等飲品的經驗進行猜想。在學生猜想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適當給予引導,讓學生的猜想目標明確,集中而有效。三是對現象進行比較從而產生猜想。

如學生可以根據對大樹、小草的認識、了解進而猜想植物的生命特徵。引導學生大膽進行模擬猜想,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會促使學生從整體出發產生接近於正確的猜想。四是通過現象、結果尋找原因進行的猜想。

如猜想電磁鐵磁性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就會根據電磁鐵的特點猜想與電量有關,也有學生會根據電磁鐵的裝置之一──線圈,猜想與線圈圈數的多少有關等等。總之,教師有目的、有計畫地適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猜想,對於自主**科學,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都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的。

總之,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學過程在要有意識有目的的的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使命,也是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的必然趨勢。

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

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了 以學生發展為本 的教學理念。世界著名教學專家馬克斯 範梅南說 教育學就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應關心孩子的自身及其發展。今天的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從事終身學習的 可持續發展 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學習質疑是...

在作文教學中多給學生一點鼓勵

在作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讓學生敢於表現自我。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總是乾巴巴的,空話 套話 假話連篇,學生的作文完全違背了自己的意願,脫離了自己的生活實際,忘記了自己真正的內心感受,失去了其應有的鮮活的生命和色彩。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只是高高在上生悶氣,或是不停...

語文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有效鼓勵

作者 張靜 語文教學與研究 綜合天地 2017年第10期前蘇聯學者斯拉斯捷說 鼓勵就是激發學生思想 情感和行為,給以動力,喚起願望。鼓勵就是通常所說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引起需要,激發動機,促進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的心理過程。心理學告訴我們,鼓勵所能帶來的行為改變,效果更明顯,持續時間更長。教師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