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與研究

2022-08-10 04:18:02 字數 5408 閱讀 4502

1、與教學理念有關。

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師應確立這樣乙個理念:小學數學應作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在教師的教學觀念中,根深蒂固的教師職責是「給予」,學生的職責是「接受」。

學習數學的方法就是模仿和記憶,你不用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搞懂;問題中給出的條件一定是恰好的;每個問題都含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和唯一正確的解題方法;學生不會的,老師告訴;思維有難度的,鋪設層層階梯;學生能「跳一跳,摘果子」的,也硬要啟發一把;教師給出的每個問題都是可解的,我解不出是因為不夠聰明等觀念,影響了問題解決者自覺地 「提出問題」,只是一味被動地應付問題。

翻閱身邊的教學雜誌,能見到的關於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方面的文章,幾乎千篇一律在研究教師如何精心設問、巧妙發問,而根本沒有注意到教與學的另一半,很少研究怎樣讓學生會問。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滿堂灌」的現象基本解決,取而代之的是「滿堂問」。這是否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呢?

為什麼我們的教師對學生說「請你注意聽講」,而不是「請你注意多問?」為什麼是「你懂了嗎?」而不是「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實際上,學生們正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著鼻子走,考慮著如何回答老師的問題,又哪來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呢?

2、教師忽視「問題意識」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問題意識」,缺乏「民主意識」,缺乏「對話意識」,用粗聲粗氣的態度使大多數學生想說卻不敢說,逐漸形成壓抑的心理狀態,甚至變得懶得動腦筋,增加了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這樣學生會提什麼問題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的任務到底是什麼?假如我們能讓學生有機會自己提出疑問,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乙個「資訊源」,那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發展。

因為,提出問題總是以積極思考為前提的。教師與其給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乙個問題。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說過:

把學生教「懂了」是不正常的,教「不懂了」才是正常的。這才學會人才培養的規律,是啊,你好心地幫助學生學習,或死板地去箍住學生,教學效果一定會適得其反。

3、與學生自身的基礎能力有關。

「問題解決」的過程是乙個逐步探索、不斷進行問題提出的過程。對於學習能力較差的問題解決者,往往不能恰當地進行「問題提出」,對自己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缺乏明確的認識,並且不能對自己目前處境做出清醒的評估,並由此做出必要的調整,只是「一股勁往前走」,直至最終陷入僵局而不知所措。

其實,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問題,應當成為教學使用頻率最高的乙個詞,問題意識應該是其基本意識。問題解惑,問題知新,任何科學的發現無不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善於設問,而且要滿腔熱情地鼓勁學生提問,現代教學論認為應該讓學生在閱讀教材時,不但要弄懂基本知識,還要有所發現,甚至有所創新,學生如果學會了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那麼,教師的「教」就獲得了成功。

不僅如此,問題還可以啟用思維,思維被啟用了,也就啟用了課堂氣氛。又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處於興奮狀態,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創新意識應**於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的培養應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怎樣把數學課堂教學變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陣地?我們應該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開始。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只有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感覺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

」、「怎麼辦?」,而且這樣的意識越強烈,學生的思維也就越活躍、越深刻。

1、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必要條件。

上課前要把學生的情緒調整到學會教學內容的最佳狀態,教師將愛心、信心、激情、微笑帶進課堂,注意與學生感情的溝通,用自己生動的語言渲染形象的體態語言誘導,迅速把學生帶進乙個奧妙新奇而情感豐富的世界,使學生置身於乙個其樂融融的忘我學習的情境之中,學生在無拘無束、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中,思維活躍,想象豐富,使學生敢想,敢說,敢於提出問題,敢於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時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例如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提出除了把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以外,還能不能將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來推導,在推導圓柱側面積公式時,有的學生提出可不可以把側面沿一條斜線剪開,展開得到乙個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側面積公式等。對於學生的這些問題和見解,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必須加以鼓勵,都應從正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與問題意識就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逐步形成了創新意識。

實踐證明,只要教師的「陽光雨露」能夠灑遍教室的每乙個角落,任何乙個學生都能「雨露滋潤禾苗壯」。

2、針對小學生心理特徵,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動力源泉。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追究問題罷了。」這段話一語道破了發現和創新的真諦。

好奇心理、問題意識和鍥而不捨的探求,是獲得成功的前提。為此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引導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然後由教師很快判斷它是否能被3整除,當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無誤後,學生就會向老師主動提出問題:你是用什麼方法這麼快就能判斷乙個多位數能否被3整除的?可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來,緣於教師的激趣和創設的良好發問情境,**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它能夠使學生求知慾由潛在狀態轉入活躍狀態。

因此,數學課堂上我們要使學生樂於提問,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又如,教學這樣一道題:「把一根木料鋸成3段要9分鐘,那麼用同樣速度把這根木料鋸成4段,要用幾分鐘?」題目出示後,立即有學生回答是12 分鐘,我也有意表示「贊成」這個答案,同時鼓勵學生對同學和我的這個答案進行質疑,有個學生鼓足勇氣站起來說:

「老師,我不同意你和同學的見解,我認為是13.5分鐘。」我聽完了他對問題思考過程的講解及列式解答,首先肯定了這個學生的答案是對的,並對他敢於質疑的精神大加讚揚。

這樣學生的心理障礙消除了,對問題能進行主動探索,在探索中求同存異,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3、改革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關鍵。

「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的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教,就談不上學生的學;而沒有學生的學,就更談不上教師的教。

因此,應大力提倡變「學答」為主的教學為「學問」為主的教學,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問。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認識量角器時,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問:你發現了什麼?

你有什麼問題可以提?通過觀察、思考,有的說:「為什麼有兩個半圓的刻度呢?

」「內、外兩個刻度有什麼用處?」「只有乙個刻度會不會比有兩個刻度更方便度量呢?」「為什麼要有中心的一點呢?

」等等,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狀如「v」時,有的學生提出不必要用其中一條邊與量角器零刻度重合的辦法。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也就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現代教育論告訴我們,學生存在著主體性的巨大潛能,他們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為的主人。一開始讓學生提問題,他們可能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或膚淺可笑,或不著邊際,離題萬里。但只要我們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再加上正確巧妙地引導,積極實踐讓學生「會問」的教學策略,經過反覆訓練,學生會達到我們所理想的要求的。

(1)設「境」激「問」。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鼓舞,教師抓住學生思維活躍的熱點和焦點,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採用猜謎、講故事、辯論、競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樂於發現問題。例如: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教師利用電腦上設計的程式,使學生在螢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吊車上的沙土徐徐流下,慢慢形成乙個圓錐的形狀,學生由「趣」生「疑」,教師趁熱打鐵問:看到這堆沙土你們想知道哪些知識?這時學生就能爭先恐後地發現問題:

這堆沙土的形狀叫什麼?這堆沙土體積是多少立方公尺?它的占地面積有多大?

這堆沙土的重量有多少噸?怎樣測量它的高?接著教師做乙個實驗,先拿出乙個用厚紙做的圓錐,再拿出乙個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在圓柱裡裝滿沙土,然後倒入圓錐裡,每次要在圓錐裡倒滿沙土,讓學生數數倒幾次正好倒完,師問:

你們看了這個實驗發現了什麼問題?這時學生紛紛提問: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

在什麼條件下有這樣的關係?能否把求圓錐的體積轉化為求圓柱的體積來計算等有價值的問題。由此可見,學生能否提出問題**於教師的激趣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2)放「權」自「問」。教學要「鬆綁放權」,改變學生只做「聽眾」、「觀眾」的現象,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動手、探索、發現、歸納,真正成為「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如在五年級「整理與複習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對知識進行梳理,並互相交流、評價、溝通知識間聯絡,形成知識網路。

這樣打破了師生一問一答的教學,讓學生自己提問,在操作實踐、問題討論中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堂上組織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做成乙個角的模型,並用手轉動角的一條邊,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直觀地認識和掌握銳角、直角、鈍角等概念,而且還會在此基礎上提出「當兩條邊重合時是什麼角?如果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後繼續轉下去將得到什麼角?

如果這條邊按順時針的方向旋轉又形成什麼角?」等一些很有意義的問題,為以後繼續學習角的知識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實踐活動,放「權」自「問」去發現知識的規律。

(3)自「省」反「問」。問題解決後應對所完成的工作自覺地進行反省,做到「求取解答並繼續前進。」而不是滿足於用某種方法求得了問題的解答,不再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甚至不能對所獲得的結果的正確性、完整性做出必要的檢驗或證明,需繼續提出問題如:

這種方法正確嗎?有沒有其它方法?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這種方法能否用於其它問題呢?等等,在六年級複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題:「給你一根長31.

4厘公尺的繩子,把它圍成乙個長方形、正方形、圓,你認為它們的周長相等嗎?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得出了圓的面積最大,他們通過計算、討論證實了自己的猜想,激動之情溢與言表,在交流、評比中,有的學生反過來問:

「如果三個圖形的面積相等,那麼周長誰最大?」有的說「如果把這根長31.4厘公尺的繩子,沿著乙個牆壁圍乙個籬笆,可以圍成哪些圖形呢?

這時誰的面積最大?」這一自我問題的反省,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進行了問題的分析、比較、判斷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學生通過從一種方法中學得更多分析事物的方法,養成善於動腦能夠觸類旁通的習慣。

學生掌握了舉一反三的本領,就會越學越聰明。

(4)師「範」學「問」。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產生疑問,提出疑問,目的在於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產生自主探索的原動力。因此,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榜樣,在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挖掘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通過質疑、求異思維和逆向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向更高層次發展。

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差異,找準知識的生長點,精心安排,科學設計問題,使學生從教師的提問中學到質疑的方法,就當前的數學教學,我覺得學生提出、發現問題的方法有:①提與本節知識密切相關的問題,如重點、難點、疑點;②對自己不懂的或似懂非懂的知識進行提問;③對自己以為值得懷疑的事物進行提問;④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獨到見解。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人才創造力,基礎在教育,責任在教師。在實施新的課改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 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任務。那麼,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認為應抓住以下幾個主要環節。一 傳授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眾所周知,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階段,雖然該階段學...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鋼城十小胡曼 本學期,教育局開展了 教學規範落實年 活動,我校也進行了如火如荼的教學視導日活動。校領導聽了我教的一年級數學 6和7解決問題 這一課。通過說課,聽課,評課三個環節,全方位的對我的教學情況作出了客觀的評價,給出了中肯的意見和行之有效的建議,讓我感覺受益匪淺。本節課總體上來說還是不錯的,唯...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問題意識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 摘要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說 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人的思維開始於問題,學生的思維也是伴隨著層出不窮的問題而展開的。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