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的模式與對策研究

2022-07-16 08:30:05 字數 908 閱讀 6399

摘要分析城中村改造的幾種不同模式及其利弊、適用情況,對各地城中村改造具代表性的改造模式進行解讀,並從**政策、規劃指引和改造協作等方面對城中村改造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城中村改造;改造模式;對策研究

1城中村的概念及主要特徵

1.1城中村的概念

學者敬東對城中村的概念概括為:由於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導致城市用地量急劇增長,**將周邊涉及的村莊用地及耕地納入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其性質由集體所有制轉為全民所有制,其中返還給鄉村土地、居住用地等保留原來所有制性質,這種情況下形成的農民城市社群被稱為「城中村」。

學者李俊夫對城中村的概念概括為:在城市建設規劃中,被城市規劃區用地包圍(半包圍)、農用地極少的村莊,建築形態與城市格格不入,村民不再以農業生產謀生,土地也不能用作耕作,這種處於城市規劃範圍內的城鄉結合村落被稱為「城中村」。

以上關於城中村概念的不同表述,反映了各研究者對城中村的研究要點和視野不同,但認識基本一致:城中村本質特徵是城鄉二元結構,另外其本質上屬於農民社群,或是城鄉轉型中的農民社群。

1.2城中村的主要特徵

1)人口構成特徵。城中村農居混雜,居住人口非常密集,暫住人員、流動人員遠多於當地居民,出現了當地村民依靠出租屋為生的現象,不從業人員增多。

2)空間形態。城中村多處城市或市區繁華地帶,房屋建築密集,居民房建築擁擠並參差不齊,衛生條件差,缺乏綠化環境;配套設施不完善;用地不合理,居住區周邊混雜著工廠、商業街、倉儲等。

3)經濟形態特徵。屬於「寄生型」的集體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如出租土地、物業及房屋等,經濟收入主要**於收取租金或徵地或拆遷補償費用。

4)管理體制特徵。保留鄉村原有的管理模式:村民委員會管理模式,規劃中返還的鄉村用地屬於集體所有;村民子女仍能享受村集體提供的社會保障政策;村民仍受村規民約約束。

5)文化形態特徵。城中村既保留傳統農村文化,也受到城市現代文化影響,城中村是兩者的綜合體。

武漢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作者 何葉 法制與社會 2013年第20期 摘要城中村的改造涉及到 城中村居民 開發商以及外來人口等的利益,本文通過對武漢江堤街 姚家嶺村的改造模式進行研究討論,希望能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以後其他地方城中村的改造提供更加適合的改造方法。關鍵詞城中村 主導式半市場化改造模式改造效益 作者簡介 何葉...

金華市城中村改造的思路與對策

盧立明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加快建設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提前實現現代化目標的乙個重要的發展戰略。新一輪 金華市城市總體規劃 根據金華作為浙江省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擴大了中心城市規模,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構築開放 大容量 有彈性的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近年來,隨著城市新區迅速向城市近郊甚至遠郊...

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問題研究

摘要本文針對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流轉混亂 使用無序及使用效率低等問題,從節約 利用 法制及保護農民利益的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改造對策。關鍵詞城中村 改造 土地 中圖分類號tu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 6708 2010 29 0091 02 引言 城中村 是我國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中的必然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