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品德與生活的彩虹橋 實踐

2022-06-06 03:54:03 字數 2308 閱讀 5340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就是這種新型的活動課程,為低年級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環境中,學會分辨是非,引發道德體驗,提高道德認知,從而成為學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那麼,如何把一節《品德與生活》課上得精彩呢?我試著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結合生活,模擬生活,讓學生親身體驗

低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小、閱歷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生活中的真實體驗相對來說比較少。特別是一些難以身臨其境的體驗、經驗、常識等。如學習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禮節、在緊急情況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標誌的認識、遵守交通規則、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

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如何上好一節品德與生活課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常常在課堂上創設某種特定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去體驗,從而有所收穫。模擬活動的關鍵是讓學生獲得體驗,演技的好壞並不重要。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有人生病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生病時的感覺,家人是怎樣照顧自己的?以及得到照顧時自己的感受如何?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就布置學生模擬自己生病或別人生病,為上課做好準備。

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很濃,有的演自己生病——用手捂著肚子,有的演照顧生病的——用杯子端水去喂;有的演揹著病人往醫院跑;還有的捧著鮮花去看望病人。一節課上,通過表演小朋友們體會到生病時的痛苦,知道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懷,了解關愛他人是多麼快樂的事啊!也深刻體會到被人關懷的幸福。

二、走進社會,讓學生學會實踐

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讓兒童走出學校,到社會中去學習,去實踐,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擴充套件興趣,發展社會實踐能力,也是《品德與社會》中應鼓勵學生學習的。本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設計。如教學四年級上冊《各種各樣的商店》時,我組織學生到附近商店去看看,讓學生把看到的商品記錄下來,上課時再小組內討論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交流後學生認識到我們的學習用品、食品、衣服、日用品,幾乎都要從商店購買。

各種各樣的商店,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這些商店都有自己的特點。通過討論學生也了解到一些常用物品應該到哪兒買。

再如教學四年級上冊《購物有學問》時,教師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商店、超市進行調查。了解物品的**及變化情況。並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組內分工,1號同學負責了解並記錄一些物品的**;2號同學負責了解記錄該物品**的變化情況;3號、四號同學負責調查購買一些常用物品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文具、衣服、小食品);學生在活動中團結合作,用許多辦法了解到了小組所關心的問題,從中體會到價廉物美,便宜也有好貨。

也學習了一些購物的學問。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也沒有與社會脫離了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象懂得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

」(引自大綱)我們在實際教育時,應著力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看到事情的真實部分,引發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觸及他們的心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討論,讓學生學會交流

「討論是最常用的兒童學習、交流活動形式,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鍊表達能力等。」(引自大綱) 由於學生年齡等各方面的限制,我們組織的討論容易流與形式。而在《品德與生活》課上的討論,完全可以讓學生找到需要討論的話題。

教師應當有計畫,有目的的組織討論,防止形式上的討論。《品德與生活》課上能找到許多讓學生參與討論的切入點。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春天說了什麼》時,課前我就布置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觀察田野、校園、小山,並把觀察到的記錄下來。

上課時討論這樣的問題:「小朋友,你們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都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老師請各組小朋友先在一起討論一下,然後每組推選代表向全班同學來匯報,參觀得仔細、講得好的小朋友,老師要給他們組獎勵小紅花」。有了觀察的過程作為鋪墊,學生討論的時候就有話可說,有的小組在老師的指點下,還作了簡單的記錄。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我有時候讓他們推選代表,有時候則給各個組的組員編好號碼,輪流代表小組發表意見。

這樣合理的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交流,學著自信,同時也在輕鬆的環境中快樂地學到了知識。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這種性質,決定了它是不受時間、地點、形式、內容所約束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也應該多姿多彩。教師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於**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價值觀以及鍛鍊動手動腦的能力。我們應該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通的教學活動型別,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生動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礎。

讓品德與生活課生動、紮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使課堂充滿光彩!

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 金花數學知識 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學生能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這是學生已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 研究問題,但研究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教師還應通過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真正做到生活聯絡數學,數學為生活服務。1 結合生活實際,合理...

品德與生活的反思

1 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題目為我的一家人。乙個題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紹我的家人對於小朋友來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孩子們都想讓別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展示給大家。所以,課堂教學氣氛很活躍。但對一年級同學來說有條理的講述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老師的講述起著非常關鍵的引導作用。另外,老師對學生...

再論《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向生活世界的回歸

摘要 品德與生活 品德與社會 的根本理念是回歸生活,是為了生活,以生活為本,通過生活進行的。開展新課程的基礎是,以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且經歷有意義的生活教育,目的在於開拓一條兒童通向社會生活的道路。新課程所用的教材是為了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因素,展示出自己的活性因子。要求學生和老師一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