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品德與社會課程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目的是什麼

2021-06-04 12:32:08 字數 2945 閱讀 4183

1. 品德與社會課程、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目的是什麼?

答:《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促進每個兒童的品德發展與生活能力提公升。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積極促進學生發展。」從這兩個表述來看,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含義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評價不是為了區分優劣,不是為了篩選。

評價的主要目的或根本目的是激勵、促進兒童發展,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一方面,評價是為了把握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和教師教學方式的適切性、有效性,以便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更有效地實現促進兒童發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評價,教師不僅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判每個兒童不同的發展水平和學習狀況,更重要的是,能夠發現每個兒童的個性特點、學習特點、發展優勢或進步空間,以此作為基礎,教師可以進一步在後續的學習活動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幫助兒童不斷地積累成功的體驗,健康自信地成長,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成長與發展,這是新課程所有學科都倡導和遵循的。

2.兩門課程的評價要點或原則有哪些異同?

答:關於評價,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從評價的目的和原則、評價的目標和內容、評價的方式和方法、評價的實施和反饋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品德與生活標準則評價目標和內容的確定、評價方法的選擇、評價的注意點、評價結果的解釋與應用這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兩門課程的評價有兩門課程的評價原則有相同點:就如前面所說的,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這是兩門學科的共同點。

除此之外,兩者都強調評價要關注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有個性的發展,與此相關,評價就要多元化,包括評價尺度、評價主體、評價方法的多元。再有,就是要綜合地、整體地進行評價。不同點:

考慮到兩門課程性質及物件年齡特點的不同,在具體要求上又有不一樣的表述。如:在評價內容上品德與社會對學習結果提出要求,而品德與生活則更強調行為習慣的養成。

在評價方法中品德與社會提出達成水平評價,不排除紙筆測試,而品德與生活則更加強調形成性評價,比起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生的體驗過程。

3.你認為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與評價的關係是怎樣的?

答:在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兩門課程中,評價都是以課程目標為導向,以課程目標為準繩的,課程目標的導向功能保證了評價充分體現本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徵,而不發生評價方向的偏離。同時課程也通過評價保證了課程目標的實現。

課程內容標準是課程評價的依據,它規定了評價的基本範圍和目標達成度,評什麼、怎麼評。當然內容標準規定的是基礎和共性,在評價中,既要關注所有兒童都要達到的共同目標,又要關注不同學生的獨特表現和各自不同的優勢。面向全體學生,從每個學生的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

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實施中,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是相互相承的。

例:課程目標在能力與方法要求上提出:「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傾聽他人的意見,體會他人的心情和需要,與他人平等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集體生活」。而在內容標準

三、我們的學校生活、有三條課程內容要求來支撐這條目標。4.體會同學之間真誠相待,互相幫助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知道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5.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7.

通過學校和班級等集體生活,體會民主、平等在學校生活中的現實意義。接下來在多個與此內容相關的主題活動中,評價以目標和內容標準為依據,通過各種評價方式來考查學生學習是否達成這些目標要求。同時,如果沒有有效評價,《標準》中的課程目標仍然可能形同虛設,無法真正轉化為學生發展的現實。

4.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評價有哪些重要功能? 列舉案例說明怎樣體現這些功能。

答:重要功能主要有:

(1)診斷與調節功能。通過評價了解課程實施的情況,判斷學生學習的質量與水平,了解學習的成就、問題與需要,並對課程下一步的實施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2)強化與教育功能。評價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與人互動與交流的過程。利用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就進行鼓勵,對於不足提出改進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如教學《孝心獻老人》(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一課,教師在揭題時這樣設計:①表演啞劇:猜一猜他們在幹什麼?

②討論:看了這兩個故事有什麼想法?為什麼兩個故事裡都有少先隊員?

教師僅僅為了引出「孝敬老人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這個話題,就把課文插圖改編成兩個啞劇,繞了很大乙個圈子,費時近半節課,卻還沒有進入「生活中老人需要什麼」「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等急需解決的正題。類似情況在新課程實施中常常出現,使得課堂效率十分低下。

因此,教師在設計每個活動時,要明確活動的目的、落腳點和價值,充分考慮活動的針對性。如果目的性不強,效果不明顯,哪怕是形式再好的活動,也要忍痛割。

5.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分別有哪些評價方式方法?兩者有哪些異同。

答: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主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其具體內容如下學習態度。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

學習能力和方法。包括學習中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蒐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等。學習結果。

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和進步程度。

一、評價的方式和方法:評價方式

本課程採用多主體、開放性的評價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或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評價方法本課程倡導的評價方法有

教師觀察記錄。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作品評價。將學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師生共同進行評析。

個案分析。教師針對某一學生學習的特殊狀況進行跟蹤評價,它有助於教師因材施教和個別化教學。學生學業評價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自己適用的範圍,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並在教學改革中探索創新,使其不斷完善。

品德與生活 品德與社會聽課體會

在進修附小聽了四節品生品社課後,我感受頗深,非常羨慕執教老師有著大方 和藹可親的教態,有著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四節課始終以合作者 引導著的身份和孩子們一起交流學習。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用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積極誘導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快樂的學習之中。下面我主要就張娜老師和劉麗麗老師的...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考察方案

3 交流與合作。熱心參與交流合作,能考察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等。4 學習能力。對有關課本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和初步理解能力,運用學過的知識分析 解決問題,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具有初步 和創新精神。5 個性與態度。在認知基礎上的行為表現和行為習慣,對生活和學習有著積極的...

關於召開全省小學品德與生活 品德與社會

灤平縣教育研訓中心 關於開展小學數學及科學學科培訓活動的通知 各學區總校,學區中心校,縣直各小學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效提公升全縣小學數學 科學教師的業務素質,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使教師專業化成長。研訓中心決定對全縣小學數學 科學學科進行培訓。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 參加培訓人員 各學區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