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教學藝術,提公升課堂效果

2022-05-08 07:42:03 字數 5520 閱讀 1446

《思品與社會》課是我國義務教育改革小學階段設定的一門新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社會生活、歷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識。怎樣上好這樣一門綜合性課程,這就需要在教學中講究藝術性。

《思品與社會》課中的教學藝術是教學環節、手段、條件的綜合運用,是對教學內容的合理排程與臨場發揮的技巧和本領,更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靈活把握的表現方式,好的教學藝術是使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把握課程的人文性和綜合性特點,體現社會性教育。

《思品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提出「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這是提出人文性的要求。本課程以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為核心,這就是體現了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是本課程的方向。

再看綜合性。在「課程目標」部分,列了「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三個方面的分目標,但實際上這三方面是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兒童在生活實踐中,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關注多了,就獲得了有關這事物的知識和能力。

因此說,這三方面是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作為乙個整體影響著個體發展的。如《思品與社會》課中,「我在成長」部分提出「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的要求。其中安全常識是「知識」目標;自護自救是「能力」目標;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那在教學中應怎樣體現《思品與社會》課的社會性呢?

社會性是小學《思品與社會》課教學最本質的特點,是區別於其它課程最突出的特徵。課程標準規定:小學《思品與社會》課教學要「遵循小學生的認識規律,使他們從認識周圍社會開始,進而認識祖國和世界,逐步擴大認識社會的範圍。

」這顯示了小學《思品與社會》課的社會性。

二、注意章節的整合,體現整體意識。

《思品與社會》課教學內容包括社會生活、歷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識,但它決不是這幾方面內容的大雜燴,而是一門自成體系的完整的系統的綜合課程。拿社會教材中的歷史常識來說,要了解社會,就需要了解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了解歷史就是從時間這個座標了解社會的發展歷程,了解社會的昨天;了解現狀就是從空間這個座標了解社會的今天,包括今天的政治、經濟、文化、自然環境各個方面。

要把握《思品與社會》課的整體性應注意以下幾點:1、最好採用全冊備課、單元備課的方式,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教材。2、在課時備課時,必須先了解本課在本單元,在本分支知識結構和整體知識體系中所處的位置。

3、在課時授課時,還要注意本課教材與前後教材的聯絡和照應。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乙個完整的社會知識,乙個較系統的社會認識,往往要在乙個單元的學習之後才能形成;乙個教學目的的實現,也需要在乙個單元的教學之後才能達到。這個特點是由社會課的整體性所決定的。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既不能隨意刪減教材降低標準,也不能隨意補充內容提高要求。

三、適時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思品與社會》課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要使學生認識社會,只在課堂上學習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觀察社會,認識社會,才能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例如,學習買東西的學問,就必須讓學生在實際購物中學習。

實踐活動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對社會的觀察力和適應力;實踐活動可以鍛鍊學生的意志品格,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所以社會課教學應重視實踐活動。如活動課這類課型,有很多內容是在課外進行的。

如周圍社會生活小調查、參觀農村、參觀工廠等等。上好社會活動課,一般要注意以下問題:1、要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的要求;2、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定活動的具體內容; 3、要事先安排好分組和活動的順序;4、要及時提出注意事項,絕對保證學生活動中的人身安全。

四、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性學習。

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它的顯著特徵。傳統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現象,忽視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新的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在於幫助每乙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他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

我們在教學中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自主學習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為此,《品德與社會》課教師應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空間、足夠的活動機會;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觀察、調查、蒐集、記錄、歸納、分析、體驗、感悟、**等自主學習的方法。

真正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與自主學習相配合的是合作學習和**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其優越性是給全體學生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有助於發展學生的交往與合作能力;有助於因材施教,真正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學習是兒童從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用觀察、調查、實驗、討論等多種方法去主動感受、體驗、領悟與表達,從而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通過**學到的知識、懂得的道理容易內化為兒童自己的東西,更何況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是兒童的天性,容易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真正的合作、**學習一定是自主性學習。當然,倡導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學習活動並非排斥教師的傳授與講解,兒童的自主學習還必須與教師的積極引導相結合。因為,兒童畢竟是孩子,他們在對自然和社會現象進行自主**的過程中需要得到引導與幫助。

例如**的話題、資訊的蒐集、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等老師要幫助指導。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導向。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又是一門藝術。《品德與社會》課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一門綜合課程,它的教學要與生活聯絡,要走向社會。在實踐中觀察社會、認識社會是教好學好社會課的基本途徑。

從實際出發,選用恰當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是提高《思品與社會》課教學質量的關鍵。總之,講究藝術性,我們的課堂才會更有效。

講究教學藝術, 提公升課堂效果

《思品與社會》課是我國義務教育改革小學階段設定的一門新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社會生活、歷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識。怎樣上好這樣一門綜合性課程,這就需要在教學中講究藝術性。

《思品與社會》課中的教學藝術是教學環節、手段、條件的綜合運用,是對教學內容的合理排程與臨場發揮的技巧和本領,更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靈活把握的表現方式,好的教學藝術是使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把握課程的人文性和綜合性特點,體現社會性教育。

《思品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提出「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這是提出人文性的要求。本課程以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為核心,這就是體現了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是本課程的方向。

再看綜合性。在「課程目標」部分,列了「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三個方面的分目標,但實際上這三方面是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兒童在生活實踐中,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關注多了,就獲得了有關這事物的知識和能力。

因此說,這三方面是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作為乙個整體影響著個體發展的。如《思品與社會》課中,「我在成長」部分提出「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的要求。其中安全常識是「知識」目標;自護自救是「能力」目標;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那在教學中應怎樣體現《思品與社會》課的社會性呢?

社會性是小學《思品與社會》課教學最本質的特點,是區別於其它課程最突出的特徵。課程標準規定:小學《思品與社會》課教學要「遵循小學生的認識規律,使他們從認識周圍社會開始,進而認識祖國和世界,逐步擴大認識社會的範圍。

」這顯示了小學《思品與社會》課的社會性。

二、注意章節的整合,體現整體意識。

《思品與社會》課教學內容包括社會生活、歷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識,但它決不是這幾方面內容的大雜燴,而是一門自成體系的完整的系統的綜合課程。拿社會教材中的歷史常識來說,要了解社會,就需要了解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了解歷史就是從時間這個座標了解社會的發展歷程,了解社會的昨天;了解現狀就是從空間這個座標了解社會的今天,包括今天的政治、經濟、文化、自然環境各個方面。

要把握《思品與社會》課的整體性應注意以下幾點:1、最好採用全冊備課、單元備課的方式,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教材。2、在課時備課時,必須先了解本課在本單元,在本分支知識結構和整體知識體系中所處的位置。

3、在課時授課時,還要注意本課教材與前後教材的聯絡和照應。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乙個完整的社會知識,乙個較系統的社會認識,往往要在乙個單元的學習之後才能形成;乙個教學目的的實現,也需要在乙個單元的教學之後才能達到。這個特點是由社會課的整體性所決定的。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既不能隨意刪減教材降低標準,也不能隨意補充內容提高要求。

三、適時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思品與社會》課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要使學生認識社會,只在課堂上學習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觀察社會,認識社會,才能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例如,學習買東西的學問,就必須讓學生在實際購物中學習。

實踐活動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對社會的觀察力和適應力;實踐活動可以鍛鍊學生的意志品格,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所以社會課教學應重視實踐活動。如活動課這類課型,有很多內容是在課外進行的。

如周圍社會生活小調查、參觀農村、參觀工廠等等。上好社會活動課,一般要注意以下問題:1、要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的要求;2、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定活動的具體內容; 3、要事先安排好分組和活動的順序;4、要及時提出注意事項,絕對保證學生活動中的人身安全。

四、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性學習。

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它的顯著特徵。傳統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現象,忽視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新的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在於幫助每乙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他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

我們在教學中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自主學習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為此,《品德與社會》課教師應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空間、足夠的活動機會;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觀察、調查、蒐集、記錄、歸納、分析、體驗、感悟、**等自主學習的方法。

真正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與自主學習相配合的是合作學習和**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其優越性是給全體學生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有助於發展學生的交往與合作能力;有助於因材施教,真正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學習是兒童從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用觀察、調查、實驗、討論等多種方法去主動感受、體驗、領悟與表達,從而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通過**學到的知識、懂得的道理容易內化為兒童自己的東西,更何況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是兒童的天性,容易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真正的合作、**學習一定是自主性學習。當然,倡導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學習活動並非排斥教師的傳授與講解,兒童的自主學習還必須與教師的積極引導相結合。因為,兒童畢竟是孩子,他們在對自然和社會現象進行自主**的過程中需要得到引導與幫助。

例如**的話題、資訊的蒐集、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等老師要幫助指導。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導向。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又是一門藝術。《品德與社會》課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一門綜合課程,它的教學要與生活聯絡,要走向社會。在實踐中觀察社會、認識社會是教好學好社會課的基本途徑。

從實際出發,選用恰當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是提高《思品與社會》課教學質量的關鍵。總之,講究藝術性,我們的課堂才會更有效。

課堂教學藝術大賽總結

胡屯鎮中心小學 2011年4月21日 中心小學教師課堂教學藝術大賽總結 歷時近兩個月的中心小學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藝術大賽在4月20號已經圓滿畫上了句號。本次大賽是在開校初就進入學校議事日程的一項重要的教研工作。是我校繼確定學校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動搖的學校教學理念,從而開展了學習新課改 青年教師培養計...

課堂教學藝術與技巧

首先老師提到了教學前的準備藝術,其中包括情景預判與推演 突發問題預設與推演 形象設計與個人儀表這三個方面。我們大四實習有兩個月的時間,第一月的時間我們一定要利用好,對所在的課堂大小 環境布局 硬體裝置都要有了解,更要對所在班級學生人數 年齡層 性別比例 學習水平和教學要求以及他們的學習經歷與經驗有一...

講究課堂提問的藝術

美國著名的數學家哈爾莫撕說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 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 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課堂提問是貫徹教學意圖 師生之間進行資訊交流的重要手段。恰當的提問,對於準確了解教育物件,開發學生智力,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都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