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數學課堂交流活動初探

2022-05-07 20:27:04 字數 832 閱讀 7410

作者:洪迎吉

**:《新課程·小學》2023年第11期

時代呼喚人的主體性,課堂教學中實施主體性教學是當今教改的發展趨向,更是貫徹落實課程標準的根本要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主體學習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發展的基礎,無論是學生思維、智慧型的發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學生主體自覺參與的、全身心投入的學習活動來實現。

課堂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社會活動體系,有著多種社會交流關係和方式,在課堂教學活動這一特定的社會情境中,交流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以便將來能恰當地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而且還能促使學生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主體性課堂交流活動的內容

主體性數學課堂交流活動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從知識、認知行為、情感等領域來實施課堂交流活動。

(一)知識領域的交流

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之一。主體性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也要求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在主體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教師自覺地放棄了在知識領域的「權威」,走下講台做學生的朋友,成為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二)認知領域的交流

認知是指那些能使主體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操作和能力,是人類個體內在的心理活動的產物,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動態的認識過程和表態的內容結構的有機結合體。數學認知結構,就是學生頭腦裡的數學知識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廣度,結合自己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聯想等認知特點,組成的乙個具有內部規模的整體結構,是數學知識結構和學生心理結構相互作用的產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

摘要 根據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教師應重視實踐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功能發揮,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主要通過指導學生多觀察 多思考和多討論等優化小學數學課堂。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學生主體性課堂活動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操作活動是手 眼 腦等多種器官協同活動,是對客觀事物形態感知的過程。在操作過程中手使腦...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那種依靠增加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教學規律。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妨礙提高全民族素質這一總目標的實現。如何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乙個重要課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要創設情境,...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根據 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稿 編寫的蘇教版小學數學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的整體安排還是具體呈現形式,處處都體現出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既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向教師提出了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要求。下面就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供同行們教學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