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課程標準2019 精煉版 針對教師招考

2022-05-02 18:27:03 字數 4051 閱讀 7458

初中科學課程標準(2011)

1.課程性質:

①初中科學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課程

②初中科學課程是體現科學本質的課程(基礎)

③初中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課程

2.課程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

(2)立足學生發展

(3)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科學的本質

(4)體現科學**精神

(5)反映當代科學成果

3.設計思路(課程應包括的內容):突出「整合」與「**」兩個特點

(1)統一的科學概念、原理;

(2)科學**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3)自然科學中最基本的事實、概念、原理、觀點和思想;

(4)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內容;

(5)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內容;

(6)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內容。

4.科學素養:

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

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

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

並具備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5.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是人類經過科學**對客觀世界和人類自身的系統認識,其表現形式包含科學事實、科學概念、科學原理、科學模型和科學理論,對自然現象有解釋和預見的功能。

6.課程目標:

科學課程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總目標。

(1)科學**(過程、方法和能力)

①理解科學**是獲取科學知識的基本方式。

②經歷提出問題和假設,設計研究方案,獲取證據,分析和處理資料,得出結論,評價與交流的過程。

③能用科學**的過程和方法開展學習與**活動。

④掌握觀察、實驗、收集處理資訊的基本技能。

(2)科學知識與技能

①逐步加深對自然科學中一些統一的概念與原理的理解。(物質、能量、系統、結構和功能等)

②了解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認識生物體的基本構造、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以及人、健康、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③了解物質的一些基本性質,認識常見的物質運動形態,理解物質運動及其相互作用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④了解地球、太陽系和宇宙的基本情況及其運動變化的規律。

⑤具有觀察、實驗、收集和處理資訊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學語言表達和交流的初步技能。

⑥具有應用科學知識描述和解釋周圍世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

(3)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①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熱愛自然,珍愛生命,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②不斷提高對科學的興趣,深化對科學的認識,關心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尊重科學,反對迷信。

③求真務實、堅持真理,具備**與創新的初步意識,敢於依據客觀事實提出和堅持自己的見解,能聽取與分析不同意見,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時敢於改變自己的觀點,初步養成善於交流、分享與寫作的習慣,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人際關係。

(4)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①初步認識科學推動技術進步、技術又促進科學發展的相互關係,初步認識社會需求是促進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

②了解科學技術在日常生活和生產、社會中的作用,了解科學發展帶來的重大的技術發明及其產生的社會影響,初步認識科學和技術的社會功能。

③了解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了解對乙個問題的解決可能又帶來新的問題;了解有關正確運用科學技術的倫理問題;初步懂得適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

④了解科學技術不僅推動物質文明的進步,還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發展。

⑤關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

7.科學**:

通常意義上的科學**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並基於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

科學教育中所說的科學**是指學生經歷與科學家相似的**過程,為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學習和掌握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科學**的方式和過程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但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

提出問題;提出猜想和假設;制定**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解釋、檢驗與評價;表達與交流。

(科學**是科學的本質特徵,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它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學知識,更好地掌握科學方法,而且使學生得以親身體會科學精神的實質,培養科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更有效地提高科學素養。)

8.科學**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①觀察技能。包括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和全面的觀察,能描述觀察物件的主要特徵。

②實驗技能。使用基本的工具和儀器進行觀察和測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遵守安全操作的規則。

③合理合法地收集、處理和發布資訊的技能。能從多種渠道獲得資訊資料,如從教材或工具書中,利用圖書館和網路,或從有關部門獲得資料,或通過自然調查、社會調查等手段收集資訊。

此外,科學**過程始終貫穿著各種思維活動,如比較、分類、判斷、歸納、演繹、想象和分析、綜合等,在科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技能和能力。

9.教學建議:

①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對自然和科學的整體認識

②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和經歷科學**的過程

③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④注重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聯絡

⑤優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10.教學評價的目標:

①通過評價讓學生明確最重要的學習目標;

②總結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從而激勵學生並促使他們更有效地學習;

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家長對他們進步的關注;

④幫助教師和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過程和需求;

⑤確定學生個體發展水平,作為分類和選拔的依據;

⑥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改進教學。

11.評價原則:

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科學課程的順利實施,應遵循以下原則:

1 導向性原則。評價應以課標為基本依據,要能增進學生對科學的理解,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2 發展性原則。評價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同時要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 科學性原則。評價必須科學規範,以保證評價資訊客觀、準確,確保評價結果可靠性和有效性。

4 多元化原則。不僅要有外部評價,還要重視學生自我評價。

5 公平性原則。考慮學生實際情況,避免因民族、地域、風俗、性別等差異導致評價結果的偏差。

12.主要的評價方法

①實踐活動評價:包括科學**、實驗、調查、科學製作、問題研討、角色扮演等。

②書面測試:是最常用的評價方法,要改變以知識記憶為主、脫離實際的內容,加強試題的綜合性、**性和開放性。

③個人成長記錄:由學生本人、家長、教師記錄學生科學學習的成長經歷。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成績等。

④連續觀察與面談:通過對學生較長時間的連續觀察或面談,記錄學生在科學課程達成目標上的表現,從而做出評價。

13.科學技術史在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①通過科學家獲取成功與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案例,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培養為獲得真知鍥而不捨、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和科學態度。

②啟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科學過程、方法、概念、原理的理解,幫助他們實現科學知識的建構,形成正確的科學觀點。

③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是乙個開放的系統,已有的結論也可能被修正,科學是乙個不斷**的過程。

④使學生了解到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前人如何處理競爭、利益與合作之間的複雜關係,如何處理道德與倫理規範、價值因素、社會責任、繼承與發揚、成果共享和榮譽分配等現實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行為準則,提高綜合素質。

⑤增進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創新可能遭遇來自傳統觀念和習慣勢力等多方面的阻力,一些科學家為此犧牲了個人幸福乃至性命。

科學課程中適當引入科學技術史,主要是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一種補充手段,因此不應作為新的知識來考核,其教學效果應當通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來體現。

14.科學技術史融入科學課程的若干建議:

①要強調科學技術史融入科學課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②要避免對科學傳奇故事的過分渲染甚至誤傳。

③科學技術史融入課程時,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

④作為拓展的閱讀材料,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完成讀書報告或調研報告,以鍛鍊收集、處理、表達資訊能力。

⑤可以介紹我國古代一些長期領先的科學技術,使學生對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及其文化有所了解。

⑥教材編寫者應帶在教師參考書中編寫有關內容供教師上課選用,並提出引用建議。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最新的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修訂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紀以來,科學與技術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科學與技術主要是通過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的變革來推動社會發展。科學使人們永無休止地求索和認識世界,對世界作出解釋和預言 技術則使世界在人的手...

9 領導科學課程標準

課程編號 053017 課程型別 專業基礎課 學時 64 學分 4 適用物件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一 課程理念 本課程是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學生的必專業基礎課,是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學生的必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正確地認識領導活動的現象 矛盾 特點和基本規律以及體現這些...

《外科學》課程標準

1.前言 外科學 是臨床醫學的1個分科,它的範疇涉及許多疾病的 病理 診斷 預防和 等知識,在 方面應用了手術和非手術等諸多方法。外科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的主幹課程。通過外科學教學,學生應掌握外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外科學前沿知識,為日後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1.1課程定位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