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學課程標準

2022-09-21 04:12:02 字數 1402 閱讀 1221

課程名稱:中醫內科學

適用專業:中醫(針灸推拿)專業

(一)前言

1、課程性質

《中醫內科》是中醫(針灸推拿)專業的一門崗位能力核心課程,也是該專業的工學結合課程,是集理、法、方、藥為一體,研究中醫內科疾病**病機、診斷與鑑別診斷、辨證論治及預防、**措施的臨床綜合課程,是指導該專業臨床實踐的主要課程之一。

2、設計思路

(二)課程目標

1、教學目的

(1)通過改進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中醫內科常見疾病的診斷依據與類證鑑別診斷;

(2)結合前導課程,學會中醫內科疾病的辨證論治方法和技巧;

(3)匯入臨床案例、臨床見習和引入執業醫師考試模擬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資格考試能力;

(4)學會書寫完整中醫病歷。

2、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程,了解各系統病症的關聯,理解各病概念;

(2)熟悉中醫內科各系統疾病的**和發病機理;

(3)學會對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類證鑑別診斷;

(4)重點掌握疾病的分型論治,尤其是「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思想的實際運用。

(三)課程內容和要求

(四)實施建議

1、教材編寫

本課程原用餘甘霖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中醫內科學》。今年開始使用肖文衝老師主編的工學結合校本教材《中醫內科學》教材(2023年8月印刷)。該教材按照專案任務體例編寫,創新歷代中醫內科學編寫體例,內容上作了刪減和編寫結構上作了調整,順應了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理念。

參考教材:《中醫內科學》,吳勉華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3年,第九版。《中醫內科學》,張伯禮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年,第2版。

2、教學建議

採用理論授課為主,充分利用多**教學、**教學、病案分析或模擬病人訓練,加強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3、教學評價

本課程採取形成性綜合考核方式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師教學效果。

(1)平時成績(50%)=10%提問+20%作業+10%考勤+10%臨床案例處理能力;

(2)期末考試(50%)=40%選擇題+10%名詞術語+15%填空+20%簡答題+15%病案分析。

4、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建立網路課堂,將本課程的教學資源,如課件、**、臨床案例、**、參考資料等上網,供同學們自行**或**學習,同學們可以在「互動教學」欄目進行提問留言,任課教師每天登陸檢視**情況並及時回答問題。

(2)模擬職業資格考試流程,購買**測試軟體,匯入課程各章節知識資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五)其他說明

本門課程的學習方法,僅供同學們參考:

1、加強課前預習,重視課後複習鞏固;

2、加強課堂互動,集中精力聽講,認真做好筆記;

3、加強病案分析討論,培養臨證思維能力(習慣);

4、勤於實踐,多下臨床,多跟名師。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是以中醫理論闡述內科疾病的 病機 證候特徵 辨證論治及預防 調攝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中醫內科學既是一門臨床學科,又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它臨床學科的基礎,為中醫學的一門主幹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科地位。中醫內科古稱 疾醫 雜醫 大方脈 即中醫內科學研究的範圍很廣,傳統將其研究的疾病分為外感病和...

中醫內科學總結

第一章肺系病證 第一節感冒 1.概念 臨床表現 以鼻塞 流涕 噴嚏 咳嗽 頭痛 惡寒 發熱 全身不適 脈浮為特徵。惡寒 發熱 脈浮 2.沿革 1 北宋 仁齋直指方 首見 感冒 之名。1997.62 2 元代朱丹溪 丹溪心法 分立辛溫 辛涼兩 則。3 將感冒與傷風互稱,始於明清。1995.55 4 清...

中醫內科學總結

一 感冒 風寒感冒 辛溫解表 宣肺散寒 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荊防敗毒羌獨柴,枳桔前苓芎草協,薄荷少許姜三片,益氣解表散溼邪。風熱感冒 辛涼解表 宣肺清熱 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銀翹散主上焦痾,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暑濕感冒 清暑祛濕解表 新加香薷飲 香薷散中扁豆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