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

2021-03-04 07:58:34 字數 2712 閱讀 7786

2、在教學行為上——注重經歷、體驗和發現。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是《標準》所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學習科學是乙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是學和做的,而不是教的。

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學生應該是科學學習的主角,教師僅僅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教師和學生有著互補的責任。教師負責制定正確的教學策略,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由於《標準》中強調的**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因此,在教學行為上,教師應確立「注重經歷、體驗和發現」的教學觀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科學、做科學,這樣,或許會啟用孩子潛意識中學習科學的本能和慾望,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科學的最佳狀態,從而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科學的無窮樂趣。

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冷和熱》(蘇教版《科學》教材)的教學片斷:冷和熱是物體的特徵之一,通常學生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和判斷。這是學生的生活經驗不是科學。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經歷、體驗由熱到冷的過程,首先設計情境討論:你可以用什麼辦法讓熱水冷下來?你怎麼知道熱水變冷了?

這些問題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接著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充分感知由熱變冷的過程。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每個小組都設計出不同的方案,並且能自覺地使用溫度計,自覺地做些記錄來形象地描述熱變冷的過程。

學生的內心是喜悅的,這不僅因為人人經歷了「冷和熱」的**活動,親身體驗了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而且因為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了「冷和熱的變化規律」。對於學生來說,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這將讓學生體驗到些許成功(在**看來,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並最終促進其科學素養的發展。

3、在學習方式上——體現自主、合作和**。

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式學習,看重的是學生探索世界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一句話,看重的是過程。這同時也意味著把知識的系統性、學生對知識的復現率以及相當多的時間當作代價去付出,因為**式學習最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卻還一無所獲。這豈不是效率低下?

是的,大工業生產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共性就是講效率,但要看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效率。一冊小學自然課本,採用死記硬背的辦法,大概不用三個小時,記憶力強的學生就能將書中所有結論性的知識記住,然而,學生究竟能學到什麼、能體驗到什麼呢?事實上,我們選擇這些內容教學生掌握的真正意圖,不在於這些知識本身,而在於憑藉這些知識去讓學生經歷科學**的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得以體會科學家如何困惑於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解」、考慮從哪些途徑去解決問題,藉以漸漸地掌握科學**的技巧和方法,養成科學**的態度和品質。

這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因此,在學習方式上,我們應給孩子創設乙個「體現自主、合作和**」的氛圍。在學生**的過程中,教師的關注、耐心和鼓勵尤為重要。

例如關於早已滅絕的史前爬行動物--恐龍,學生的研究興趣就特別濃。有關的資料、**介紹也比較多,一些學生或多或少也有所了解。如果教學中以此為契機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合作地去蒐集恐龍的資料,帶領他們去圖書館查閱,上網際網路搜尋,去音像室檢視,最後再來開個恐龍研究科學發布會,那學生所認識的恐龍世界一定是奇妙的。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既是蒐集資訊資料的主人,又是愉快的合作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從多方面去蒐集資料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的研究能力,只要給他們充分的時間,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那麼他們的收穫定會是無窮的。這樣的教學師生兩方面可能都興趣盎然,而這些也許正是自主、合作、**的魅力所在呀!

4、在價值取向上——關注科學與人文的整合。

考察一下現代科學與人文發展的狀況,我們知道,最初科學是從人文中分化出來的,隨著歷史的發展,科學又成為人文的基礎。科學與人文整合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科學與人文整合是是科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科學與人文整合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然途徑。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展人,完善人。

科學的發展史也表明,科學發展的每一步都充滿人性的光輝,反映人的求真、求善和求美的精神品格。

我們的科學教育要以科學為基礎和手段,以人文為價值和目的。例如,蘇教版《科學》教材在《金色的秋天》一課就安排了這樣一首小詩:「金燦燦的果實掛滿枝頭,我知道,秋天來了。

」接下來是這樣寫的:「涼爽的風兒鑽入衣領,我知道,秋天來了。」然後讓孩子們繼續往下說他們眼裡的秋天的樣子,為什麼這樣做?

也許這就體現了科學與人文的整合吧。怎樣做到科學與人文的整合呢?一方面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境,使他們置身於乙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並參與創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

5、在評價方式上——追求主體多元與過程多面的統一。

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最終實現課程目標,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這種評價不同於傳統的單純由教師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分等排隊的評價做法,必將引起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時機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將其有機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之中,又將成為科學課的基本原則。

學生將參與教學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並對教師的教學狀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都將成為教學評價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評價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但不是裁判角色,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夥伴和激勵者,同時又是科學教學的調控者。由於教學內容要含蓋科學素養的各個方面,既要考慮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方法與能力、科學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所以評價要注意教學時機的全程化和評價方法多樣化。從而方法靈活、實施及時、效果適當的給與鼓勵和指導性的評價。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最新的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修訂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紀以來,科學與技術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科學與技術主要是通過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的變革來推動社會發展。科學使人們永無休止地求索和認識世界,對世界作出解釋和預言 技術則使世界在人的手...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一 課標 第一部分前言 修訂稿20世紀以來,科學與技術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科學與技術主要是通過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的變革來推動社會發展。科學使人們永無休止地求索和認識世界,對世界作出解釋和預言 技術則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目錄 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修改稿02 第一部分前言02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04 第三部分內容標準08 物質和物理學科領域內容的概念分解12 生命科學領域內容的概念分解18 地球科學領域內容的概念分解21 第四部分實施建議26 第五部分評價建議33 另附 關於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 的導讀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