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修訂稿

2022-08-12 09:48:03 字數 4978 閱讀 2825

小學科學課程與並行開設的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課程,構成小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同時又為7—9年級的科學課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質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學的科學

科學課程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科學教育。無論學生存在著怎樣的地區、民族、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的差異和性別、天資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科學課程均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科學潛能發展的基礎。

2.學習「四位一體」的科學

科學課程不僅要使學生獲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學概念並認識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絡,還要使學生獲得科學**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語言表達的能力,更要使學生獲得善於思考、勇於開拓、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是科學的四個層面,應全面體現在課程內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學為邏輯起點

科學課程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了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要創造學習科學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科學的魅力和樂趣;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4.以科學**為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科學**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徵,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主動**,親歷科學**的過程,這將有利於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

科學**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結果。

5.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

科學課程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和創造的空間。科學課程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提倡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路和各種**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加強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與整合。

三、設計思路

1、依據國際科學教育改革的趨勢,以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科學課程的現狀,確立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倡導以科學**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

2、小學科學課程從1年級至6年級開設。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與平行開設的相關科目的聯絡,也要考慮與7—9年級相關科目的銜接。

3、課程通過三條主線,即科學知識、科學**、科學態度,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融會貫通。

4、課程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等領域選取了24個核心概念作為學習的科學知識。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核心概念螺旋建構的方式,由簡單到複雜分級設計,即將每乙個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體概念,並對具體概念進行分級。這些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和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基礎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能力培養和科學態度教育的載體。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總目標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關鍵的基礎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科學興趣和思維習慣;了解科學**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並應用於力所能及的科學**活動;了解科學和日常生活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理解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是科學精神的核心。

具體目標(方案一)

1、理解科學知識

(1)學習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設計和技術四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科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食物和現象;形成對一些生命活動,以及對人體和健康的初步認識。

(4)通過對地球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環境,知道太陽系的基本概況;了解地球的運動及地球的圈層結構;認識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家園的道理。

(5)通過設計和技術有關知識的學習,初步掌握綜合知識和經驗進行設計的技能;能夠運用一些簡單工具製造產品或解決實際問題。

2、掌握科學方法

(1)學會從生活經驗中提出簡單的科學問題。(提出科學問題)

(2)學會對一些自然現象進行觀察和實驗,並且能夠對觀察和實驗的過程、結果進行陳述。(進行觀察和實驗)

(3)學會對一些自然現象的成因進行假設,運用科學知識對自然現象進行說明和解釋。(科學解釋)

(4)學會對得到的科學結論進行驗證。(科學驗證或檢驗)

3、弘揚科學精神(從科學精神的內涵:理性、實證、分析、開放、民主、批判、革命等方面選點)

(1)敢於堅持真理,依據客觀事實提出和堅持自己的見解。(理性精神)

(2)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並願意為探索自然的奧秘付出艱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實證精神)

(3)善於思考和分析,追求準確和精細;同時能聽取不同意見,理解別人的觀點和設計思路。(分析精神和開放精神)

(4)敢於大膽質疑,具有開拓創新的勇氣。(批判精神)

具體目標(方案二)

(一)科學知識

1、學習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設計和技術四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理科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對一些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形成對人體和健康的初步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與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家園的道理。

5、通過設計和技術方面的學習,能初步綜合知識和經驗進行設計;運用工具製造產品或解決實際問題。

(二)科學能力

1、認識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科學**能力。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畫、收集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2、在科學**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初步的比較、判斷、歸納、分類、想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三)科學態度

1、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樂於**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樂於參加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活動。

2、有求真務實、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敢於依據客觀事實提出和堅持自己的見解,能聽取與分析不同的意見,而且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勇於改變自己的觀點。

3、有將自己的意見公開並與別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對別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並能理解別人的觀點。

4、有熱愛自然,珍愛生命,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具體目標(方案三)

(一)科學知識

學習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設計和技術四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嘗試解釋各種各樣跟科學有關的現實生活情景為背景的問題及現象。

1、通過對物質科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和基本運動形式,認識物體的運動和力,了解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並且能夠互相轉換。

2、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認識多種生物及它們的種類,了解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生命之間的互相依存關係,認識到人具有高階的腦,使得人成為能夠勞動、進行發明和創造的高等動物。

3、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上可以分為不同的圈層,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了解太陽與地球、月球的相對運動關係,知道太陽是地球能源的主要供給者,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家園的道理。。

4、通過設計和技術方面的學習,知道不同的技術結構具有不同的功能。

5、初步認識到人類為了滿足認識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斷地探索著我們生存的世界。我們周圍的世界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因而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了解科學應用到技術中後,由於技術的運用不當會產生一些社會問題。

(二)科學能力

1、能夠識別科學性問題,辨識由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各種技術問題,在回答問題時首先要考慮收集證據。

2、能夠大膽猜想,有根據地進行假設,根據已有知識與條件進行實驗設計,以便能夠驗證假設。

3、能夠通過觀察、實驗、調查、閱讀等多種方式收集可觀察和測量的資料。

4、能夠運用**、統計圖表等形式分析整理資料資料。

5、能夠在居於證據的基礎上回答關於物體、事件或系統的特性和規律的問題,從自然現象中發現因果關係。

6、能夠調動思維進行理性的思考,參與討論和辯論,

7、了解科學**使人們認識自然世界、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要方法之一。

8、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包括科學研究中需要的工具、儀器,也包括技術工具,運用工具製造產品或解決實際問題。

(三)科學態度

1、保持對科學以及與科學有關事件的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敢於創新。

2、對科學與技術感興趣,有參與科學和技術事務的願望,關心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3、能夠實事求是,尊重證據,基於證據進行判斷推理、解決問題和進行質疑。

4、能夠與人合作,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熱人際關係,參與到科學小組中共同研究,解決問題。

5、能夠開放地接納他人的觀點,認識到考慮不同科學視角和論點的重要性。

6、具有對資源和環境的責任心,對維護環境的可持續性表現出責任感,對個人行為產生的環境和更有意識表現出採取行動保護自然資源的意願。

第三部分內容標準(實驗稿)

一、 科學**

科學**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科學**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體驗到**的樂趣,獲得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使他們識別什麼是科學,什麼不是科學。

科學**不僅涉及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畫、觀察、實驗、製作、蒐集證據、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等活動,還涉及到對科學**的認識,如科學**的特徵。

科學**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和**活動,必須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科學**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涉及科學**的某乙個或某幾個環節,也可以是全過程。

(一)科學**內容標準框圖(略)

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修訂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紀以來,科學與技術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科學與技術主要是通過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的變革來推動社會發展。科學使人們永無休止地求索和認識世界,對世界作出解釋和預言 技術則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們生活的世界日益...

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稿

最新的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修訂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紀以來,科學與技術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科學與技術主要是通過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的變革來推動社會發展。科學使人們永無休止地求索和認識世界,對世界作出解釋和預言 技術則使世界在人的手...

2023年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修訂稿

最新的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修訂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紀以來,科學與技術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科學與技術主要是通過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的變革來推動社會發展。科學使人們永無休止地求索和認識世界,對世界作出解釋和預言 技術則使世界在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