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

2022-05-02 16:09:04 字數 5621 閱讀 7114

張玉平【提要】 本研究採用抽樣調查法,**學困生形成的主、客觀原因,尋求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的對策。

【關鍵詞】 學困生原因對策

【作者簡介】張玉平,山西省武鄉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

山西武鄉 046300)

一、 引言

在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不同型別的學困生仍然存在於學校日常教學工作中,儘管學困生在中小學生中佔的比例並不大,但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的一系列不良連鎖反應,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的乙個重要方面。

對這些不同型別的學困生是否可以促其進步轉化,使其在受到特殊的、得當的教育後由後進變先進,筆者根據教育理論和平時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的探索認為:認真研究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和尋求提高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對策,對於促進學困生的轉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理論問題,更是乙個實踐問題。

從調查結果發現,學困生的型別可以分為:(1)智力聰愚有別鬆散形;(2)基礎知識差信心不足型;(3)基本技能差運用模糊型;(4)學習習慣不盲目被動型。具體表現是:

(1)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馬虎;(2)求知慾低,缺乏學習興趣,(3)缺乏學習毅力和自制力。其主要待徵是,上課從不發言,作業經常拖拉,學習習慣較差,考試常不及格,漸漸背上了「自卑」的包袱。

關於學困生形成的研究,國內外主要有幾種理論:(1)遺傳作用理論,強調遺傳作用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認為遺傳因素是學生學好課程的前提條件。(2)環境作用理論,強調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認為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3)教學最優化理論,強調在設計教學時,要從解決教學任務的有效性和師生時間消費的合理性著手,有科學根據地選擇實施該條作下最好的教學方案。認為優化教學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接受知識。(4)合作教育理論,它強調在師生的交往中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師生關係。

認為師生的融洽合作,可以誘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確實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學習活動。(5)掌握學習理論,其主要思想是,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能夠學習一門學科,並達到高水平的掌握。」(它的倡導者以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為代表)。

以上理論都致力於為學生提供乙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筆者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除了需要良好的外部條件外,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內因要起質的變化。

只有外因和內因發生共鳴,和諧統一,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習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物件

一所縣城小學(甲校)和一所縣城初中(乙校)。甲校隨機抽取三個班(a班、b班、c班)學生,乙校隨機抽取三個班(d班、e班、f班)學生,各校學生情況如下:

甲校學生(學困生)調查表乙校學生(學困生)調查表

(二)調查內容

自製**《家庭情況調查表》(表一);《課堂情況調查表》(表二);《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調查研究表》(表三);《師生關係調查表》(表四),**率92%,達到統計分析要求。

(三)調查程式:(1)**調查

(2)統計分析

(3)與老師座談

(4)家訪

(5)與學困生座談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 學困生智力狀況

(1)智力聰愚有別鬆散型

智力因素與學生的學習成績乃至品德發展具有密的聯絡,智商高的學生由於學習動機消沉、貪玩,學習成績會落入學習後進生之伍,智商低的學生雖信心百倍,持恆努力,可能仍然難於擺脫學習落後之窘境。

(2)基礎知識差,信心不足型

學困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由於對前期的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而在曰後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掉隊,上課聽不懂,理解能力低,作業不能順利完成,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和信。

(3)基本技能差,運用習慣模糊型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學習的兩個重要基礎,一些學困生學習差的重要原因就是由於基礎差形成技能也差,不論那門學科方面的知識內容,均難以達到分析、理解、掌握、運用的程度,因而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二) 學困生的環境影響

學困生的形成與其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主要表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差,父母親文化程度低、家庭結構畸變及意外的重大事故或由於與老師、與同學人際關係緊張,或由於父母期望值過高,而自己又深知難以達到要求等。另外,教師、家長對學困生的經常批評或高壓政策,也會導致學困生產生過度的焦慮,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學困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1)膽小型(多為女學生),表現為說話不多,聲音不大,課堂上從無主動提問,發言時斷斷斷續續不成完整句子,怕羞,怕說錯,心理負擔重,作業速度慢(這類學生應以幫扶為主,創造機會使他們感受成功的體驗)。

(2)手腳不停型(多數是同年級中年齡偏小的學生)。上課時手上、 書包裡總帶著玩具,學習用品(如尺子、橡皮等)也可用作玩具。聽課心不在焉,作業馬虎拖拉(這類學生喜歡直觀、可操作的活動,不喜歡長時間地聽、反覆地抄寫,學習缺乏責任性)。

(3)心理空虛型。這類學生手頭常有數量較大的的零花錢,家長強調工作忙,常以錢作為獎勵和彌補,這類學生學習的動機不正確,為父母學,為得到錢而學,常常表現為在校和在家表現不一樣,作業能拖則拖,能抄則抄,怕吃苦,特別怕腦力勞動(孩子不良的學習動機和習慣是和家長長期不適當的獎獎勵造成的)。

(4)遺忘型。這類學生同時伴有膽小的特徵,從外表看這些學生很優秀,可明明當時學會的知識過幾天就忘了,乙個簡單的問題能解決,遇上綜合類題目就無從下手。這類學生日常生活中還有物品擺放零亂,學習用具、作業本常遺忘等毛病。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智力因素是形成學困生的重要因素,但非智力因素也是形成學困生的乙個不可否認的因素。如果我們能夠找準形成學困生的原因,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影響和喚起學困生的自信心,責任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並得到家庭、周邊群體的配合,學困生的轉化就會有希望。

(四)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形成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智力因素是形成學困生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也是形成學困生的重要方面。這裡筆者試圖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尋求學困生形成的有原因。

1.師生角色錯位,學生沒有成為學習的主體

儘管素質教育的呼聲已在教育界喊了許久,新課程改革也已全面鋪開,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長期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習慣於讓學生圍繞著自已的教學思路轉,教師講到**,學生就轉到**,硬把教師的思路強加給學生,硬把書本知識往學生腦袋裡塞,沒有真正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認為只有教師自已把對教材的理解講出來,學生才能學會,就能掌握。這種教學觀念,忽視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把課堂變成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欲睡的「滿堂灌」,即使有學生回答問題,不是齊聲喊對,就是個別成績好、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包辦,即使有課堂討論,也是早就被安排好的、老師認為學生不容易懂的地方才停下來「討論」一番。由於課堂教學很難給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由於老師所講教學內容都是十分嚴格遵照教學大綱承襲過來的,致使我們的教育有時變得不近人情,傳統的教育思想總能在適當時候頑強地冒出來作怪。

一道數學題,明明有好幾種解法,而有相當多的老師就是不能容忍學生別出心裁,也不敢允許學生做稍稍出格的**,因為高考很少允許你「出格」。至於語文課中的詞語解釋,問題理解,作文評判標準,則更刻薄得令人窒息,致使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還能夠勉強適應,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往往不能和教師的思路發生共鳴。造成知識上的斷層,思維上的斷路。

長期以往,一些學生知識缺漏越來越多,思維困難越來越大,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日趨下降,主觀能動性逐步削弱。這是學困生形成的乙個重要原因。

2. 教學缺乏民主氣氛,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中心論」在不少教師的觀念上還占有一定的比重,他們認為,課堂教學中自己是領導者,而學生是被領導者和服從者,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地聽老師講課,凡是老師講到的,學生都應學會。教師只見得學生好的表現,容不得學生有一丁點錯誤,一旦學生掌握得不好或者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接下茬」,教師就會非常生氣,對學生大加指責,輕則諷刺挖苦,重則體罰。因為「接下茬」將是乙個個不折不扣的「毛病」不僅僅干擾了老師既定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更為嚴重的是打亂了他的傳統思維模式和教學模式。

致使師生在情感上處於對立狀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處設防,生怕**又會出錯,再遭訓斥。這種缺乏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畏懼感和厭學情緒,學習積極性極度下降,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這又是學困生形成的乙個重要原因。

3教師包辦代替的教學方式,滋長了學生學習上的惰性

由於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許多教師習慣有於滔滔不絕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很少給予學生參與動手實踐的活動、自主學習的機會。一些學生可以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知識性內容,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鑽研;一些學生自己能做的實驗,不讓學生自己去做;一些學生經過獨立思考能解決的問題,不給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一些學生需要操作學具加深理解的知識,不安排學生操作。大量的學生活動由教師來包辦代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成為教師獨角戲,一言堂。

長期下去,學生失去了大量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內化知識,構建知識系統的良好時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培養,並養成了學習上的惰性,對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依附性太強,總是把克服困難的希望寄託在老師或別的同學身上,失去了應有的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學習毅力得不到鍛鍊,這也上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4.教師只關注學科知識的掌握,忽視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注重學生學科知識的傳授,不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隔離開來。致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難以形成。由於中小學生對學習的動機、興趣、意志、態度等都處於相對薄弱的狀態,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意義,他們認為學習是家長和老師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負擔,他們的學習是為父母學,為老師學,對學習抱著一種消極應付的態度,得混則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書寫潦潦草草,形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這也是學困生形成的乙個重要原因。

五、對策研究

(一)尊重學困生,關懷學困生,把愛的天平向學困生傾斜

學困生中,有家庭生活十分困難的,有的父母離異的,也有存在缺陷的,還有重大事故受創傷的,這類學生自卑心理嚴重,怕見老師、與同學不合群、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尊重學困生、關懷學困生,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用我們的愛心喚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用我們的愛心培養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心向。因為有意義的學習心向,來自學生對教師的心服,來自教師教學藝術對學生的感染。從而使學困生感到學習不再是外來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這種學習心向的到來,蘊含著師生在理性和情感兩方面動態的人際過程,是師生之間情感上的交流與心理上產生的共鳴。是師生之間以心換心,以愛換愛的最高境界。因此,我們在指導學困生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適合他們學習的和諧、友愛、寬鬆的學習氣氛,只有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困生才能自己去感知、去想象,去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為獲取知識而愉悅,為成功而自豪。

使學困生增強了克服困難,迎頭趕上的信心。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合力

一部分學困生家長強調工作忙,自身文化水平低放鬆了孩子學習的關心。有的家長用「給錢」作為獎勵手段。筆者在與學生家長交談中告誡家長,為錢而學的目標是乙個短期的、不穩定的目標,一旦錢得到,幹勁也就消失。

另外,金錢慾望還會導致孩子在花錢上走不正之道(如玩遊戲機、打撞球、請客等),請家長與學校互相配合,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放學按時回家,保證一定時間在家自修,做好自學筆記,每週請學生把在校作業和課堂發言情況向家長匯報。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方向一致,形成了促使學困生轉化的合力。

(三)擺正角色位置,以教師為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活動是師生教與學生學的雙向活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課堂教學應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變學生的學適應老師的教為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知識的主體、思維活動的主體,充分參與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去,再次感受和體驗前人的創新過程,在每掌握乙個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差生的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

一所謂差生,一般是指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較差,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良,觀察能力 分析綜合能力 邏輯分析能力弱,綜合學習成績較低的學生。這些學生之所以 差 固然有智力因素,但根本原因則在於他們在正常緊張的學習生活中遇到了種種困難,受到了種種不良待遇,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情感障礙和認識障礙等。一 情感...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一 關於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學困生作為素質教育實施以來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一種稱謂,越來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這一方面代表著教育思想的進步,也標識著教師對於學生差異的多層次劃分。對於教育者我們經常思索的是如何幫助轉化學困生,而忽略了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難免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因此在教育...

問題幼兒心理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對策

作者 石文娟 速讀 中旬 2018年第07期 摘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兒童的標準應包括四個方面 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智力良好,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其中心理健康是衡量乙個幼兒是否健康的標準,因此,通過調查了解問題兒童的性格特點,性格形成的機制,分析產生問題行為的原因,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就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