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2022-04-30 19:00:04 字數 1057 閱讀 5309

摘要:通過對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以問題為核心,以自主又合作的團隊學習為紐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極大地提公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問題學導自主合作

自2023年下期重慶市全面掀起新課改活動以來,關於新課改與傳統教學的討論和反思一直都是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名一線中學歷史教師,特於此**一下新課改背景下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以教師為核心,抹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效率也很低效。然而歷史新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出發,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

還要求學生關注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倡導主動學習,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入實施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評價機制。

歷史新課標對當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筆者一線歷史教學新課改過程中,通過對「建構主義」的科學理念和**教科所韓立福博士的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和實踐,為切實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有以下理論反思和行為改革:

一、貫穿問題為主線。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和動因。課堂見血以問題為主線,讓學生主動「發現、生成問題」為起點,以「解決、拓展問題」為目的,沿著問題「發現-生成-解決-拓展」這一主線層層推進,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上產生動力、感受成功、加深記憶。所以教師要將知識問題化,比如歷史概念、史實過程、背景影響等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先呈獻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這樣有助於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精神和合作意識,進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堅持學導結合為主體。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學習的施動者也是學生。每個學生是每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極強的個人能力和協作能力,應該享受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應該帶著問題,自己先學先試、自主探索,進而生生交流、合作**,在此基礎上教師才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進行精講精練,有效指導。

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依賴者」和「控制著」的關係,而是「探索者、互助者」和「引導者、幫助者」的關係。如此「學導結合、學導並重」的過程既能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還能激發學生潛能,有助於實現高效教學。

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反思

徽州區西溪南中學凌華英 歷史課程標準 中明確指出 要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如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 勇於發現,從而獲得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這些需要歷史教學必須面對的乙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一 要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這是課堂中催生和捕捉有價值的生成的前提。盡量在課堂上少講,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學,這樣,老師角的輕鬆學生學的省心。第二 要拓寬知識面,豐富背景知識。教師不僅要對教材 ...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現,追求有效性一直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成為現代學校教育工作者實踐 探索的方法。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這樣的解說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 或表現 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 主動學以及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