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2022-04-30 09:03:02 字數 1363 閱讀 5389

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很好的處理知識獲得與思維發展的關係,很多問題的處理停留在表面,沒有能夠由表及裡,為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 操作的目的不僅僅是尋找結論,更要實現內化。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退位減」的教學:教師出示主題圖,生解讀圖意後,列出算式50-26,師讓生取出學具進行操作,再讓生說操作過程。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學習新知。然而遺憾的是:

課堂上的操作活動僅僅停留在實際操作的層面,沒有能夠使學生通過活動實現「內化」也就沒有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從這個意義上說,操作只是一種載體,通過這個載體,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如前面舉例中有的學生選擇在計數器上撥算珠,有的同學選擇擺小棒,待操作完畢後,教師可以提問:

兩個同學的學具不一樣,但是他們在操作時有一步卻是相同的,你發現了嗎?學生不難發現,兩次操作都有乙個「換」的動作,其中乙個且將十位上的1顆算珠換作個位上的10顆算珠,另乙個切將1捆小棒換成10把小棒。教師可緊接著問:

為什麼都要換?以此促使學生對「退1」的原因進行理性思考,真正理解退「1」作「10」。

可見學生尋找兩種不同學具操作的共同處的過程,就是他們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先通過操縱進行動作思維,再由言語敘述操縱要領,建立起概念的表象,最後聯絡豎式計算促成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的轉化,實現「退1作10」的模型建構,思維真正經歷了由淺入深的過程。

二、 交流的目的不僅僅是展示,更是要實現深化,促進發展。

有效的課堂交流,應該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與他人交換意見,感受同伴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調整和修正,生成新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交流的過程應該是學生互相補充,相互接納的過程,且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深加工和重組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的認知不斷走向深入,思維水平不斷提公升的過程。

三、 練習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模仿」,更是完善認知構建體系。

新授課結束後,我們往往會根據本課學習的內容,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練習僅僅侷限在新授範圍,那麼學生無需作太多的思考,只需機械模仿就可以解題,這樣容易使學生造成思維上的惰性,不利於思維的發展,也不利於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真正理解。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讓學生做一些與授課內容有關的開拓性試題,這樣做有利於促成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完善學生的認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教師應該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的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或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或引導小組交流,或引發矛盾衝突,或挑起對某個觀點的爭辯,或設計啟智促思的練習……總而言之,要注重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讓學生思維動起來,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摘要 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 自主探索 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親近數學 體驗數學 再創造 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關鍵詞 思維主動權自主探索生活情境 一 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人的思維過程始於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

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

高中生的數學思維,是指學生在對數學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比較 分析 綜合 歸納 演繹等思維的基本方法,理解並掌握數學內容而且能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推論與判斷,從而獲得對高中數學知識本質和規律的認識能力。在學習高中數學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學生反映上課聽老師講課,聽得很 明白 但到自己解題時,總感到困難...

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教學誤區 閱讀興趣 閱讀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的 閱讀教學建議 第四條中扼要闡述了如何 逐步培養學生 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 的新課題,其目標主要是想通過多角度 有創意的閱讀來 拓展思維空間 和 提高閱讀質量 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較多的誤區 一 教學過程凝固 教學方法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