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就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2022-04-30 07:00:04 字數 4669 閱讀 8455

一.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性和調控性的功能,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中不僅使用了「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從而更好地體現了《課標》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定位教學目標時既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形成,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式、良好學習習慣和數學素質的培養,還要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做到明確、具體、恰當,符合《課標》及學生實際,具有可檢測性。

不同的目標定位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是「圓柱的體積」一課,由於兩位教師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同,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圓柱的體積」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是:「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歸納、遷移和空間想象能力。」 基於這樣的目標,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後讓學生思考討論:

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能不能把圓柱也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求出它的體積?怎樣轉化呢?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學教材第19頁內容,思考:①圓柱體通過切割、拼湊後,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②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的圓柱體的哪一部分有關係?③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高與原來圓柱體的哪一部分有關係?④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麼?

用字母如何表示?接著組織學生交流思考的問題,說說是怎樣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的,師演示拼、湊的過程,進而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之後,引導學生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達成教學目標。分析這節課的目標定位與教學過程,儘管教學設計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學生往往理解不深刻,對推導過程印象模糊,僅僅是知道而沒有感悟,獲得的也僅僅是知識而不是智慧型,學生的思維並沒有得到實質上的提公升,也缺少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另一位教師對「圓柱的體積」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是:「使學生經歷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猜想——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歸納、遷移和空間想象能力;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善於猜測的習慣,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這樣的目標指導下,教師首先創設乙個將圓柱形物體投入半杯水中的情境,讓學生自主觀察得出圓柱體積的概念,然後引導學生比較兩組(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大小不等的兩個圓柱的體積哪個大,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感知圓柱體積的大小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思考:要計算圓柱的體積,依據學過的知識,可以做出怎樣的假設?鼓勵學生猜測:

圓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體後應該也能夠轉化成乙個近似長方體,圓柱的體積可能也是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將學具中已分成若干份扇形塊的圓柱拆拼成新的形體,學生拼成的近似長方體有直立的,也有橫放的,還有側放的,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探索發現拼成的近似長方體體積、底面積和高等各部分與原來圓柱體體積、底面積、高、側面積和半徑等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通過實驗驗證了先前的猜測。之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結果解決不同層次的實際問題。

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圍繞觀察、猜想展開驗證性的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產生、發展、形成和應用過程,加深對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領悟「轉化」、「猜測—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探索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享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二.找準學生學習起點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還原於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態去進行教學。」在資訊社會時代,學生的學習渠道已越來越寬,他們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來學習的,其學習不僅有「邏輯起點」(即學生按照教材學習進度應具有的知識基礎),還有「現實起點」(即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識基礎)。

《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

為此,我們不妨認真思考以下一些問題:①學生是否已經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②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

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

③沒有掌握這部分知識的學生能否自己學會或通過互相幫助來實現?④哪些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這些問題可以在課前通過前測、談話、觀察、作業等途徑來完成。

只有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

例如,「年、月、日」 內容非常貼進學生的生活,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很多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如今天是幾月幾日,一年有幾個月,大月、小月,各月天數,並會用數拳頭的方法記憶(一年級語文課中教過),也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很多學生還有檢視日曆的經驗,有的學生還知道閏年、平年……但學生關於年、月、日的知識卻是非系統的、模糊的,少數學生了解得不多,有的甚至有錯誤的理解。因此,一位教師設計「年、月、日」時,首先安排猜謎,在年曆卡上找生日的活動來引入新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安排學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後組織學生觀察年曆,驗證並梳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發現並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發現,讓學生根據提供的資訊製作2023年月曆,進行拓展運用。

這樣把重點放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讓原本粗淺的認識往廣度、深度方向發展,學生在學習交流中進一步探索發現了許多新的知識,拓展了視野。

再如,一位教師在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鑑於學生不僅熟練地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等基礎知識,而且大多數學生還積累了遷移類推等學習經驗,把設計的重心放在引導學生遷移類推,學生在「情境——感知——猜想——驗證——歸納」的過程中,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了深刻的理解,形成新的認知。這樣設計,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關注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增強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認真分析教材內容

教材是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課程資源,體現《課標》的基本要求,也凝聚了眾多編寫者對教育的認識、對數學的理解,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因此,進行教學設計必須認真分析教材,首先要全面掌握教學內容,從知識結構的整體出發,明確所要教學的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認真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寫者的意圖;再次要抓住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在此基礎上,把巨集觀教材與微觀教材統一起來,瞻前顧後,創造性地處理與整合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應認真思考下面一些問題:①教材內容是否有利於達成課時教學目標?是否需要作進一步的組織、取捨、增補、調整等精細加工?

②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與教材內容密切聯絡的課程資源?③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切入點、延伸點是什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怎樣定位比較恰當?

④在顯性的數學知識後面蘊涵哪些數學思想方法?怎樣滲透?⑤結合哪些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⑥練習中如何處理基本與提高、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實踐證明,只有認真分析教材內容,才有可能用好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設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教材中給出了一些(樹葉、數學課本、五角星、三角形、長方形等)規則和不規則的實物和圖形,並提出:「有辦法知道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嗎?」目的是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和感悟周長的實際含義。

在此基礎上,教材安排兩個例題,分別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這裡,學生是初次接觸周長概念,而周長概念又具有統領整體的作用,任何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意義都是建立在周長這一基本概念之上的。設計時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周長概念的建立上,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索材料,讓學生在描一描、摸一摸、指一指等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感悟和理解周長的實際含義,通過對周長概念的本質的理解來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

四.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完成教學目標定位、找準學習起點和把握教學內容之後,接下來的關鍵是選擇教學方法,解決教師怎樣教和學生怎樣學的問題。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很多,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嘗試法、發現法、**法、練習法、自學輔導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範圍。因此,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特點、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師自身特長以及教學裝置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更多情況下,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學時間用得最少,教學效果最好,達到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

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要有利於教師堅持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動眼;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思維能力,發展智力。

例如,一位教師設計「圓的周長」教學採用如下幾個步驟:①**演示兩隻小烏龜分別沿著正方形和圓形跑道跑步,學生觀察發現它們所跑的路程實際是正方形和圓的周長,讓學生感知什麼是圓的周長;②教師演示,一根細繩的一端繫著小球,用力甩轉小球,然後改變系小球繩子的長短,再甩轉小球,形成幾個大小不同的點的軌跡(圓),引導學生聯絡正方形周長與邊長的關係討論:圓的周長跟什麼有關係?

③出示直徑與邊長相同的圓形和正方形的比較圖,猜想: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④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測量出事先準備好的幾個大小不同的圓的周長和直徑;⑤學生計算並思考:

發現了什麼?然後小組討論、交流、歸納,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推導出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即c=лd。實踐表明,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學方法的選擇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學生既獲得了有價值的數學模型,又在建構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創新精神和**能力。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4 要樹立 教是為了指導學生學 指導學生發現 的觀念。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學 自求 自悟 自得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學的過程。沒有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學生最終將什麼也學不到。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 指導學生學 這樣學生才會學。那麼,教師要不要講?當然要講,但一般要少講,按照葉聖陶先生的說法,教...

9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張玲娟 教學設計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 教學規律 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並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 巧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麼,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其更...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一 建立民主 和諧的課堂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 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因此,創設一種民主 寬鬆友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心理放鬆 精神愉悅,形成乙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這樣才能使學生思想開放,求知慾旺盛,敢想 敢問 敢說 敢做 樂於發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