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說課材料

2022-04-28 03:54:03 字數 3336 閱讀 1152

新星中學孟琳

一、說教材

(一)、 教材簡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這篇課文處於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四單元,這一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張鋒的《化石吟》作為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這首詩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

所以在講授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感情豐富。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積累「萬載、奇幻、蔥蘢、優雅、卓越、海枯石爛、嘆服」等詞語;認識化石的作用,豐富科學知識,掌握一點閱讀科學抒情詩的基本方法;體會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自覺運用朗讀的方法學習詩歌,養成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的習慣;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這一科學知識的興趣,進而主動認識化石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在課外進一步了解化石、**人類進化、學習科學的熱情和培養學生保護現有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詩歌豐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難點:始終「化石也能唱歌」的理解

(四)、 課前準備

1、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布置預習。

2、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布置預習包括生字,段解,以及結合生物課了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五)、課時

依照課標把本課定為一課時。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的重點、難點及制定教法學法。由此,我對學生做了客觀的分析。我的教學物件是我校七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他們對詩歌這一體裁並不陌生。

感受過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進行過初步的鑑賞。並且七年級學生對古生物等未知的事物有極大的好奇心和**欲。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體會詩歌的美,大自然的奇妙以及科學的偉大。並且,我針對課文的理解、學習參差不齊的情況,在問題的設定上也有難易之分。

三、說教法學法

對本課我主要採取了如下幾種教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嘆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美。

2、聯想和想象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我採用的教法有助於學生掌握以下的學法: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設疑匯入

**歌曲《木魚石的傳說》,在歌中有一句歌詞,「有乙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就這句歌詞提出疑問:「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理解,使學生明確:

石頭雖然沒有生命,但在特定的歷史、特徵、環境下,也會儲存和傳遞一些資訊,留給後人去研究。這就是會唱歌的內涵。通過這一階段探索性的討論,使學生對課文中「化石也能說話」這一問題找到乙個答案,為學本詩打下思想基礎。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2、提問什麼是化石?(學生根據自己查詢的資料回答。)

3、學生初讀「化石」。

4、學生聽讀「化石」,(教師**示範錄音)學生思考課文題目中的「吟」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化石及其作用,豐富科學知識。使學生經過預習和初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通過朗讀的方法初步感知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

(三)研讀和賞析

1、學生品讀「化石」,體會詩歌的主要內容和語言特色。(結合以前所學詩歌作答。)

2、學生思讀「化石」,思考詩人是怎樣重現已經逝去萬載的世界的,沉睡了億年的石頭又說了什麼話?(小組討論作答。)

設計此環節目的是學生在不斷的品味思考中,學會閱讀詩歌的學習方法並能概括出詩歌的內容及語言特色。完成過程與方法目標。

(四)自主解讀

1、再讀詩歌,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有哪些,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2、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全班討論解答。

通過賞析和質疑這種形式,不僅能澄清文中一些模糊的認識,更有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五)拓展延伸

1、讀詩離不開想象。詩中說「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假如你就是那一枚小小的化石,沉睡地下億萬年後剛剛甦醒,你要想世人講述怎樣的故事,訴說怎樣的心聲呢?

(先在小組討論,再向全班交流)(投影各種化石**)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化石**或有關古生物的資料。

開拓學生思維和視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聯想想象的能力。

(六)總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盡可能地運用我們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有化石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從小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七)作業

1、請大家在課後去發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自然和人文遺產,我們應該利用怎樣的科學方法去保護和研究它們?

2、小作文:a、假如我是化石……

b、假如我是恐龍……

開放性作業,可以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可從二者中選取乙個完成,一方面是對本課內容的總結,令一方面增強學生保護現有環境的意識。並能很好的發散學生的思維。

(八)、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力求簡潔美觀大方明了的體現文章內容

新星中學孟琳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日

16化石吟說課

然後和學生一起討論課文內容,特別講解詩歌的幾個層次,理清詩歌結構。因為這首詩歌比較長,學生在整體把握的時候,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建議在講解這一部分的時候。要進行分層。第1 2節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 第3 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暇思的內容 第七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 2節。結構上首尾響應...

《化石吟》評課精修

化石吟 評課稿 化石吟 是一首科學詩,詩中描述的是 遠古時代的自然變遷,那些動物,因種種原因而變成了化石,如恐龍 黃河象 魚類等等,這些動物的化石,為我們今天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最寶貴的資料,為今天科學家們解開遠古之謎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本堂課是乙個欣賞故事獲取知識的樂園。一 情景設計,激趣匯入 這是一首...

《化石吟》教案

三知識與能力維目 過程與方法標 情態價值觀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安排 理解,積累 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等詞語。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理清結構,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