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複習 全冊書複習

2022-04-28 01:06:05 字數 5412 閱讀 3653

教育心理學複習資料

(全冊書複習)

教育心理學資料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緒論

1.學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學校情景中的學與教

2.學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範圍:

①對學校教育現象的心理學認識;

②學習的基本理論;

③各種型別的學習;

④學習的遷移、保持、遺忘;

⑤影響學習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學習過程及其結果的測量、評定。

3.學習學校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有助於我們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①增加對學校教育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理解;

②學校教育心理學知識是所有專業教師的基礎;

③有助於科學地總結教育教學經驗;

④提供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基礎。

4.簡述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從2023年美國桑代克創立《教育心理學》開始,到20世紀80年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㈠初創時期(2023年~20世紀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論佔據統治地位,出現行為主義、格式塔、兒童心理學;

㈡過渡時期(20世紀30年代~50年代):體系越來越寵雜,但無真正突破;

㈢發展時期(20世紀50年代~80年代):發展顯著,出現了幾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論:

①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人類的特徵與學習》,提出」掌握學習」的理論;

②布魯納:《教育過程》,提出」認知學習」的理論;

③加涅:《學習的條件》,是學習分類的權威;

④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提出」有意義言語學習」的理論;

⑤安德森:現代行為主義教育心理學專家,2023年與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學:教和學的科學》。

5.簡述學校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①學和教的問題成為中心問題;

②認知心理學深入學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視學習過程中認知、情感、動作技能等方面的統一;

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增加。

6.學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學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必須具有嚴肅性、嚴格性、嚴密性

①觀察法:直接觀察被試者某種心理活動的表現;

②調查法:通過其他有關材料,間接了解被試者的心理活動;

③教育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已取得的顯著成績和豐富的經驗,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總結;

④自然實驗法:在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變更某些條件,以觀察被試者心理活動的表現;

⑤實驗室實驗法:在特設的心理學實驗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變更某些條件,以觀察被試者心理活動的表現;

⑥臨床個案法:對學校學與教的個案作祥盡的觀察、評量與操縱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現代心理學的教育觀

第一節對學校教育的心理學認識

一、教育與學校教育: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現象,必須從促使個體心理發展入手。

廣義的教育是指有系統地影響人的心理發展的一切方面。

學校教育特指在課堂情景中主要通過上課完成的教育。

二、學校教育對學生個體發展影響:

學校教育過程的核心或實質就是塑造或改變學生的個體經驗組織或認知結構。

㈠影響學生個體的社會化;

個體的社會化:指個體逐漸接受一定社會或群體所要求的知識經驗、行為規範、價值觀體系以及適應社會能力的過程。

㈡影響學生個體心理的發展:

現代教育的兩條基本發展趨勢:①終身教育;②自我教育

三、教學與課:

㈠什麼是教學:指企求誘導學習的一種活動系統或工作制度。

㈡什麼是課:是教學的基本單位,指在一定時間內,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達到教育目的。它包括三個要素:一段時間、教師和學生、師生相互作用。

㈢有效教學的指標:

①清楚而明確的組織教材;

②清晰的闡述學習目標;

③有目的地選擇和安排適當的學習活動;

④學生從事建立性的活動;

⑤師生均有方向感;

⑥有令人愉快的氣氛;

⑦有對工作的嚴肅認真感;

⑧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尊重;

⑨個別學生得到照顧。

第二節學生和教師

一、學生群體心理特徵:

㈠學生及學生群體:

1.正式的學生群體:指根據上級正式檔案或學校內部規定而建立的各種學生群體組織;

學生班集體具有①育人的目的性;②組織的指令性;③成員發展的相近性;④活動的整體性和獨立性相結合;⑤夥伴關係的平等性;⑥教師的影響性。

優秀學生班集體的形成過程:組建、形核、形成、發展。

2.非正式的學生群體:指既沒有正式規定建立,也無需批准,由有關學生自願組合而成的學生群體。

①非正式學生群體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空間因素、類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補性、儀表;

②非正式學生群體的型別:正面型、消極型、中間型、破壞型;

③非正式學生群體的特點:群體內部的一致性、情感的依賴性、有較突出的領袖人。

㈡怎樣了解非正式學生群體:

莫雷若的社會測量法:

①填寫調查表(問卷);

②根據調查結果製出矩陣表;

③根據矩陣表繪製網路圖。

㈢怎樣看待和處理學生非正式群體:

承認,了解,研究它,因勢利導,正確處理,引導其發揮積極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極作用,避免出現破壞性後果。

①利用非正式學生群體特點增強正式學生群體素質;

②精心做好消極的非正式群體成員,特別是領袖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極作用,爭取轉化為積極作用;

③對破壞性團夥,堅決拆散。

二、教師心理:

㈠教師角色:

角色是社會生活中所經常進行的那些典型行為的概括。

教師角色:①教員;②學生模仿的榜樣;③課堂管理者;④辦事員;⑤團隊活動領導者;⑥公共關係人員;⑦學習與學習者;⑧社會心理工作者和臨床心理學家;⑨父母;⑩權威人物。

㈡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作用:

美國,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

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有助於學生的進步。

㈢教師管教學生的誤區:

①對學生言行的要求不當;

②以大量繁瑣的重複或無效的活動取代有效的學習;

③過高估價獎勵和懲罰的作用;

④缺乏處理問題行為的技巧;

㈣課堂上的」講台效應」:

課堂上,台上台下師生雖處同樣的客觀情景,但其心理感受卻各不相同,如台上老師掃視學生,自己並不覺得在刻意盯著聽講者,但每位聽講者可能感到老師在專門看自己。

㈤教師角色的心理特徵:

①熱愛學生,期望學生健康成長;

②意志堅定,善於支配感情;

③學習興趣濃厚,提高自己的願望強烈;

④思維靈活,注意客觀分析;

⑤觀察敏銳,善於了解學生。

㈥合格教師的心理品質:

1.教師應具備的能力:①課堂教學能力;②組織班集體能力;③了解或研究學生及進行家長工作能力。

2.表現在情感、意志及其他方面的能力:①忠誠教育事業,穩定的專業氣質;②穩定的情緒,良好的師生和同事關係;③要有耐心和信心;④樂觀、活潑的信格;⑤公正不自私。

㈦優秀教師的品質和技能:

①優良的課堂教學行為;②理解學生。(虛心、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觀性);③與學生的有效交際;④理解自己。

㈧學生心目中的教師:理想的;最不歡迎的:

㈨教師教學中的不良習慣:

㈩課堂師生交往的心理學策略與技巧:

1.課堂師生交往的性質和特點:

①是一種正式交往;②是一種代際交往;③是一對多式交往;

2.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心理學原則:

①不要把教師的需要理解為學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師的焦慮和不良情緒轉移給學生,防止對學生的偏見;

②創造安全而溫暖的課堂氣氛;

③正常的師生關係要有分寸,應以公認的渠道為限。

3.課堂師生正常交往的教師條件。

4.課堂的促進師生交流的技巧。

5.課堂交往障礙:①課堂語言障礙;②課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礙;③角色地位障礙;④交往技能障礙;⑤課堂結構障礙;

第三章教育目標和教師發展的心理學分析

第一節教育的目標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

現代學校教育應支援的普遍價值觀:

①承認與社會相結合的人權;②重視社會公正和民主參與決策及國家事務的管理;③對文化差異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寬容態度;④關心他人;⑤團結互助精神;⑥事業心;⑦創造性;⑧尊重男女平等;⑨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有責任感。

學習的四個層面:①自尊;②生活技能培訓;③學會怎樣學習;④具備特殊的學術能力、體能和藝術能力。

學習的三重目的:①學習技能和有關特定科目的知識;②培養綜合概念技能;③培養個人技能和態度。

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目標的三個基本支柱:

①學會認知;②學會做事;③學會生存。

二、布魯納的教育目標觀:

①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猜測的價值和改進的可能性;

②發展學生運用」思想」解答問題的信心;

③培養學生的自我推進力,引導學生獨自運用各種題材;④培養」經濟地使用思想」。

⑤發展理智上的忠誠。

第二節教師發展的方向

一、教師的責任:

現代社會發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1.對師德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

2.對教師的能力和作風提出了全新的富有時代色彩的要求。(要有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民主意識、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想像力)。

二、未來學校中的師生關係:

1.教師更多的是作一名嚮導和顧問;

2.並非全部教育都在學校中進行。

三、教師發展的專業化和人性化方向:

專業化:①不但要勝任所擔任的教學工作,具有相關學科的較高專業素養和能力,更能知道怎樣了解、關心和教育學生,怎樣利用和協調各種主客觀條件,以創設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有利環境。(即專業能力)。

②教師應遵循符合其職業的道德準則和職業行為規範,在思想和行為上作學生典範(即職業道德)。

人性化:立足全面育人的需求,形成更具人情味的新人道主義態度。(愛護、關心、體貼)。

第三節教學目標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

一、有關概念和背景:

教學過程:指通過師生相互作用,使學習者的行為朝著教學目標規定的方向,產生持久的變化的過程。

教育目標群體系:教育目標→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後將能作什麼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也稱行為目標)。

泰勒,當今學習(或行為)目標之父。

二、教學目標的心理功能:

㈠啟動功能;㈡導向功能;㈢激勵功能:激勵作用=效價×期望;㈣聚合功能

三、教學目標的選擇標準:

①價值性標準:指目標對於需要滿足的意義;

②可能性標準;

③低耗性標準;

④豐富性標準;

⑤就高性標準。

四、編寫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馬傑,2023年,《程式教學目標的編寫》提出學習目標三要素:

㈠說明具體的行為;(做什麼)。

㈡說明生產上述行為的條件;(怎麼做)。

㈢指出評定上述行為的標準;(做得如何)。

改進的學習目標描述:(a,b,c,d模式學習目標)。

教育心理學複習 全冊書複習

第一章緒論 1.學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學校情景中的學與教 2.學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範圍 對學校教育現象的心理學認識 學習的基本理論 各種型別的學習 學習的遷移 保持 遺忘 影響學習的主要心理要素 學習過程及其結果的測量 評定。3.學習學校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有助於我們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建立在科學的...

教育心理學》考試複習 全

一 有關常識 1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 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2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學 它標誌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3 柯爾柏格在人的社會性發展中,提出道德發展理論。他提...

教育心理學複習

1.教育心理學 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的科學。2.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1 增加對學校教育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理解。2 是所有教師的專業基礎。3 有助於科學的總結教育教學經驗。4 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基礎。3.教育心理學發展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獨立。布盧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