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育概念的研究綜述

2022-04-27 04:45:02 字數 3076 閱讀 5766

摘要:「德育」這個名詞自出現至今,對於其概念的界定一直就是個存在爭議的問題。在教育界對其概念的界定,主要分為兩個區域,國外的教育家認定「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另一區域則是以中國的中國特色的德育為概念界定依據,而其中又分為兩派:

一方教育家與西方德育概念的界定相同,而另一方則認為「德育」包含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等廣義的教育。從根本上說,即是被泛化的「德育」.

而筆者認為就從其實施的效度、概念泛化的弊端而言,德育即道德教育更為合理。

關鍵詞:德育概念泛化

自17世紀70~80年代,康德提出「德育」這一名詞,雖然康德所言的「德育」僅僅是指道德教育,即把遵從道德法則,培養自由人的教育成為道德教育。但是,究其根本而言,康德首次把「德育」這個詞納入了人們的視野。2023年英國學者斯賓塞在其《教育論》 一書中, 把教育明確劃分智育、德育、體育。

從此,德育逐步被納入教育的領域並成為了其中的乙個基本概念。

一、國內外對「德育」概念的界定

(一)國外對「德育」概念的界定

「德育」一詞自提出到現今,經過了幾個世紀,教育界仍舊未對其概念作出明確且獲得公認的界定。在國內外都對其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在英語國家,雖然存在個別教育家把心理教育的內容也逐步融會進德育的教育內容之中,但「德育」概念的主線仍被定義為道德教育。

在日本和新加坡也同樣如此,只是道德教育的內容有所差異而已。

(二)國內對「德育」概念的界定

在中國,由於所處的社會背景和環境,以及社會的發展要求和影響,國內的教育家們都試圖使「德育」的概念逐步完善並期待獲得最終確立。

1、在這裡,且當作狹義的「德育」即指的是道德教育。而國內有名望的教育家持此觀點的不乏其人。就時間順序而言,鐘啟泉與黃志誠認為「德育是培育人的德性的教育, 亦即通過培養道德情感、道德判斷力、道德實踐動機與態度, 提高道德實踐的能力與素質的教育, 謂之德育,一般與道德教育同義。

」[ 1]而班華理解的「德育」即育德, 也就是有意識地實現社會思想道德的個體內化, 或者說有目的地促進個體思想品德社會化。[ 2] 至於檀傳寶則把「德育」定義為教育工作者組織適合德育物件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 促進他們在道德認知、情感和實踐能力等方面不斷建構和提公升的教育活動。[ 3]

2、教育界的其他教育家則不能完全認同所謂「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狹義論斷,並以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趙翰章認為「德育的實質歸根結底就是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立場和態度以及道德規範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品德。」[ 4]與此相似,胡守棻提出「德育即是將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思想觀點、政治準則、道德規範轉化為個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 5]劉驚鐸和權利霞認為「德育就是一定社會的教育者運用該社會的品德規範, 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自覺系統地培養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教育。

分析地看, 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一切專門培養人的品德的教育。」[ 6]魯潔和王逢賢認為「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 遵循品德形成規律, 採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 通過內化和外化, 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 7]而王漢瀾和王道俊則主張「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響, 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 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能力的教育活動。

簡而言之, 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 8]

二、「德育」概念之個人觀點

面對各個教育家對「德育」繁多的解釋,終究還是沒能形成定論。真可謂「百家雄辯」的時期。而國內與國外對「德育」的概念界定最大的區別即在於德育概念的泛化。

而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認同狹義的「德育」概念即把「德育」理解為道德教育。

(一)「德育」概念的泛化,使得其內涵不斷增加,「德育」逐漸失去了其真正的內涵

「中國特色的德育」,無疑出現了一種泛化的現象。而持這一主張的教育家們,把政治教育、法紀教育,甚至是青春期教育、環保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納入「德育」範疇。雖說,斯賓塞把教育明確劃分為智育、德育、體育。

有些教育家把這種劃分認定為,除了智育和體育,其他的一切都應歸入「德育」範疇。故而,斯賓塞的這一分類,給「德育」概念的泛化,提供了有利的依據。而與此同時,「德育」的效度卻被弱化,乃至使得「德育」概念失去了界定的意義。

(二)「德育」的實施無法得到有效的開展

「德育」概念泛化之後,就從我國的學校教育和課程結構而言,學校和教育者對於學生的德育無從下手。所謂的高公升學率要求和給學生減負等原則,德育的部分往往被忽視,從而進一步導致德育被束之高閣,不能真正給孩子的道德教育、成長和發展帶來可觀的效果。社會的道德普遍弱化就是乙個典型的例證。

追溯到20世紀初,國外就對「德育」進行了「直接道德教學」和「間接道德教學」的分類。就「道德課」作為「直接道德教學」表現形式而言,都沒能得到切實有效的實施,更何談其他渠道去對其進行道德教育。由此可見,在學校教育中「德育「應寓於各科課程之中,但「德育」的「泛化」卻使得德育內容在各科中不見其蹤的現象。

(三)「德育」應作為獨立的環節而存在,即應將德育界定為道德教育

按照國內廣義「德育」觀的教育家所界定的「德育」中類似政治教育、法紀教育等各個類別的解釋均應歸類為教育這一大類,並應建立乙個新的概念將其進行歸納、總結。「德育」作為獨立環節而存在,並不代表將其與其他的教育割裂,而是形成相互區別、相互聯絡的關係。

從相互促進的角度、德育實施效果的角度,以及「德育」概念明確化的角度而言,「德育」作為道德教育進行開展,對於我國的道德教育和國民素質的有效提高,有著積極的意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不是單純的全盤糅雜和綜合,「德育」不應被無限放大化,若要使得其有針對性的制定德育策略、有明確教育目的、教育目標以及教育的方法,德育就必須認定自身的內涵,即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鐘啟泉,黃志誠.西方德育理論[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班華.現代德育論[m] .第2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檀傳寶.德育原理[m].第2版.北京:il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4]趙翰章.德育論[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7:3.

[5]胡守棻.德育原理[m].修訂本.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20.

[6]劉驚鐸, 權利霞. 德育學教程[m] .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29-30.

[7]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95.

[8]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30.

關於教科書插圖研究的文獻綜述

作者 任乙佳 讀與寫 教育教學版 2015年第05期 中圖分類號 g4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 1578 2015 05 0064 02 2010年以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國已經全面實施。課程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處於核心地位,而課程的實施又離不開教科書。因此教材改革的成功與否關係...

國內關於翻轉課堂的研究綜述

翻轉課堂是起源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 林地公園 高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自產生起就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從中國期刊網和國家圖書館搜尋 查詢情況來看,關於翻轉課堂研究的學術 較多,但還沒有專門的研究著作。因此,有必要對這些 進行梳理,以期為翻轉課堂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意見。一 翻轉課堂的內涵 研究...

關於心理疏導含義研究的文獻綜述

總之,心理疏導就是通過解釋 說明 支援 同情 相互間理解,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方式來影響對方的心理狀態,改變對方的病理心理使其轉換為生理心理而病癒。o俗話說心病還要心來醫,心理疏導就是一種 心藥 n qo b 劉濱琦武警總醫院教授 8 心理疏導即在診療過程中醫患之間產生良性影響,對患者阻塞的病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