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初探

2022-04-25 17:36:04 字數 3992 閱讀 9153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

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初探

作者:劉井鋒

位址:山東省無棣縣龐集中學

聯絡**:0543—6214216

郵編:251902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

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初探

新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教學方式,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進行學科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值得我們**的課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說;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接觸自然,接觸社會;解放孩子的時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其核心是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讀書、思考、討論的時間。我從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得到一些啟示,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總結了「五字一充分」的教學模式,充分地讓學生去「讀、思、論、說、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讓學生充分地「讀」

教材是學習的基本依據,只有讀懂教材,才會從中受益。新課標下的思想品德教材**並茂,有許多趣味性、可讀性、教育性強的故事和事例,只有讀懂這些故事和事例,才會對其要表達的哲理有充分的認識,從中得到啟迪,受到教育。

二、讓學生充分地「思」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思考是學習方法的核心。

在讀教材的時候,學生會遇到許多不懂的問題,這就需要他們去認真思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教材本身也設計了許多欄目,如,「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等,以啟發學生去思考。在思考時,要引導學生既要善於從具體的事例和故事中歸納出重要的結論,明白應懂的道理;也要善於從乙個問題聯想到另外乙個問題,從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學會遞進式和發散式思維,培養自己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過程中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在實踐中,我發現有些老師提出問題之後,只要有學生舉手,就馬上讓他回答,這樣就打斷了其他學生的思路,或是誘導了他人的思路,使他人不能獨立思考,久而久之,還會使許多學生,特別是思維較慢的學生失去思考的習慣,因而得不到鍛鍊,這與新課程的第一要義「面向全體學生」是相悖的。只有在充分的思考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鍛鍊,得到提高和昇華。同時經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的正確答案,這該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啊!

所以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條途徑。這正如小鳥籠中的現成食物不如百鳥籠中的半成品食物,又不如在大自然中親自獵取的食物。只有真正的獵取,才有充分的鍛鍊,才有成功的快樂。

2、要指導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從而提高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評價,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深度、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僅使他們知其然,更要使他們知其所以然,而且有利於他們學會思考,學到眾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

3、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

愛因斯坦曾精闢地說:「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乙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乙個科學上的實驗技能而已。而提出的問題就可能性,以及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新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當學生感到自己需要問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維發動起來了。要使學生養成「凡事問乙個為什麼」的思維習慣,質疑問難。據此,教師要求學生讀書時,要把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疑難問題在小組內提出。

然後教師經過梳理,每小組選擇最值得研究的乙個問題參加小組匯報。這樣,就把教學變成了學生自學的過程,也體現了「以學定教」的原則。

另外,在學生讀書思考時,要指導學生把質疑思考的問題及時地記錄下來,並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整理出答案,在互相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整理答案。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課堂上的「說」做好了準備。

三、讓學生充分地「論」

鼓勵學生開展討論,各抒己見,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認識問題,會更清楚更深刻。思想品德新教材設計了許多「說一說」、「議一議」等小欄目。如果同學們在學習時能很好的利用,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既能鍛鍊自己的膽量,培養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在老師同學們的幫助下糾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使自己的認識得到提高、思想得到昇華。

1、根據學生自悟、自得情況,進行小組討論。

此時可先讓小組代表匯報,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並提出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然後對那些「想領悟而領悟不到,雖經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再思、再議」。但要求學生在議論過程中必須言之有理持之有據,真理愈辯愈明,問題自然就解決了。這樣學習,獲取的知識將非常牢固,而且對於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大有裨益。

2、引發辯論。

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憤」、「悱」之際,即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際,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發辯論。

如學習《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課(七年級上冊第七課〈山東人民版〉)時,我舉了藺相如的例子,當講到藺相如舉起璧要向柱子上撞時,我抓住時機提出了這樣乙個問題,大家想想,在當時的情況下,藺相如會不會去撞?為什麼?學生積極思考,爭先恐後地發言。

有的說:藺相如不會去撞,因為他知道秦王很貪寶,是不會讓藺相如把玉撞碎的,他只不過是嚇唬嚇唬秦王而已,只是想要秦王遵守諾言。也有的說:

藺相如有勇有謀,如果秦王逼他交出寶玉,他就會去撞,寧可與玉同亡,也決不讓秦王佔到便宜,但為了保住寶玉,維護趙國的尊嚴,哪怕有一線希望,他也盡可能不去撞,這充分體現了藺相如的自尊自信……

在辯論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對他人的見解進行評價和補充,這就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敏感的捕捉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讓學生充分地「說」

人長著嘴是用來說話和交流的,思想只有通過交流和碰撞才能迸出火花,教師強抑著不讓學生說,就等於堵了他們學習的一條渠道,久而久之,學生也就變成了被動接受外界資訊的「容器」。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雖然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但學生還是被老師的滿堂問或形式上的啟發牽著鼻子走,仍是學習的僕從。只有真正地讓學生去說,才能真正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其積極性。

如教學《讓我們的生命更具有價值》一課(七年級上冊第二課〈山東人民版〉),中心問題是「為什麼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和奉獻?我們怎樣使自己的生命更具有價值呢?」對學生來講其難度正好處於「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程度。

我結合任長霞同志的事蹟給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請你談一談任長霞同志的生命價值是如何體現的?你打算如何向任長霞同志學習?

在學生充分「讀」「思」「論」之後,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充分地說出自己的體會。學生的體會正確嗎?條理嗎?

評價也不必由老師急於進行,同樣可交給學生。意見不同可以討論。這期間教師幹什麼呢?

一是監督,保證學生的說圍繞中心;二是鼓勵,促使學生輕鬆踴躍地說;三是啟發,當學生「憤」、「悱」之時,相機啟發引導,畫龍點睛。四是總結,提取學生「說」的精華,使之條理化、明晰化。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並非要講很多內容,應「好鋼用在刀刃上」。

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的點撥要適時,不惟上、不惟書、不僵化。在一堂課結束前,要讓學生總結本節知識,說說學習後受到了什麼教育和啟發。學生在交流談話中,鞏固了基礎知識,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拓展了思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了綜合素質。

另外,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見解,並及時做好記錄。在這種互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批判意識和辨證思維能力。

俗話說:「禍從口出」,學生如果不闖「禍」,決不會有今後的「福」。斗膽向教師進一言:

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應是學生主動說話的陣地,讓學生主動說個夠,讓他們說出酸甜苦辣,說出乙個燦爛的明天!

五、讓學生充分地「動」

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鍛鍊他們的實踐能力,在活動中學以致用,是學好思想品德課的關鍵。新課程標準重視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訓練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新教材中設計了許多靈活多樣、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如創新實踐平台等欄目。

通過這些,學生不僅可以發現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增強成功的自信心,進**感交流,得到思想昇華,培養實踐**能力,而且還有助於自己成為乙個心理健康、品德優良的學生。

許多老師可能會問:哪有那麼多時間?我再借用老子一句名言: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獵豹逐鹿,想逮一群,將一無所獲,若認定乙個目標,堅持不懈,終有所得。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必須有所取捨,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特點抓住重點,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思、論、說、動」。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當前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關鍵,也是我們每乙個思想品德課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和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的問題。下面就這一問題談一談自己認識和實踐。一 師生關係要和諧,誘發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與...

思想品德課教學學生素質培養

目前,初 高中學生中存在著一些現象 不管家庭條件好壞挑吃穿 講派場,稍有得不到滿足便和父母吵鬧 不愛護環境,亂扔垃圾 明知道是吸菸有害健康卻有學生吸菸 懂得法律知識卻偷搶 打架等不正常現象。而且這些學生考試成績很好,學生為什麼明知故犯呢,我認為這叫 智高德劣 這就說明一些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只講學科內...

關於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

創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乙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思想品德課作為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也必須把創新作為奮鬥的目標,把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