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教學設計

2022-04-25 17:18:03 字數 2003 閱讀 6770

長方體的認識

張小華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絡,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乙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乙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乙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乙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徵.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麼?

請摸一模三條稜相交處有什麼?

教師板書:面、稜、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徵」】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稜?稜的位置、長短有什麼關係?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稜:12條,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徵.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稜?哪幾條稜?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稜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稜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於乙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於乙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徵.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徵」】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徵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徵.

學生討論、歸納後,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稜:12條稜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相同點:面、稜、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稜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判斷.正確的在括號裡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3)乙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4)相交於乙個頂點的三條稜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四、課堂總結.

誰來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五、課後作業 .

1、拿乙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後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 的階段性總結 一 背景 面向21世紀的教學教學,我們的教學理念是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我們的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指出 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

「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

作者 陳娟華 考試週刊 2012年第93期 一 研究背景 長期以來,小學學科教學 尤其是語文 數學 英語 偏重 科學世界 而忽視學生的 生活世界 和 精神世界 導致學生不喜歡語文課 數學課,覺得語文課 老一套 數學課 太枯燥 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缺少與生活的溝通,固守舊有的教...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莘縣張寨鎮蘇村小學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問題 1 課題提出的背景 近年來各種教學設計理論和模式層出不窮,五星原理中的首要教學原理主要關注創設學習環境或規定學習結果,其中五項首要原理表明 1 當學習者介入解決實際問題時,才能夠促進學習 2 當啟用已有知識並將它作為新知識的基礎時,才能夠促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