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計畫

2022-04-13 02:40:51 字數 4701 閱讀 5705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

科研計畫

祖穎一、 課題的界定與表達

傳統教學中落後的教育觀念仍妨礙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目前中學物理教學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習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思維,就很難談得上實踐能力的培養。有些學生,學乙個概念,只知道背熟它的定義;做乙個實驗,只知道怎麼做,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做一道練習題,只知道這題的具體解法,而不從知道從整體去掌握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

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改革實驗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現代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徵就是不斷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的提出,旨在探索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辦法,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比較、鑑別、概括、抽象、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假設和想象等思維的基本方法,形成物理概念,並通過判斷和推理,獲得對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從而達到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構建符合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

三、 研究內容的具體化表述

物理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重視設計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以相應的創新思維的薰陶,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要不斷激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歸納、模擬等手段提出種種假設或猜想,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假設或猜想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重視在教學中再現前人是如何創造、發明的,讓學生在前人走過的軌跡上,經歷失敗和成功的磨礪,體會創造成功的喜悅。本課題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工作:

1、 引導學生從物理事實出發,建立概念。

2、 結合物理規律的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3、 通過物理教學中縱橫聯絡,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4、 改革實驗教學,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四、 研究的方法、途徑

本課題的重點是在教學中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通過直觀教學法、實驗教學法、研究性學習法、縱橫聯絡比較法、抽象思維與實踐結合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知識傳授者的身份,而是以策劃者的身份,並以《指導綱要》、教材教學要求為依據,從學生的需求、目的、興趣出發,安排教學過程,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調動到最佳狀態。

1、直觀教學法。

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應遵循人們的認識規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這就決定進行物理概念教學,應重視教學的直觀性,即以物理事實為基礎進行概念教學。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回憶某些物理現象的形象,喚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通過對物理觀察,進行思維活動,通過分析、概括、抽象等形成概念。例如在對力的概念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物理現象中分析概括。人拉車,車由靜止開始運動;磁鐵吸引鐵釘,鐵釘由靜止開始運動;手壓彈簧,彈簧被壓縮‥‥‥其中所謂「拉」、「吸」、「壓」都是物體間的作用方式,這些被作用的物體或者發生運動狀態的改變,或者發生形變。

此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些大量的日常物理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得出力的概念是乙個物體對另乙個物體的作用,作用的結果使被作用物體發生運動狀態的改變或者發生形變。

二是做好演示實驗或學生動手的「小實驗」,通過觀察實驗,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認識物理現象,形成概念,得到相應的物理知識,從而理解它,記住它和正確應用它。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很多抽象程式較高的概念,學生感到比較難學難懂。如力學中的「壓力」、「壓強」、「浮力」,電學中的「電流」、「電壓」、「電阻」等。在進行這些物理概念的教學中,應精心設計方案,做好演示實驗,啟發學生觀察物理現象,了解物理事實的全過程,並通過比較、概括,歸納出物理概念。

這不但有助於概念的理解,還能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2、實驗教學法

實驗教學是物理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為學生創設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

當前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著只重視簡單的操作練習的問題。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從器材、方法到**設計都是按照規定好的步驟和方法進行實驗,教師很少去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學生在實驗中只是依葫蘆畫瓢,根本不能領會實驗的原理和思想。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因些必須改革實驗教學的方法。

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不拘泥於教材或教參的安排,進行一些創新設計,如可以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性實驗。讓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通過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中的標新立異的方法給予肯定、支援和幫助,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和獨立地思考,並通過實驗否定錯誤的假設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毅力、科學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3、研究性教學法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周圍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常有:查閱資料、實驗操作、走訪專家、社會調查、問題討論、現場觀察等。

結合中學物理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的從圖書館獲取資料,有的從網上獲取資訊,有的採訪專家,有的編寫問卷調查表,有的通過實驗獲取資料。第二步是處理資訊資料。

或作出統計,或製成圖表。第三步就是加工資訊資料。

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同時也必須重視對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培養。例如讓學生在資料中了解到伽利略敢於懷疑、不盲從權威的思想;了解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學習牛頓的勤於思考、善於總結;學習居里夫人的刻苦鑽研、勇於實踐;結合我國當代的物理學家為祖國的強大而奮發拼搏的生動事蹟,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積極進取的科學熱情。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性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加工資訊資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促進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發展。

4、縱橫聯絡比較法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乙個極為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能把知識進行縱橫聯絡,進行聯想。聯想可以擴寬視野,啟發思維,找出研究物件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間的必然聯絡,使思維聚集,進行程式思維過程,沿一定的方向,追求唯一的目的,得出乙個確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性和定性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在物理教學中,聯想中的等效聯想尤其重要。

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領帶於已有知識,把新舊知識進行縱橫聯絡,明確其內外關係,經過同化和順應的心理過程,調整知識結構,以收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的效果。

例如,在建立電流概念時,採取了與水流相比較的方法,在建立電壓概念時,又採用了與水壓相比較的方法,在建立功率概念時,又採用了與速度相比較的方法。這不僅是在知識的傳授上,起到了借舊概念建立新要領深化理解舊概念的作用同時也在有目的地培養聯想、模擬、綜合等思維方法,起到了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5、 抽象思維和實踐結合法

人們對物理規律的認識,是建立在實踐(包括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的,但是只有實踐而無科學的思維,也是無法得到規律性的認識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把實踐觀察和科學中的抽象思維結合起來。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使學生掌握牛頓第一定律,可通過斜面小車實驗得出: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磨擦阻力越小,小車前進得越遠。

引導學生分析:(1)在水平面上,小車水平方向上不受推力;(2)不受推力,小車仍向前運動;(3)表面不同,小車受磨擦阻力也不同,阻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進而推理:

(1)表面非常光滑,小車不受磨擦阻力,既不加速,又不減速,也不拐彎,稱勻速直線運動;(2)靜止的小車,水平方向不受推力或拉力的作用,則永遠處於靜止狀態。最後講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

在物理教學中還應注意,重視實驗並不等於任何結論都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出,不能降低抽象思維能力訓練的要求,因為人們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科學的抽象思維,是更為高一級的思維活動,在許多領域中,是實驗觀察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物理教學中,還應重視引導從規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物理問題雖然是千變萬化,多種多樣的,但解決物理問題一般來說是運用某個規律或某幾個規律,從已知條件中去求得需求量的答案。因此,解題思路和方法應從這些規律、定律中去分析從而引出解題思路,得出解題的基本方法。從定律中尋找方法,就要求對定律本身作深入的分析,理解各個物理量的意義及其相互關係,這不但有利於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更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和概括的思維能力。

五、 研究的物件和範圍

在自然狀態下,不增加課時,對初中三年級七班和三年級八班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實行實踐研究。

六、 研究的步驟和進度(階段任務、目標)

(一) 步驟和任務

1、 收集資料與調查分析階段(2006.8---2006.9)

收集國內外現在教學理論和**性學習的有關資料,並對進行物理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全面的調查與分析,以發現總題,深入挖掘其本質,為制定計畫,進行研究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

2、 具體實施階段(2006.9---2007.1)

確定對照實驗因子,對本課題的研究內容進行具體、認真的實施和研究。

3、 總結成果階段(2006.12---2007.1)

檢測本課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全面總結物理學科創新能力培養教學的實驗原則、操作程式、實施條件、功能特徵、應用策略,撰寫綜合研究報告。

(二) 目標

1、 激發學習興趣。

2、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提高學習成績。

七、 研究成果的形式

通過對比分析以**的形式上報成果。

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作者 王建濤 新校園 理論版 2010年第02期 世界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傳統的教育思想 教學方式注重的是傳授知識 培養的是求同思維和習慣思維。這往往會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造成思維狹窄 呆板,易誤入死記硬背的歧途。愛因斯坦曾說過 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重要。李政道也...

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作者 倪新鳳 讀與寫 教育教學版 2014年第09期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性能力培養越來越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物理學科作為中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有效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物理課堂,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詞 物理課堂物理...

談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雲炬俊摘要 本文結合基礎教育及物理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趨勢,指出物理教學中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結合創新教育理論,從轉變教育觀念,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強調問題意識,改革實驗教學,注重科學 等方面論述了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漸進措施及創新教育環境的構建。關鍵詞 創新教育 創新能力 物理教學 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