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2022-04-05 09:33:40 字數 4806 閱讀 8085

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是在新世紀課程改革歷經十年實踐的基礎上展開的,從課程標準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較大調整變化,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訂。如「前言」部分中,導言是全新的,課程性質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補充,正面回答了語文課程是什麼的問題,四條基本理念沒有變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設計思路有較多的修改。再如「課程目標」部分,現稱為「課程目標與內容」。

還有「實施建議」部分,增加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包括評價建議。「附錄」中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略有調整,整體數量增多了15篇,課外閱讀著力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詩抄》、《紅岩》等宣揚革命傳統的書目;增加了兩個字表:一是《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課程標準相比於原有實驗稿課程標準,充實與調整的主要內容有如下五點: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語文課程中的滲透。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課程標準當然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將思想情感的教育,滲透於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之中,融入到課程實施的方方面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不能採用說教的方式,而是應該精心選擇閱讀、表達的內容,通過「薰陶感染,潛移默化」的方式,與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

二、進一步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根據當今社會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標準(實驗稿)》的修訂繼續堅持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的改革,對課程目標與內容、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再作適當的調整,在本課程裡進一步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自然,關注自己的成長,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這方面的道理,而且還應該在閱讀、表達的活動中,通過引導,使他們在精神上受到激勵、感染,讓這種意識成為自覺的行動。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課程,必須要求學生在閱讀、表達的實踐上下功夫,應避免圍繞知識條文、概念定義耗費精力。要培養這方面的實踐能力,不能光靠反覆做題,而是要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生活聯絡起來,和各種學科的學習聯絡起來,根據生活和學習的實際需要,在運用中真正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

社會生活的發展對語文能力和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修訂中提出了關於「非連續文字」的新要求: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字,能從**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資訊。

(第三學段課程目標與內容)

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複雜的非連續性文字,能領會文字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第四學段課程目標與內容)所謂「非連續性文字」,是相對於以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性文字」而言的閱讀材料,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它的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於比較,在現代社會被廣泛運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須臾不離,其實用功能十分明顯。

學會從非連續性文字中獲取所需要的資訊,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代公民應具有的閱讀能力。除了應該學會借助傳統的**閱讀和表達,學生還應該能夠運用新**、新技術來獲取資訊和交流溝通,這也是實踐能力的一部分。

同時,語文學科也應高度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語文課程中,應該逐漸改變「告訴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從習以為常的語言現象和事實中發現問題;在自己的表達中,努力擺脫模式化的套路,尋求語言運用的創新。學習語文,的確要展開技能訓練,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掌握語言運用的規範、書寫的規範,但是不能把它當作唯一的學習方式。

培養創新能力,還必須改變刻板劃一的教學模式,創設生動、活潑、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獲得充分展示自己語文學習成果的機會。

三、進一步突出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

長久以來,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都沒有直截了當回答「語文課程是什麼」的問題。關於「課程性質」的表述,這次修訂作了如下表述: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強調課程的目標和內容須聚焦於「語言文字運用」,突出「綜合性」、「實踐性」特點。語文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語文教學可以因教師風格差異而異彩紛呈,但是教學目標和內容都必須圍繞「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個核心。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背離核心目標的做法。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脫離課文的語言文字運用情況,討論、評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23年版)》(以下簡稱《 標準(2011 年版)》)「教學建議」的要求,閱讀教學可以從具體語言文字運用現象入手,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字的意蘊;也可以從整體閱讀的感悟出發,到語言文字中找出依據。

總之,要緊扣語言文字的運用。

還有的教師,特別注重對文字意蘊領會的「深」和「透」,教師「講課」所考慮的重心在於如何把學生給「講懂」了,忽視對文字中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掌握。其實,一味追求把課文「講深講透」並不合適,而忽視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更是問題。使學生「理解」、「聽懂」、「記住」,只能是語文教學目的的一部分,學習語文,還應該多下功夫積累詞語,學會將所學的詞語運用到自己的表達中去。

有的教師對語言文字很重視,但他們立足於語言、文字等學科知識點的落實,對語言文字材料的積累感悟用力不夠。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生學習如何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實踐性課程。學習語文的功夫,首先應該花在對具體語言材料的積累、品味、感悟上,在語言材料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再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可能(學生已經具備的對語言文字運用現象抽象提公升的條件),幫助學生認識語文運用規律。

開設語文課程的目的不是要讓學生個個成為精通「語言」「文字」性質、要素、結構、特點、規律之類專門學問的學者。語文課程目標不是落在關於語言、文字的知識系統和學科規律的理論體系上,課程內容不是語音學、詞彙學、語法學、語用學、文字學、文章學、文學的知識拼盤。而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或者說「駕馭」語言文字這種工具,是要通過運用語言文字的範例和實踐,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學習中,並準備將來在不同工作領域裡,運用好語言文字。

四、進一步增強課程目標的切合性和教學實施的可操作性。

廣大語文教師對於課程標準的修訂最突出的意見和建議集中在具體的內容上,希望課程目標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能夠增強可操作性。

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語文的特點,本次修訂著重對相關內容的目標、建議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對原先設定目標難度過高的部分適當降低;有的進行了補充說明,強調改變繁瑣的教學過程和過於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修改了對「目標」、「建議」的表述,力求使各學段目標的梯度和層次及有關表述更加清晰。

在「課程目標」和「實施建議」中,還進一步強調了關於語文學習的關鍵性要求,補充相應的措施和說明。

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標準( 2011 年版)》強調「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要求高度重視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對於推薦閱讀書目和誦讀篇目也作了一定的調整和補充。例如,「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教學建議」中指出:

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薰陶感染。

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

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

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所以,語文教學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認真抓好「讀書」這一根本環節,應該讓學生養成朗讀課文的習慣,一些重點課文要熟讀甚至背誦;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使他們不畏懼閱讀長篇著作,而且逐步對經典名著產生興趣。

《標準(2023年版)》提倡要高度重視積累。閱讀、誦讀可以幫助學生增強積累,但是還要指導學生用好積累的工具,掌握積累的方法,激勵和督促學生養成這方面的習慣,並且引導學生在語文運用中充分調動自己的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還要加強梳理,每隔乙個階段進行一次「盤點」,邊學習,邊溫習,並且將所學內容條理化,盤點領悟知識、經驗和各種新資訊之間的聯絡,逐步把握語文學習和語文運用的規律。

在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出現了一些實踐上的偏差,這次修訂特別提出要求予以改正,例如: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字的過度發揮。

再如,課程目標中關於「有感情地朗讀」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感情」?修訂後的「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更加有可操作性:

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

五、針對語文教學和社會語言文字運用中的突出問題,採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強了改革力度。

關於漢字教育,是這次修訂工作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漢字教育,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錯別字情況嚴重;書寫質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區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寫字學習負擔過重。

要轉變漢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簡單地把識字寫字的學習當作閱讀、寫作的附庸。學習寫字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規範意識、書寫技能、習慣、性格養成的過程,是體會和認識民族文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審美感受力。

此次修訂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調整:

(1)關注寫字姿勢和習慣,注重書寫的育人功能。《標準(實驗稿)》只在第一學段「課程目標」中有關於寫字姿勢和習慣的要求,修訂後從第一學段到第四學段始終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強調書寫的規範和質量。修訂後的「教學建議」中也指出「按照規範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

這充分體現了對寫字過程的重視,也反映出了對寫字教學功能認識的深化,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023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閱讀札記 暑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通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 語文課程標準 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給予了明確的定位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

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3年版》心得體會

暑假期間,細細研讀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版 在很多方面發生了不少變化。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一 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 認識常用漢字1600 1800個,其中800 1000個會寫 改為 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將第二學段的 2000個左...

2023年版義務教育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解讀

與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實驗稿 相比較,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2011年版 主要作了以下修訂 一 課程性質的表述更加清晰 新版的課程標準將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性質定位在 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 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同時,增加了關於課程特徵的闡述 綜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