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

2022-05-08 11:09:03 字數 5353 閱讀 6188

2023年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創新方法,力求減負等特點。與2023年版相比,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了和全面。新修訂課標主要呈現以下九大變化:

1.基本理念「三句」變「兩句」, 「6條」改「5條」

原來的「三句話」

●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現在的「兩句話」

●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修訂後與過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廣的內涵,落腳點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有更強的時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優質的、均衡的、和諧的教育。)

「6條」改「5條」

在結構上由原來的6條改為5條,將原《標準》第2條關於對數學的認識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對課程內容的認識,此外,將「數學教學」與「數學學習」合併為數學「教學活動」。

● 原課標: 數學課程——數學——數學學習——數學教學——評價——資訊科技

● 修改後:數學課程——課程內容——教學活動——學習評價——資訊科技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 要處理好幾個關係

(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要重視直接經驗,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

●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什麼

(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今天的數學課堂,教師所做的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強調不僅必要而且必須。

這種角色轉變是對教師教學技能和素養的挑戰,也應該成為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

● 數學課程基本理念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 數學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一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好玩」曾經是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對數學的讚美。但為什麼數學所特有的魅力對好多學生來說常常難以感受呢?

這值得我們思考。特別在義務教育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工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型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原動力,使學生對數學由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二是「引發數學思考」。

數學思考是數學教學中最有價值的行為,題型模仿,型別強化,技能操練固然在教學中需要去做,但如果這些措施離開了數學思考,也只能是無效行為。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 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如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複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

● 面向全體,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

● 正確看待教師的主導作用

(處理好教師主導與教師角色之間的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會自主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饋、分享、調控、反思。追求的仍然是教與學的統一。

)● 處理好評價中的關係

(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 注意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整合

(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3.關於數學觀的修改

原課標:

●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 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資訊,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標修改稿:

●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 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 ……

●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乙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 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觀: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教學中最需要考慮的是什麼?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4.「雙基」變「四基」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四基」與數學素養:

● 掌握數學基礎知識

● 訓練數學基本技能

● 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制定組組長、東北師大校長史寧中教授提出了「數學教學的四基」,引起了數學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以前強調的雙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紮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現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史寧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繹和歸納,這應當是整個數學教學的主線,是最上位的思想。」關於基本思想方法,陳老師為我們分析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

一是有利於完善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二是可以提公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三是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四是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陳老師結合小學數學現有的課標教材重點給我們介紹了小學階段涉及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比如分類、轉化、歸納、數形結合、數學建模、猜想、符號化、方程與函式、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他系統地為我們解讀了這些數學思想方法的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以及應用時的注意事項,陳老師的分析讓我認識到在教學中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雙基」變「四基」,為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數學教師必須為兒童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準備和發展方向,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不同的人在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雙基」變「四基」,任重而道遠。

5.關於設計思路的修改

● 學段劃分保持不變;

● 對課程目標動詞及水平要求的設計基本保持不變,增加了目標動詞的同義詞;

● 對四個學習領域的名稱作適當調整;

● 對學習內容中的若干關鍵詞作適當調整對其意義作更明確的闡釋。

6.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

原課標: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修改後: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7.主要的關鍵詞的變化

為了更加突出課程內容的本質,《標準(2023年版)》又提出了與內容有關的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並且對每乙個核心概念都給出了較為明確的解釋。雖然這10個核心概念與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沒有明確的隸屬關係,但在對核心概念的解釋中可以體會到,核心概念與課程內容之間是有所側重的。

這些核心概念的提出,有利於教材編寫者和廣大教師更好地理解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有利於廣大教師整體把握數學教學的核心,合理而有效地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 原課標: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

● 修改後: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資料分析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符號感為何改為符號意識?

● 原課標: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並用符號來表示;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能選擇適當的程式和方法解決用符號所表達的問題。」

● 修改稿:

「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一般性的運算和推理。建立符號意識有助於學生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 符號感與數感都用「感」,「感」的表述過多。符號感主要的不是潛意識、直覺。符號感最重要的內涵是運用符號進行數學思考和表達,進行數學活動。

「意識」有兩個意思:第一,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可以進行推理;第二,用符號進行的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果具有一般性。所以這是乙個「意識」問題,而不是「感」的問題。

數學的本質是概念和符號,並通過概念和符號進行運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識」。

8.關於課程目標的修改

在總體目標中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

課程目標提法上的一些變化:

——明確了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數學「四基)。

——提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目標具體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闡述。

——學段目標的表述方式有所改變

第二學段(4~6年級)學段目標如下:

知識技能

1.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上的數;理解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了解負數;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義;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能解簡單的方程。

2.探索一些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係,了解一些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體驗簡單圖形的運動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運動後的圖形,了解確定物體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測量、識圖和畫圖的基本方法。

3.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技能;體驗隨機事件和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計算器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數學思考

1.初步形成數感和空間觀念,感受符號和幾何直觀的作用。

2.進一步認識到資料中蘊涵著資訊,發展資料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

3.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

4. 會獨立思考,體會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

問題解決

1.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運用一些知識加以解決。

2.能探索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有效方法,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經歷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

4.能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判斷結果的合理性。

情感態度

1.願意了解社會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資訊,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引導下,體驗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023年版

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 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 積極思考 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

2023年版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

與2001年版相比,數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從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 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 規範 明了和全面。具體變化如下 一 總體框架結構的變化 2001年版分四個部分 前言 課程目標 內容標準和課程實施建議。2011年版把其中的 內容標準 改為 課程內容 前言部分由原來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023年版 解讀 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 與2001年版相比,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 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 規範 明了和全面。具體變化如下 一 總體框架結構的變化 2001年版分四個部分 前言 課程目標 內容標準和課程實施建議。2011年版把其中的 內容標準 改為 課程內容 前言部分由原來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