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23年版

2021-03-04 02:13:41 字數 4838 閱讀 6195

全日制義務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第一部分前言

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美術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近代以來,美術課程更以其豐富的教育價值列入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當代社會的發展對國民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影象傳達與交流的方法、形成視覺文化的意識和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造力已成為當代美術課程的基本取向。

美術課程應該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的現代公民。

美術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一、課程性質

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積累視覺、觸覺和其他感官的經驗,發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

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運用傳統媒介或新**來創造作品,發展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關注生活中的美術現象,涵養人文精神。

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通過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美術課程注重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發揮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質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值。

(三)關注文化與生活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通過美術課程,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並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四)注重創新精神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通過綜合學習和**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課程設計思路

(一)以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學習領域,加強綜合性和**性

美術課程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美術學習活動大致可分為創作和欣賞兩類。為了便於學習,將創作活動再具體分為「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其活動方式更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包括設計和工藝學習內容,既強調形成創意,又關注活動的功能和目的。「欣賞評述」這一學習領域則注重通過感受、欣賞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

綜合性學習是當代教育發展的乙個新特點,美術課程特別設定了「綜合探索」這一新的學習領域。「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提供了上述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社會等方面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發現能力。

上述四個學習領域的劃分是相對的,每一學習領域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相關,形成乙個具有開放性的美術課程結構。

(二)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分學段設計內容標準和學習活動

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美術課程將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分成4個學段(即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

5~6年級,第四學段:7~9年級),並結合四個學習領域分別設計內容標準與學習活動,從而形成依次遞進、前後銜接的課程結構,適應不同年齡段學生在美術方面的情意特徵、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

(三)在保證基本規定性的同時,給予教師教學更大的空間

美術課程努力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保證每個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權利,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為此,美術課程提出一些具體的學習活動建議,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向學習目標發展。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採納這些學習活動建議,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其他學習活動建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美術課程總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如下。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創意,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二、分目標

美術課程分目標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設定如下。

(一)「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1.觀察、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運用對稱、均衡、重複、節奏、對比、變化、統一等形式原理進行造型活動,增進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2.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製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3.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敢於創新與表現,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1.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式,學會設計創意與工藝製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關注身邊事物、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智慧型。

2.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製作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製作活動,體驗設計、製作的過程,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3.養成勤於觀察、敏於發現、嚴於計畫、善於借鑑、精於製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緻、團結合作的工作態度,增強以設計和工藝改善環境與生活的願望。

(三)「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知道重要的美術家和美術作品,以及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係,初步形成審美判斷能力。

2.學會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逐步提高視覺感受、理解與評述能力,初步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能夠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3.提高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興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四)「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1.了解美術各學習領域的聯絡,以及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絡,逐步學會以議題為中心、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的方法,增強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認識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技之間的關係,進行**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並以各種形式發表學習成果。

3.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體驗**的愉悅與成功感。

第三部分課程內容

一、內容說明

本標準的四個學習領域,在比例上不作具體的規定,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各學習領域分別由目標、學習活動建議和評價要點三部分組成。目標是課程總目標和分目標的具體化。學習活動建議針對內容標準提出一些更為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這些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具有可選擇性,各地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和採納其中的建議,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向目標發展。評價要點則提出檢測目標達成度的要點。

(一)「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說明

「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媒材和手段,表達情感和思想,體驗造型樂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學習領域。造型是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但在本學習領域中指運用描繪、雕塑、拓印、拼貼等手段和方法創作視覺形象的美術創作活動。表現則是通過多種媒介進行美術創作活動來傳達觀念、情感的過程。

造型與表現是美術創造活動的兩個方面,造型是表現的基礎,表現是通過造型的過程和結果而實現的。

(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說明

「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與交流資訊,美化環境與生活,逐步形成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本學習領域中「設計」的含義既包括現代設計的理念與方法,也包括傳統工藝的思想、製作手段與方法。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形成學生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為目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學科知識融入生動的課程內容中,密切聯絡社會生活,關注環境和生態,突出應用性、審美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慾望。

(三)「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說明

「欣賞評述」領域是指學生通過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學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愉悅之外,還應認知作品的思想內涵、形式與風格特徵、相關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創造性的勞動,並用語言、文字、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認識。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美術欣賞方法,學會通過美術館、博物館、網路、書刊等多種渠道收集相關資訊,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要引導學生關注美術與社會的關係,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作品,涵養人文精神。教師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資源,引導學生了解美術作品與當地地理、歷史、經濟、民俗的聯絡,使欣賞與評述活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全日制義務教育 美術課程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第一部分前言 美術是藝術的主要門類。它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 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美術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近代以來更以其豐富的教育價值成為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學科,以獨特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當代社會對...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23年版

2001年,國家啟動了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 反映時代精神 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各學科課程標準得到中小學教師的廣泛認同。同時,在課程標準執行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標準的內容 要求有待調整和完善。為貫徹落實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對中小學美術課程的定位

談談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對中小學美術課程的定位。一 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 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 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