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初探

2022-03-07 21:57:33 字數 1540 閱讀 3794

小學科學教材本身就具有開放性、觀察性、實踐性和**性的特點,符合小學學生好奇心的心理特徵,符合他們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的認知規律。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雖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公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我回顧了擔任三年級《科學》教學的感受,針對三年級《科學》教學,談幾點不成熟的教學方法,讓大家共同來**。

一、聯絡生活法

教材中許多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生活中有存在著相關的科學知識。我們要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科學。如在教學《認識金屬》中,分析金屬特徵時,我把學生在生活中的親身體驗聯絡起來,學生就會總結出:

有的金屬不會燃燒,會導電、傳熱、具有延展性;有的硬度較大、有光澤、不滲水等特徵。如果拋開學生生活來學習科學,不僅學生學得枯燥無味,而且增加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難度,使簡單的道理變得深奧難懂的理論。

二、實驗法

《科學》教材中有不少內容是通過學生分組(一般四人為一組)做實驗觀察發生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如在教學植物發芽的過程,水和食用油、洗潔淨的流動速度,水結冰時的溫度等內容時,都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分組做實驗,得出結論,在科學實驗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樣教學才能使學生學得有興趣,掌握得牢固。

三、觀察法

1、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事物。從"水、陸、空"中的樹木、花草、蟲、魚到我們呼吸的氣體;從我們的身體到吃、穿、住、行、用的等等材料,再進行比較分析,感悟認知,總結出事務的規律特徵及用途。這就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具備這樣的觀察能力,才是學好科學知識的基礎方法。

2、寫觀察日記或填寫觀察記錄報告單。學習《科學》觀察事物顯得重要,然而寫好觀察日記顯得更為重要。要引導學生把觀察到事物的現象,變化特性等要認真地記載下來,才能比較準確地分析事物的規律,特性及用途。

四、比較分析法

《科學》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就是對事物進行比較。如:比較大樹和小草;蝸牛和蚯蚓;水和食用油;水和空氣等事物的同異之處。

通過比較,使學生認識同類事物或不同類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為將來開發利用奠定科學基礎,在教學如同此類的教材時自然會用到分析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

五、**法

教材中有的內容具有開放性,有利於學生開展科學**活動。要引導學生分小組(一般四人為一組)對大自然事物的**,去揭示萬物的奧秘。如對蝸牛、蚯蚓、螞蟻會游泳嗎?

蝸牛會生孩子嗎?磁鐵會吸哪些物體?放在陽台上的水杯裡的水怎麼會減少了呢等一系列問題的科內外的積極**,這樣使學生既獲得了科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勇於**的良好習慣。

六、實踐法

《科學》教材中還安排了一些具有科學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如:種子發芽的過程,鳳仙花從播種到種子成熟共需要多少天,蠶的生命週期等內容,不是在一節課或者幾節課內能夠解決某乙個問題和得出答案的,而是要採取課內課外相結合,通過播種、餵養桑蠶的實踐活動來完成這些教學任務,並做好觀察記錄,獲得科學知識。

總之,以上的聯絡生活、實驗法、觀察法、比較分析法、**法、實踐法、閱讀摘要法,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有機的結合使用,認真教學,即避免了死記硬背學《科學》的現象,又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要我們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從農村實際出發,以《課程標準》為教學準繩,我們一定可以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2023年1月22日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初探

乙個完美的科學 活動,應該是 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物件,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畫,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並進行匯報 交流 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 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乙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 的激情,而缺乏 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麼,...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之我見

龍潭小學 張光友 小學科學是一門很抽象的課程,自上級要求和語數課程一樣拿入統測評比後,很多老師對教學科學都很頭疼。對於我們農村學校來說更是一門不好下手的科目,沒有多餘的教學資源,沒有相應的教學裝置,沒有專業的老師我認為這都是些牽強的理由,如何在農村小學上好科學課,以下是我個人一些小小的看法。一 教學...

小學科學教學中常用教學方法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 欲,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所以如何提高科學課堂質量以及 科學教學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本文嘗試對一些常用的教學方法進行 一 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