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養學生提問意識

2022-02-09 05:18:05 字數 3178 閱讀 3093

有「疑」善「問」

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什麼叫學問?就是要學怎樣問,就是學會思考問題。

」他還說:「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往往是『學答』,學答案固然是很重要,但學習怎樣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應在學習答案的前面。」李博士的這些見解指出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也給我們教師指出了教書育人的方向。

其實,正確的教學方法應當是結合教學內容,充分發掘教材中發散性思維的內容,強化學生思維訓練,不斷發展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如果對學生「學怎樣問」的問題不重視或缺指導和訓練,就會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成為應付考試的機器。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也很精闢地指出:

「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去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呢?

一、尊重情感,使學生有「疑」敢「問」

融洽師生關係,創設愉快、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才能使學生敢於提問,主動參與。因此,課堂上教師必須創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寬容、和諧的學習氣氛,把微笑帶進課堂,用真誠親切的微笑,和藹可親的教態,飽滿的精神,良好的情緒,不斷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即使學生提出一些很簡單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尤其對「學困生」,只要他們能提問題,就要給予表揚。

一次,我在寫「步」字時,把「步」寫多了一點,這時,乙個平時默默無語的學生居然破天荒地舉起了手,指出了老師的錯誤,於是我熱情洋溢地表揚了他,從此這個學生自信的風帆高高揚起,提問的熱情也更高了。

2、激發興趣,使學生想「疑」樂「問」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學生不僅要「學答」,更應要「學問」。

但由於小學生對提問的意義認識不足,或缺乏適當的問題情境,或沒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願開動腦筋主動提問,只想當「觀眾」或「聽眾」。對此,教師平時要深入學生,具體了解他們學習上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方式,摸清他們的思路脈博,因勢利導把握好問題空間,使對問題的探索正好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激起學生樂問的興趣。我把班上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優差生搭配,以好帶差,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問題提得好就可以得到精美的禮品。

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我運用成功機制,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每週評出最佳質疑能手,並給予表揚。為了能在小組中當個最佳質疑能手和最佳小老師,正確地解答別人的問題,他們就得讀熟、讀透課文。為了能提出疑問,他們必須用發現的眼光來讀書,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期待著解決問題,這樣就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索轉變,感受到思考、質疑帶來的無窮樂趣。

三、施展空間,讓學生見「疑」必「問」

有時學生問題很多來不及講,我給每個學生發一塊小黑板,讓學生把問題寫在自己的黑板上,使每個學生有一席發言之「地」,並鼓勵他們將小黑板放到大黑板上找答案。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在此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授其方法,使學生有「疑」善「問」

⑴對預習提示進行質疑 。現行教材四年級以上的課文都有預習提示,這對幫助學生學好課文有很大的幫助。我讓學生自學前明確要求,並在閱讀時用鉛筆在有疑難的地方提出問題,也可以寫在預習本上。

如《白楊》一課的預習提示是這樣寫的:「白楊,又叫大葉楊,在我國廣泛種植。它也能在沒有人煙的沙漠中成長。

讀了課文,你不僅會對白楊有所了解,而且會從受到一些啟迪。讀課文中的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的,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畫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學生讀了這課預習提示後,能很快在文中找出描寫大戈壁樣子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句子。

句子畫出來了,並不表示已經懂了,我指導學生針對這兩部分的內容提出疑問。經過思考,學生提出:「大戈壁給人什麼樣的印象?

深黃一體是什麼意思?「沒有……沒有……也沒有……」這個句式在這裡起什麼作用?「文章為什麼要寫大戈壁的荒涼?

」「爸爸在什麼情況下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從爸爸的介紹中可以看出白楊樹有什麼特點?」……能從內容、從詞語的理解、從寫作目的等各方面提出疑問,不正說明讀懂預習提示,最能發現問題的吧?

⑵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 。在初讀課文階段要求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而在精讀課文時則要求學生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尤其是那些與中心緊密相關的詞句。如教《小珊迪》,我強調學生課文最後一句話「誰讀了這個故事也不能不被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質所感動。

」乙個學生讀完之後便問:「小珊迪是個什麼樣的人?他什麼美好的品質讓人家不能不被感動?

」這個問題貫穿了文章的線索,起到了「畫龍點晴」之作用,為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⑶ 對標題進行質疑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經常推敲標題,有利於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結構的能力。

如學習《花潮》,學生提出:課文寫海棠花的海洋,為什麼不以《花海》為題?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本文是以「潮」為主線安排文章結構的,先寫花多如潮,再寫看花的人如潮,最後寫看花的人心如潮。

課文重點寫花多如潮,這部分內容也是以「潮」為主線的,先寫花多如潮,再寫花動如潮,最後寫花聲如潮,乙個「潮」字,把花說活了,寫絕了。

⑷ 對矛盾處質疑 。語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實是精彩之筆的描寫,在閱讀過程中找出這些矛盾之處,並加以質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中,學生提出問題:

「我擔心這個年輕的戰士會突然跳起來,或者突然叫起來。」這個「擔心」是不放心的意思,作者真的是對邱少雲不放心嗎?我啟發學生很好地動一番腦筋來解決這個矛盾。

學生的思考從謬誤一步步走向正確,從淺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見,對矛盾處進行質疑是解決問題的不謁動力。

此外,還可對文章的標點、表達方法等進行質疑,讓學生在質疑過程中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可見,「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敏於發現,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越是敢於質疑的學生,其主體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培養學生提問題是素質教育的乙個主要方面,善不善於提出和思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檢驗乙個人是否具有創造才能的重要尺度,作為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問」,教學生怎樣問,在「怎樣思考分析問題」上下功夫。應該鼓勵學生不要囿於現在答案,而要多方位獨立思考,大膽提問,大膽質疑。哪怕學生的問題稀奇古怪,不著邊際,也不要一味地指責和批評。

應循循善誘,逐步教會他們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逐漸培養和提高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實踐證明:只要啟發得當,學生是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比教師主觀設計大大小小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它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充分發掘出來。

正如葉聖陶所說:「上課之時主動求知,主動練,不徒坐聽老師之講說。」只有讓學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才能學會生存,形成獨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

作者 皮希珍單位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姚官屯鄉馬落坡小學 郵編 061022 0317 電子郵箱 摘要 教師平時要深入學生,具體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方式,摸準他們的思路脈搏,因勢利導把握好問題空間,使對問題的探索正好處於學生的 最近發展區 促使學生處於 憤悱 狀態,心欲通而不達,口欲言而不能...

如何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眾所周知,善於發問是兒童的天性。但目前的學生,愛提問題的人越來越少。是現實生活中沒問題,還是缺少發現呢?這確實值得教育者思考。曾有位專家說過 問題是由資訊引起的,接觸資訊面越廣,知識越多,問題也就越多。而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資訊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拍擊著海岸...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

一 小學生問題意識淡薄的原因 諾貝爾獎獲得者揚振寧教授認為 中國學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於提出問題,缺乏創新精神.李政道教授在復旦大學演講時也說 中國古代講究做 學問 可是現在的學生只會做 學答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 對100節小學數學課堂進行了觀察記錄,統計結果是 教師平均每節課向學生提問37次,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