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學反思

2022-01-31 20:54:35 字數 3228 閱讀 2132

篇一:平均分》教學反思

「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是表內除法(一)中的基礎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今後利用平均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關鍵。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在教學目標上,緊緊圍繞「平均分」這個概念,通過具體情境體會「平均分」這個概念的含義,體會平均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體會到什麼是平均分。初步讓學生在分的過程中體會如何進行平均分。在學生知道了什麼是平均分的概念後,再**平均分的方法,體會到平均分就是需要把所有的物體都分完,無論怎樣分,只要分的結果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了低年級小學生好奇這一心理特徵,將教學圖示利用課件展示給了學生,突出了把平均分的概念教學置入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的編寫意圖。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實物圖形來引導學生想象,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本節課突出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擺一擺,看一看,數一數等實際操作手段,進行知識間的轉化。另外在課堂組織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師單一的講授變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項學習方式。

還有以下不足需要改進:

教學重難點把握有偏頗,不斷強化分的形象思維過程,沒有把此過程上公升到邏輯思維的高度;對數學語言的錘煉不夠,注重了分的過程,沒有強化分的結果(平均分成了幾分,每份是多少);環節的設定上,題的型別過於單一,沒有有難度的習題,沒有梯度,導致學生後期注意力不集中;對時間的安排上,沒有充分利用課堂的**二十分鐘進行新授;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的太多,沒有大膽的放手把課堂教給學生,小組**時對學生的組織不夠等等。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多研究教材,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難點,有效突破重、難點,層次分明;精選習題,注意設定梯度,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僅僅是題目素材選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選擇切合學生利益的內容。在整節課的教學我還應該多用些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更加喜歡參與到數學課中來。

篇二:平均分教學反思

《平均分》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什麼是平均分?淺顯地理解怎麼去分?重點和難點就是什麼是平均分。

在教學設計中,我創設了乙個春遊的情景,給二年級的五個同學分配食物。我預設可以出現多種分法,但是在課堂上,學生卻很自然地進行了平均分,而此時的我,卻沒很好地利用這一課堂生成的資源,仍然生搬教學設計,順著自己頭腦中設想的走下去,追問學生「你還有其他的分法?」此時的學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起來說的學生也說的跑了題。

課後,我陷入了思索中,課前的預設與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說明了什麼,只說明我只是僵化地跟著設計在走,當新的生成出現時,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對學情的分析不透徹,沒有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對「如何分?」有了什麼樣的基礎。

反思自己的教學,覺得自己在教學中缺乏「平均分」與「不平均分」的比較,如果開頭由不平均分開始引入到平均分,這樣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會更加清晰和深刻,理解起來更方便。

於是在另乙個班的教學中,我靈活地進行了處理,開頭由不平均分引入,再到平均分。在教學中,當出現不平等的分法時,一些同學的反映強烈:「這樣分不公平,小朋友們會吵架的。

」這是學生真實而可貴的想法,他們在生活中經歷了分東西不均而發生爭吵的事實,這就是他們對分東西的理解。平等分配已經深深地印在他們的頭腦裡,只是他們不會說「平均分」這個名詞罷了,於是我及時捕捉住這一生長點,利用他們的觀點,及時生成「平均分」的概念,學生的思想得到認可,形成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很決地就揭示了本課的主題「平均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教學的目的不是解決一道題目,得到一道題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學生能掌握一種方法,會利用這種方法去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課前的準備一定要充分,才能最大可能地應對所有的狀況。

課前的準備不僅僅指準備好教學用具,同時還有更多的內容。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反應,都應該屬於這個範疇之內。我們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反應,想好應對的辦法。

教學機智是應該具備,但防範於未然更能幫助我們掌握好課堂。

篇三:平均分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並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學生認識除法打好基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生活化情境中,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知識「再創造」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自信心。

教材設計的兩個例題,例1讓學生認識平均分,在例1的教學中,我先創設了小猴分桃的情境,讓學生自由的分,學生分出了好幾種不同的分法。為了從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乙個問題,這幾種分法有什麼不一樣,你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問題一下去,五花八門的答案都出來了,為了引出平均分,還頗花了點時間。

因此在第二個班級上的時候,我直接問學生,你們認為這幾種分法,哪幾種分法最公平啊,很多學生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幾種分法找出來了,我馬上追問:為什麼這幾種分法是公平的呢?學生七七八八地說了自己的理由,與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遠,我馬上用比較規範的語言歸納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使學生獲得了平均分的初步概念。

接著的試一試,在動手操作、不同分法的交流過程中,鞏固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我認為本教學設計有以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讀知識,而是創設情境並通過多次實踐操作,在學生分完桃後,讓他們給「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這種分法取個名字,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的。如「把15支粉筆、15根原子筆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你會怎麼分?

」學生有很多種分法。但是在這一環節時,學生沒有完全展示出各種分法了,基本是5個5個的分,因為他們從結果來考慮的。接下來的環節分撲克牌的設計我覺得很有必要。

在學生們不知道總數的情況下,同學們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種分法,有一張一張的分,有2張2張的分等等。充分體現了分法多樣化。

3、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這是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單一地看問題。如課的開始,讓學生分梨,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每份分的不是同樣多,就是沒有平均分,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常有的情況,這一設計讓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同時,也用不平均分來對比學習,對了解這一概念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我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沒有充分體現這一點,當引出平均分之後,我沒有好好利用分梨這一教學資源,就這樣進行下乙個環節了。其實可以再次回到開始,問問除了每份2只,還有其他的分法嗎?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嗎?

這樣就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了。

平均分教學反思

平均分 是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 一 的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而平均分又是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 平均分 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 平均分 因此本節教學的 平均分 是除法學習的基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本節課以二年級去參觀科技園,同學們正在分食物匯入,...

平均分教學反思

1 對於不同數量的物品還是對同一數量的物品來進行操作活動。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對不同的數量開展操作,可以使資料更豐富,分的結果更豐富,操作活動更開放,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同時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交流的內容和素材更廣闊。所以我又設計了分蘋果的環節也便於讓學生從不同的例證中進行模擬和歸納,我覺得操作材料的多樣...

平均分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內容 課本p13 14頁,例1 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教學目標 1 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 平均分 的概念。1 讓學生充分經歷 平均分 的過程,明確 平均分 的含義。初步形成 平均分 的表象。2 引導學生感受 平均分 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 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理解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