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2022-01-30 22:48:38 字數 2120 閱讀 3316

本課是小學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抽屜原理」應用很廣泛且靈活多變,可以解決一些看上去很複雜、覺得無從下手,卻又是相當有趣的數學問題。但對於小學生來說,理解和掌握「抽屜原理」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所以,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設計時著眼於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幾下可取之處:

1、情境中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抽撲克牌」的小遊戲,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2、在學生操作活動中恰當引導。

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操作活動設計中,我著重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4根小棒放進3個紙杯的結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通過放一放、想一想、議一議的過程,把抽象的說理用具體的實物演示出來,化抽象為具體,發現並描述、理解了最簡單的「抽屜原理」。

然後再引導學生在操作中繼續**:把5本書放入2個抽屜,部有乙個抽屜至少有幾本書?那麼7本書呢?

9本書呢?

3、在生活情境中深化知識。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試一試環節裡,我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延伸到課外,體現了「數學**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比如:任意點13個同學起來,至少有2個同學在同一天過生日。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回顧整節課我覺得在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中,老師處理得還是有點粗,特別是在學生敘述的過程中,學生用比較凌亂的語言的進行描述,教師指導不夠,因為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就是沒有很好地強化理解「總有」「至少」的含義。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與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了解「抽屜原理」,學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一、「創設情境——從學生熟悉的「放球」遊戲開始,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麼放,總有一盒子裡至少放兩個球,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屜原理」。

二、建立模型——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枝鉛筆放入3紙個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乙個紙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資料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性。

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乙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層面和知識層面上對學生進行了提公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

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優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 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借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裡,看每個抽屜裡能分到多少本書,餘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裡,總有乙個抽屜裡比平均分得的書的本數多1本。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餘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三、解釋應用_____是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本節課運用這一模式,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抽屜原理」的**過程,從**具體問題到類推得出一般結論,初步了解「抽屜原理」,再到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找到實際問題和「抽屜原理」之間的聯絡,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抽屜問題」的變式很多,應用更具靈活性。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有坡度。第1 、2題,學生可以利用例題中的方法遷移類推,加以解釋。第3、4題學生需要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運用新知靈活巧妙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第5題是用理論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遊戲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與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 操作 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建立 抽屜原理 的模型,學會用 抽屜原理 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1 通過動手操作 觀察比較,幫助學生...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1 數學廣角 的教學要適當把握教學的要求。本內容只要求學生能結合具體問題把大致的意思說出來就可以了,不必過於追求說理的 嚴密 性。而我對學生的要求過高了,不僅要求他們能說理還要求他們的語言準確嚴密。在例1後的做一做中,有學生描述結論時說 至少有乙個鴿舍會飛進2個鴿子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不是 至...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一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抽屜原理是開發智力,開闊視野的數學思維訓練資料,對於一部分想象潛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學起來存在必須的困難。透過本次課堂實踐,有幾點體會 1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課前讓幾個學生表演搶椅子的遊戲 如3個人搶坐2把椅子 4個人搶坐3把椅子。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