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2021-10-07 16:36:26 字數 1310 閱讀 5898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與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建立「抽屜原理」的模型,學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幫助學生建立模型思想。本節課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把4枝鉛筆放入3個杯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乙個杯子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然後交流展示,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成功與自信,同時更好地理解了抽屜原理。

2.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是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本節課運用這一模式,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抽屜原理」的**過程,從**具體問題到類推得出一般結論,初步建立「抽屜原理」的數學模型,再到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找到實際問題和「抽屜原理」之間的聯絡,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活動中恰當引導學生學習各種方法,注重方法比較、引導提公升,建立「抽屜原理」模型

(1)操作活動——學習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筆放入3個杯子中的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乙個筆筒裡至少有2枝筆」。然後練習用「列舉法」找5本書放進2個抽屜,不管怎麼放,總有乙個抽屜放進幾本書的至少數。

(2)觀察比較——學習假設法。當資料較大,列舉法很難解決的時候引出假設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各種方法的不同,從而總結出要想讓杯子中放的筆枝數最少,每個杯子必須都得放上筆,而且還要做到盡可能地多放。

初步理解假設法的本質。

(3)利用假設法解決問題,填寫**,從而探索出抽屜原理的一般規律。

學習完假設法後,讓學生利用假設法解決往抽屜裡放書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索規律,明確把書盡量多的分到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一定要分開放,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裡,總有乙個抽屜比假設分到的本數多1本,從而總結出「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即「把m個待分物體放到n個抽屜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乙個抽屜至少放(商+1)個物體。(m÷n=商……餘數)。至少數=商+1的規律」。

此外,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主要是教師處理生成性問題不恰當,當盧鐵腕同學已經用假設法說出把100枝筆放進99個杯子中,總有乙個杯子中至少放進2枝筆時,我應該順勢引導:說一說你的具體想法,然後從他說的具體想法中向假設法引導過渡。但是,課堂上我怕一時引導不到我的預設上來,就難為了一下學生,出了乙個資料較大的問題——1235名學生中至少有幾人在同一天過生日。

然後過渡到我的課前設計上,繼續按照我的思路講,由此看出,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有待提高。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1 數學廣角 的教學要適當把握教學的要求。本內容只要求學生能結合具體問題把大致的意思說出來就可以了,不必過於追求說理的 嚴密 性。而我對學生的要求過高了,不僅要求他們能說理還要求他們的語言準確嚴密。在例1後的做一做中,有學生描述結論時說 至少有乙個鴿舍會飛進2個鴿子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不是 至...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本課是小學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抽屜原理 應用很廣泛且靈活多變,可以解決一些看上去很複雜 覺得無從下手,卻又是相當有趣的數學問題。但對於小學生來說,理解和掌握 抽屜原理 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設計時著眼於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一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抽屜原理是開發智力,開闊視野的數學思維訓練資料,對於一部分想象潛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學起來存在必須的困難。透過本次課堂實踐,有幾點體會 1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課前讓幾個學生表演搶椅子的遊戲 如3個人搶坐2把椅子 4個人搶坐3把椅子。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