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 計》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12-31 18:18:55 字數 3881 閱讀 1193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45頁例4、例5,第46頁練習

教學目標:

1、經歷用眼看、用腦想、用心估,動手量等實踐活動過程,逐漸清晰常用長度單位的概念,發展空間觀念;重點會較準確地估計以厘公尺作單位的物體的長度或周長。

2、在估計和測量周圍熟悉物體的長度時,初步培養實踐**、合作交流的意識,養成估計的習慣。

3、通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估計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能較準確地估計出物品的長度。

教學難點: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及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1公尺長的絲帶、公尺尺

學具:直尺、學具盒(盒內裝有小棒、絲帶、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等;盒外用一條50厘公尺長的絲帶繫著,並打個蝴蝶結。)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誰願意估計一下老師的年齡?追問:你為什麼這樣估計?

2.老師的身高誰來估計一下是多少?你為什麼這樣估計呢?

3.板書課題

4.今天我們就來估計一樣物體的長度,看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設計意圖:滲透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思想,解決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問題。】

二、新授

(一)複習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1.在長度單位這個家族中,咱們已經認識了哪些?

生答:我們已經認識了千公尺、公尺、分公尺、厘公尺、公釐。

2.用手比劃一下1公尺、1分公尺、1厘公尺和1公釐分別有多長。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著畫出一條長8厘公尺的線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畫得最準確。

4.說說自己估計得怎麼樣,有什麼感想?

【設計意圖:建立長度的空間觀念,在頭腦中建立起無形的尺子,初步建立估計能力。】

(二)畫一畫

1、 乙個1厘公尺是這麼長,3個1厘公尺有多長?(教師演示1厘公尺1厘公尺地比劃)

5個1厘公尺?8個1厘公尺呢?

2、畫:如果不用尺子,你能畫一條8厘公尺長的線段嗎?試試看!

3、量:畫得準不准呢?同學們再用尺子量一量

4、反饋糾偏:同學們用尺子量了後,你畫的線段怎麼樣?你是怎麼畫的 ?

[備選]

若學生反饋畫得比較準,則請他介紹畫的方法,預計有三種可能:一是1厘公尺1厘公尺地畫,畫了8個1厘公尺;二是借助已知的物體的長度畫,如橡皮長4厘公尺,則畫兩個橡皮那麼長;三是借助長度單位1分公尺的表象,再去掉2厘公尺等。

若學生反饋畫得不夠準,則一起**畫得不夠準的原因,預計是1厘公尺畫得過長或過短,即長度單位的表象不清晰,則引導調整糾偏,如用手在尺子上比劃1厘公尺的長,再畫一畫、量一量等。

5、自由練習:

剛才是老師要求大家畫8厘公尺,現在請同學們自己給自己定長度,先想好畫幾厘公尺再畫下來,然後用尺子量量,盡量多試幾次,看看自己有沒有進步?

6、反饋:同學們練得怎麼樣?誰願意把你的進步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請原先畫得不夠準的學生說說經過練習是否有進步,如果有則說說練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指定畫——量——比——糾偏」——「自由畫——量——比——糾偏」,使學生經歷體驗的過程,在不斷的估、量、糾偏中,逐漸清晰「厘公尺」長度單位概念,發展空間觀念。】

(三)估一估

1、小組合作估計包裝絲帶長

(1)出示學具盒(用絲帶繫著,絲帶還打了乙個結,每4人小組乙個)

(2)小組合作估計打結的絲帶的長度。

反饋:各小組匯報估計的長度,師板書資料。

(3) 解開絲帶拉直再估一估,小組調整原先估計的資料。

(4) 量一量,揭示測量結果(50厘公尺)。

(5)評價:幾個組估得比較準?請估得準的小組介紹方法。

[備選]教師鼓勵學生估計時可能採用的化曲為直的策略或分段估計的策略,若生估計時能考慮打結部分長度則給予肯定表揚。

【設計意圖:進一步清晰「厘公尺」概念,並拓展到清晰「分公尺」概念滲透「分段」估計和「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在這「一曲一直」的對比中,調整資料,發展長度空間觀念,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組內比賽,評選估計小能手

(1)要求:以4人小組為單位,估計物體的長度或周長。

先小組選定一樣東西,可以是學具盒裡的物品(小棒、絲帶、橡皮、長方形、正方形),也可以是身邊熟悉的物體(如課桌寬、師生的身高、書本封面周長等)。比如選定估小棒的長度,每人各拿一根估計長度,再小組一起量一量,記下結果填在表內,然後比一比誰估得較準,就給誰記一顆星,幾次下來,誰的星最多,誰就被評為小組「估計小能手」。

實踐記錄表

(2)學生活動

(3)展示評價:學生活動的成果,並評選出小組估計能手。

【設計意圖:從估計學具盒絲帶到評選「估計小能手」實踐活動,力圖體現從扶到放的原則,前者是集體估計指定的物體長度,後者則是獨立估計自主選擇的物體長度或周長,估計的物件具開放性,力圖使學生在實踐、競爭中進一步清晰「厘公尺」、「分公尺」、「公尺」的長度觀念,培養估計能力。】

3、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1)估一估:請各組的小能手上台排成一隊,隊伍大概有多長?你是怎麼估的?

(2)圍一圍:隊中有3人手拉手圍成一圈,估計這一圈大概有多長?你是怎麼想的?

(3)想一想:

①想象一下,如果台上的這幾位小能手都手拉手圍成一圈,估計能把教室圍一圈嗎?

②若不能,你估計大概要多少人才夠圍一圈?是怎麼想的?

實際圍一圍。

【設計意圖:就地取材,估計的物件由「靜態的物」發展到「動態的人」。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慾望。】

三、鞏固練習

1.46頁做一做第一題(同桌合作完成)

2.46頁做一做第二題

從小紅家到學校有下面幾條路可以走(如圖)。那條路近?為什麼?

【設計意圖:檢查學習掌握情況,鞏固提高,達到內化。】

四、總結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還想進行哪些有趣、有挑戰性的估計呢?比如我們杭州有名的斷橋長度、六和塔高度等,課後再去實踐研究,好嗎?

【設計意圖:回顧提公升,培養總結、概括能力。】

《估計》教學反思

東洋小學陳章偉

2023年10月24日

關於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總體感覺比較成功。從學生實踐活動反饋看,大部分學生對教師、同學身高、書本封面周長等估計得比較準,能真正借用腦裡的尺子去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能較清晰建立幾厘公尺的長度觀念,達到預期目標。為達成此目標,本節課的成功之處體現在:

(1)從轉化中清晰概念。讓學生估計指定長度,先用手比劃,再把估計的長度「畫」出來,這樣就將腦裡抽象的表象轉化成直觀的東西,可見可測,經歷乙個從表象到物化的過程;再反過來,讓學生觀察實物、動腦想一想、估一估、動手量一量、比一比、調一調,經歷從具體物體到抽象長度表象的過程。如此相互轉化,使學生頭腦中的長度單位概念不斷清晰深刻,達到內化。

(2)在比較中明晰概念。對比是思維的基礎,是區分差異、糾正偏差的基本方法。在清晰概念、建立空間觀念的過程中,對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先讓每個學生不用尺畫出一條8厘公尺長的線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調整糾偏,再次請學生自己定線段的長度,先畫再量、比,不斷調整、糾偏,接著結合身邊的實際例子如小棒、絲帶、學具盒、課本封面的周長等進行估量。這樣,讓學生在從估--量--比--糾偏的活動中,獲得一定長度線段的表象,並使表象從模糊到清晰,估計的結果從很不精確到不很精確,甚至精確,不斷鞏固清晰學生1厘公尺、1分公尺的長度概念,試圖達到把單位長度裝在腦子裡的效果。在清晰長度單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長度單位的外延進行拓展,如由1厘公尺為乙個長度單位拓展到把幾厘公尺看作乙個單位,或根據已知物體的長度表象作標準,來對比估計,進一步清晰豐富長度空間觀念。

(3)在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貫穿於整節課的始終,除了清晰長度單位概念外,本節課還有效地創設了由近及遠(如估手中的小棒--估台上的隊伍長度)、由直到曲(線段--圈)、由橫看到豎看(橫放的絲帶--人的身高)、由靜到動(靜止的物體--學生站一排、圍成圈、拉成線)的情境,能見「短」想象「長」,見「小圈」想象「大圈」的長度等等,從而逐步發展長度空間觀念。

當然,學生估計意識的養成、估計能力的提高並不是一節課或幾節課就能完成的,它是乙個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培養。

用頻率估計概率教學反思

突然接到通知,說要聽我的課,心裡很慌張。這節課要講的是九年級上冊第25章第3節用頻率估計概率第1課,雖然帶過畢業班,但是本節內容是新增內容,我也是第一次教。再加上自己對教學內容把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心裡很沒底。果不其然,在上課過程中,我有好幾次大腦短路的情況,腦子瞬間空白,不知道下一句該講什麼,整堂...

25 3用頻率估計概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利用頻率估計概率 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十六章 概率初步 的第三節。它是學習了前兩節概率和用列舉法求概率的基礎上,即學習了理論概率後,進一步從試驗的角度來估計概率,讓學生再次體會頻率與概率間的關係,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試驗頻率和理論概率的關係。概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

教學設計與反思

第一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教學目標 1 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2 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3 學會調控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重點和難點 重點 1 正確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健康問題。2 全面理解健康的含義,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3 了解調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