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外交教學反思

2021-12-31 02:40:02 字數 2252 閱讀 5553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特點:本章共兩節,是中國當代史的重要內容之一,又是以專題的形式出現,是對中國現代各時期外交成就的歸納和綜合,學好本課將有利於複習鞏固各時期的舊知識。

2、 教學目的和要求:

(1) 基礎知識方面:要求學生掌握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建國初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70年代和新時期等四個時期的外交成就

(2) 能力培養方面:a、培養學生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和分析當代的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能力。b、通過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分析得出黨在不同時期制定的外交方針和政策的科學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c、結合各時期的外交史實分析得出各時期的不同外交特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 思想教育方面:a、使學生認識到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提出表明解放了的中國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來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誌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b、和平通過各個時期外交史實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的國際地位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而不斷提高,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 重點: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我國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的表現,新時期的外交方針。

(2) 難點:中蘇關係和中美關係的變化及原因分析,外交政策調整的原因,不同時期的外交特點分析。

二、教法學法:本章分兩課時,第一課時由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熟悉兩節的所有內容,並從巨集觀上把握本章的知識結構,從微觀上分析討論幾個重點問題。通過學生的預習和討論,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學習、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二課時採用老師的講述法和學生的小組競賽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老師進行適當的點評和講述。通過學生的發言,鍛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競賽,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通過討論和課堂習題的完成,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三、課堂設計:

1、 課前布置學生查閱相關的課外資料,尤其是大國關係的歷史資料(中蘇關係,中美關係等),了解大國關係變化的背景。

2、 第一課時安排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進行分組討論,並劃分時期,按各時期的國內國際環境、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和外交特點等方面進行預習,同時推選3~4名上台發言的代表。

3、 第二課時開始老師宣布小組競賽規則和要求,本章共分四個時期,分別由四個小組闡述各時期的基本情況,並從第乙個時期開始發言,同時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搶答。(2分鐘)

4、 按時期順序請各小組代表闡述各時期的外交基本情況(發言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每個時期發言3分鐘,共12分鐘)。

老師一邊總結點評,對重難點加於分析一邊展示正確的內容(課件)並給予打分(每時期約2分鐘共8分鐘)。同時針對各時期提出不同的搶答題(或討論題),第一時期的題目是:新中國剛建立時政治經濟狀況如何?

採取了哪些措施?第二時期的題目是:(1)中蘇關係惡化的原因是什麼?

給我國帶來什麼影響?(2)回顧中國近代以來中俄(蘇)關係的史實。第三時期的題目是:

(1)決定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因素有哪些?(2)回顧中國近代以來的中美關係史實。(3)如何看待中日關係?

說明:所設的問題以重難點為主,並注意與舊知識的密切聯絡,目的是進一步複習舊知識,同時給學生以較明確的知識體系。

5、 老師總結本課基本線索,並啟發學生得出結論:(1)中國始終堅持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2)大國關係影響著中國的外交。(3)綜合國力是外交的本錢。

6、 布置課後作業:按分期、國際國內環境、外交方針政策、外交成就、外交特點等專案把本節課所講的內容作一**。

四、教學反思:

1、 本課第一課時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老師的導讀提綱,查閱相關的課外資料,並組成學習小組,相互討論,形成一定的知識要點,為第二課時作好小組發言的準備。因為每個小組都有一定的任務,且以競賽的形式進行,所以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前的準備中態度認真,效果好,並使大多數學生參與其中,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擴大了知識面,培養了協作的能力。我認為課前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有效的調動措施,學生的主動性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且會減輕課堂容量的壓力。

2、 本課採取小組競賽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效果很好,課堂氣氛活躍,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思辯能力,通過問題的回答和搶答,使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小組競賽的方法是對學生過程的考查,可作為平時成績記錄,這樣才能引起學生重視。但不能太頻繁,可與課堂討論、演說、小**等方式交叉使用。

3、 本課採用問題的形式把新中國的外交史分階段掌握,在學生回答後,老師通過點評、補充把問題的重難點解析清楚,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綜合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體系,即圍繞國內國際環境、 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外交特點等環節形成體系,使學生從巨集觀和微觀兩方面把握課本知識。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 課程標準 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意義。二 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新課程教材中,為了更好地體現新中國外交的階段特徵,編者分三個階段編寫了 現代中國的外交關係 按照三個階段編寫,體現了階段特徵,便於學生掌握新中國外交的發展線索。本節教材講述的是第乙個階...

新中國首富馬雲成功的秘密

新中國首富 馬雲成功的秘密,你真的知道嗎?2014 10 10 中新社紐約9月19日電 記者劉育英 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平台公司阿里巴巴美國時間19日上午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創始人馬雲成為中國首富。對於成為中國首富有什麼感覺,馬雲表示,一點感覺都沒有 錢是用來做事情的!馬雲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陸兆禧在19...

中國外交的三大矛盾

閻學通教授 因此 改革 這個概念用於外交領域變得非常必要。改革 概念為何未用於外交領域 改革 這個概念之所以沒有用於外交領域,主要原因是文革十年間,多數時間的外交政策不是以階級鬥爭為綱指導的。文革期間,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思想指導了中國各領域工作十年,但外交領域則只有3年多。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