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比例尺求實際距離》教學反思

2021-12-30 19:22:33 字數 999 閱讀 4610

一、回顧整節課,我感覺本節課有這樣幾點成功之處:

1、在教學這節課時,我沒有硬要求學生掌握只用一種方法,而是突出了解決問題的多樣化,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的內容是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教材上呈現的內容是用比例的方法來解決,並沒有其他的方法提示。

我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學會欣賞,以實現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同時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其實很多學生沒有採用教材上的「比例」的方法,而是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根據:

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或者根據比例尺表示的意義:圖上距離1厘公尺表示實際距離8000000厘公尺進行解決。如果去比較這幾種方法,可能學生的方法是運用已有的知識,更加方便,特別是在思路上比較清晰。

而書上的「比例」的方法,學生容易出現單位不統一的錯誤,同時在過程上比較麻煩,但是也有其優點,就是通過解決這樣的問題,更能體現比例的應用價值。在這節課中,我還注重讓學生有機地溝通方法之間的聯絡,也就是讓學生明白方法雖然不同,但實質都是一樣的,都是根據比例尺的意義(圖上長度和實際長度的關係)來解決的。

2、理論聯絡實際,力求走進生活。在選題時,盡量選取學生身邊的生活例子,學生能體會出,甚至有過親身體驗的生活情境,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

二、本節課中我也有很多遺憾,一是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往往替學生說,恐怕學生說的太遠,放不開手腳。二是對求實際距離的三種方法有點面面俱到,沒有突出重點。三是在整節課上,為了能順利的完成本節課的任務,節約時間,提的學生往往都是優秀生,缺少對後進生的關注。

我認為最好不要固定方法(除非有特定要求)只要學生會做,做的對就行。

四、教學困惑:本節課在**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脫離老師的講解、自主學習,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意識,體驗與同伴的合作探索、創新意識。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沒有做到教師「講」 的少,學生「說」的和「做」的多的問題。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時間太少,讓學生把思考過程、結果說出來的環節有點太倉促,在教學中如何設計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求實際距離》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曾想過這樣設計 先複習一下比例尺的意義,然後課件出示課本的資訊窗,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問題,如 從濟南到青島有多遠?需幾小時到達?然後重點探索如何根據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出實際距離。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對根據數學資訊提問題這個環節似乎興趣不是很大,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

比例尺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積極地去探索並解決問題,達到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性學習得以保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必要的知識準備,即學習任務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學習本課知識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除應用題等知識基礎以及分東西等生活經驗,這些知...

比例尺教學反思

今天,我進行了 比例尺 的教學,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首先,我創設了乙個情境,引導學生明白按照實際尺寸繪製平面圖是不可能的,初步產生縮小放大的需要,引入了學生對新知學習的渴望,進而,讓學生初步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有縮小和放大兩方面的應用,進而,引入了學習比例尺的必要性,匯入新課的學習,接著,通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