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指導實施方案

2021-12-21 06:29:11 字數 4782 閱讀 8101

方案資中縣高樓鎮中心學校初中部課題組

二0一四年三月一日

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指導

實施方案

資中縣高樓鎮中心學校初中部課題組負責人: 孫翠仙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提出的文化及社會背景

(1)、從語文教育現狀看。多年來,語文教育界為提高語文教育效率,在理論方面和實踐領域,作了很大努力。學術上的探索豐富了語文教育理論,語文教學實踐也獲得了不少成績。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母語教育水平下降雖有其特殊性,不過和一些共同的負面因素有關,如在電視、網路等走進尋常百姓家的今天,學生用於閱讀的時間大大減少了。再加上分配給母語教育的課時和學生課外學習母語的時間也減少了。所有這些對語文教育都造成了強烈的負面衝擊。

(2)、從教育的社會功能看。教育必須為社會服務,必須依靠教育成果推進社會的進步、適應社會的發展。人類進入資訊時代,人們不可避免地要通過閱讀,以便更快、更準確地獲取新的資訊,而現實社會資訊傳播媒介的多樣性,尤其形象性資訊的強化,負面影響了人們閱讀的興趣,致使閱讀能力不可避免的退化。

而教育無法直接改變這一現實,並且必須接受這一挑戰,因此只有在加強教育功能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教育目標。

(3)、從教改的趨勢看。新課標在總結過去教學實踐正反兩方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現實,針對語文教學現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意見。尊重人文學科教學特點,重視母語教育的一般規律,尤其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更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而語文教師必須意識到這種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同時把語文教學放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高度上去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探索語文教學新路子、新方法,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絡,抓住閱讀這一環節,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4)、從初中生閱讀現狀看。目前,初中生閱讀能力偏低,閱讀方法較為單一,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知如何去閱讀。同為初中學生,由於各方面原因,其知識結構、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相差很大。

要在初中階段培養或提高閱讀能力,必須正視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的現象。

(5)、從語文素質的測試看。培養學生篩選有用資訊的能力、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欣賞能力、表達能力、整體感知能力、評價能力等,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6)、從農村中學生的狀況看。學生閱讀能力的城鄉差距十分明顯,農村中學生的閱讀量小,盲目性強,缺乏系統指導。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提出「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指導」這一課題,顯得尤為重要,是當務之急。

2、課題提出的實踐背景

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指導存在較多誤區,舉其要有四:一是目的偏離,忽視、輕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尊重其主體性;二是過程簡化,以程式式分析代替學生富於獨特品格的認知過程;三是教法單一,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教師往往拘守課文、侷限課堂、偏重考試;四是開拓乏術,學生閱讀主體地位削弱,侷限於課本。以上做法遠遠背離新課改的要求。

基於此,課題組提出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指導分段安排的設想,並積極探索「合作**式」閱讀指導課堂教學模式。

3、課題研究的現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為此,為了強調閱讀的重要作用,突出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精神,進一步搞好語文課程改革,所以語文試題中的閱讀分值不斷增加,題型更加新穎靈活多樣,試題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深刻,試題除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考查情感態度,價值觀及表達觀點的能力也成為明顯趨勢。

因此。加強閱讀教學,培養閱讀能力已成為搞好語文教學,提高學業成績的重要課題。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語文閱讀學習對中小學生能力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報告指出:「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閱讀方法指導不力,學生天然閱讀興趣喪失等問題嚴重存在」。那麼我校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

現歸納如下:

從教師來看

(1)、學校及班主任重視不夠,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

(2)、課堂閱讀教學,仍然以分析講解為主要方式,沒有把「一言堂」變為「群言堂」。教學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取的閱讀教學效果沒有達到。

(3)、我校課堂外閱讀教學幾乎沒有涉及,即使有課堂外閱讀教學,教案設計也是千篇一律,沒有凸現不同閱讀課型的差異。

(4)、教師不善於閱讀,對閱讀基礎知識缺乏系統、有效地訓練,不會指導學生正確閱讀。

從學生方面看

(1)、學生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時囫圇吞棗,粗粗瀏覽即是閱讀。

(2)、很少做讀書筆記,很少深入思考,沒有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從閱讀教學雙向交流的實際來看

(1)、閱讀教學形式與學生實際需要不一致。課堂上學生閱讀時間太少,閱讀量嚴重不足;課外閱讀的時間和內容由於受網路和電視的影響嚴重受限,有的家長課外強迫學生讀唐詩宋詞,學生的閱讀情趣不佳。但如果僅僅學習課本又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利。

(2)、閱讀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規範對應不一致。語文閱讀課程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有規範(規範是課標的要求)可循的,因而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考慮閱讀教學與聽說讀寫的規範之間的對應關係,但語文閱讀教學對這一對應關係考慮存在嚴重問題,課堂上常常出現草草閱讀即了的現象。

(3)、多**化造成閱讀教學的失色。之所以把過多過濫地使用多**技術進行教學的行為稱為「多**化」,就是因為這種行為放大了多**技術的功能,抹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維和人性親和力的對話。所有這些,都是造成我校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待於進一步加以改善。

《課程標準》中以初中三年級的閱讀要求來看:例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例二、「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進行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疑難問題」;從例一中「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我們通常通過聽課看到,不少學生並未達到這樣的效果;從例二中「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要得出這樣的心得常常是很艱難的;從考試成績來看,閱讀部分失分依然嚴重,可見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程度不高。導致學生學業成績不高,與課標要求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很有研究的空間。

本課題就是基於以上原因,提出從師生的閱讀現狀出發,從教師語文閱讀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出發,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方法與策略,力求達到農村初中語文閱讀學習的效益最大化。

4、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是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相關教育理論,以繼承為基礎,以創新為目的,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實踐意義為:提高學生的篩選有用資訊的能力、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欣賞能力、表達能力、整體感知能力、評價能力;在閱讀能力培養研究過程中促進學生答題能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我校學生閱讀能力有一定提高;對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提高我校語文的教學質量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本課題研究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課題教學為基礎。由於該操作模式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理論。因而,不僅可以學習應用,提公升實踐的效能,也可以驗證理論;同時,在實踐中還可能出現新的生長點,使相關理論得到豐富的發展。

如在操作過程中,認識「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自主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問題,本研究對深化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論研究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二、課題的界定與假說

1、課題中的「農村」:是相對於城市的稱謂,指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人口居住的地區。本方案的農村特指西部丘陵地區的農村。

2、課題中的「中學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學生,年齡一般為11-19歲左右。在中國由初級中學(初中)和高階中學(高中)組成。

本課題所指中學生特指為初中生,即九年義務教育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的學生。

3、課題中的「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範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語文也是語言文字或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

4、課題中的「閱讀」是指從書面材料中獲取資訊的過程。

5、「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指導」這一課題,特界定為農村初中學生對學習語文這一門學科其中對學生閱讀內容、能力、方法等進行指導。

三、課題實施的依據

1、《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對現代文閱讀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課文的閱讀要求是「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的要求是能夠區分。

」具體分析,就是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疑難問題,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要求是「欣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領悟內涵,品味語言,二是體驗情境和形象,並能說出體驗,三是評價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閱讀科技作品,要求「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閱讀議**作品,要求目標圍繞「材料」和「觀點」設定,能區分觀點和材料,發現二者之間的聯絡並作出判斷。

《語文課程標準》就課外閱讀也提出了要求。一是重視課外閱讀的過程,強調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畫」,二是對課外閱讀的物件做出了規定,要求讀「各種型別的讀物」和「名著」,三是規定了課外閱讀的量,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名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

2、現代對話理論的滲透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閱讀理念是以現代對話理論作為基礎的,對話理論認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就其本質而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絡,閱讀行為就意味著在人與人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係。這種對話和交流是雙向的,互動的,互為依存條件的,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讀者的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正是一種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造的過程。

所以讀者絕不是消極被動的。讀者也是文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建議中也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3、建構主義理論的應用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的素質和能力是在不斷發展中形成的。學習的本質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師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建構對世界的理解。不同文體的文章會有不同的閱讀要求,閱讀時注意探尋其中的閱讀規律,建構自己的閱讀知識的理論體系,這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方法。

農村中學生課外閱讀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 認識世界 發展思維 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 教師 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

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作者 潘躍春 新教育時代 教師版 2018年第06期 摘要 閱讀是人類謀求發展的一大需要,是人們終生學習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是素質教育中最基礎 最核心的部分。閱讀能力的強弱對於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教育的乙個重要目標,...

提高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舉措

摘要提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針對語文教學所面臨的難題,關鍵還是要著手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習慣的培養,改進教學方式 重視語文教學實踐 加強針對點訓練。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踐 了如何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水平有力的措施。關鍵詞閱讀興趣培養實踐 現階段的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普遍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