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教程二章總結

2021-10-21 23:11:28 字數 5427 閱讀 9222

第一章傳播學的研究物件與基本問題

第一節從傳播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物件

一、如何把握傳播概念

1、美國社會學家庫利在2023年發表的《社會組織》中,為傳播下的定義為:

「傳播是指人與人關係賴以成立和發展的的機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徵及其在空間中得到傳遞、在時間上得到儲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態度和動作、聲調、語言、文章、印刷品、鐵路、電報、 **以及人類征服空間和時間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作為社會互動理論倡始人的庫利突出強調了傳播的社會關係性,把傳播看做是人與人關係得以成立和發展的基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把「鐵路」也視為重要的傳播手段。在他看來,鐵路交通是人和物的流通,這種流通必然也伴隨著人與人的交往或以物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會互動關係。

2、美國符號學家皮爾士在2023年的《思想的法則》中為傳播下了這樣乙個定義:

「直接傳播某種觀念的惟一手段是像。即使是傳播最簡單的觀念也必須使用像。因此,一切觀點都必須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說是由表明意義的符號構成的。」

作為符號學的創始人,皮爾士更強調符號作為精神內容的載體在傳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們開創了界定傳播概念的兩傳統,一是社會學的傳統,一是符號學或語義學的傳統。後來,這兩傳統逐漸發生融合。例如,有的學者將傳播定義為「通過符號或象徵手段而進行的社會互動。」

總結以上觀念,我們得出傳播的本質為:所謂傳播,實質上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人們通過傳播保持著相互作用和影響的關係。

兩個傳統的融合:傳播是通過符號或象徵手段而進行的社會互動。/通過社會互動而共享意義。

3、資訊科學對傳播學的乙個重要貢獻就是提出資訊的概念。從資訊科學的角度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行為的介質是作為意義和符號、精神內容和物質載體之統一體的資訊。因為意義離開符號便不能得到表達,而符號離開意義只不過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質,兩者都不能單獨的引起社會互動。

從20世紀40年代資訊科學誕生後,許多傳播學家在界定傳播概念的時候都突出強調傳播的資訊屬性。例如,施拉姆在《傳播是怎麼執行的》一書中指出:當我們從事傳播的時候,也就是在試圖與其他人共享資訊——某個觀點或某個態度。

傳播至少有三個要素:信源、訊息和信宿。此外,傳播學者阿耶爾也明確的的指出:

傳播在廣義上指的是資訊的傳遞,它不僅包括接觸新聞,而且包括表達感情、期待、命令、願望或其他任何什麼。資訊科學對傳播學的貢獻更重要的是它擴大了傳播學的視野,因為從資訊科學的觀點來看,傳播並不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而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普遍現象,它作為一種客觀的機制在維持物質運動和系統的執行方面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個觀點是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背景中考察人類社會的傳播現象。

二、傳播與資訊

1、傳播:傳播是資訊的傳遞或資訊系統的執行,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人們通過傳播保持著相互作用和影響的關係。

2、資訊:資訊科學認為,資訊是物質的普遍屬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運動形式。資訊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質運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屬的物質系統,在同其他任何物質系統全面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以質、能波動的形式所呈現的結構、狀態和歷史。

這是最廣義的資訊概念。一切「表述」(反映)事物的內部或外部互動狀態或關係的東西都是資訊。

3、資訊的分類:非人類資訊和人類資訊;物理資訊、生物資訊和社會資訊。這裡的社會資訊是指:

除人的生物和生理資訊以外的、與人類的社會活動有關的一切資訊。社會資訊是物質載體和精神內容的統一,主體和客體的統一,符號和意義的統一。資訊是由物理載體和意義構成的統一整體。

4、社會學視點和資訊科學視點結合的傳播概念:傳播是社會資訊的傳遞或社會資訊系統的執行。

5、社群:由地緣關係和社會關係構成的共同體。

6、傳播學考察的主要物件—始終都是人類的社會資訊及其傳播活動

7、社會資訊與自然界的其他資訊的聯絡和區別

聯絡(共同點)作為資訊的一種型別,社會資訊也是以質、能波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精神內容的載體,無論是語言、文字、**、影像,還是聲調、表情、動作等,都表現為一定的物質訊號,這些訊號以可視、可聽、可感的形式作用於人的感覺系統,經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得到處理並引起反饋。因此,社會資訊也具有物質屬性(至少就精神內容與載體的不可分離性而言),這是社會資訊與其他資訊的共同點。

區別:(也可作為「為什麼說『資訊是物理載體和意義構成的統一整體』?」的答案)

(特殊性質)社會資訊及其傳播又有其他資訊所不具備的特殊性質,就是它伴隨著人的精神活動。自然界中的傳播通常表現為一定的物理或生物條件的作用與反作用,滿足一定的條件,必然會引起相應的反應,而社會資訊則不同。第一,它並不單純地表現為人的生理層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隨著人複雜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伴隨著人的態度、感情、價值和意識形態(兩個伴隨);第二,即便是作為社會資訊的物質載體——符號系統本身,也是與物質勞動密切相關的精神勞動的創造物(乙個創造物)。

在此意義上,我們把社會資訊看做是物質載體和精神內容的統一(社會資訊的本質),主體和客體的統一,符號和意義的統一。社會資訊的傳播,具有與其他自然資訊不同的特殊規律。

8、資訊科學對傳播學的巨大貢獻:

傳播學與資訊科學是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的,資訊科學對傳播學的巨大貢獻表現在:一是把資訊概念引進了傳播學領域,提高了傳播學理論表述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提高兩性);二是拓寬了傳播學的視野,使它能夠把人類傳播活動放在更大的系統和環境中加以考察,這有助於探索人類社會傳播的一般和特殊規律(一寬一大)。

三.傳播的定義和特點

1、傳播:(定義)即社會資訊的傳遞或社會資訊系統的執行。(遞行—地形)(這樣乙個定義,有助於我們更客觀地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傳播的客觀規律。)

2、 它的基本特點:

第一、社會傳播是一種資訊共享活動。

也就是說,社會傳播是乙個將單個人或少數人所獨有的資訊化為兩個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過程。這裡的共享意味著社會資訊的傳播具有交流、交換和擴散的性質。

第二、社會傳播是在一定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又是一定社會關係的體現。

(傳播是在一定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又是一定社會關係的體現。如何理解這個觀點?)

「傳播和社群有共同詞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傳播產生於一定的社會關係,這種關係可能是縱向,也可是橫向的。它又是社會關係的體現,傳受雙方表述的內容和採用的姿態、措辭等無不反映其社會角色和地位。

社會關係是人類傳播的一本質屬性,通過傳播,人們保持既有社會關係並建立新的社會關係。)

第三,從傳播的社會關係性而言,它又是一種雙向的社會互動行為。

資訊的傳遞總是在傳播者和傳播物件之間進行的,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行為的發起人,即傳播者通常處於主動地位,但傳播物件也不單純的處於被動地位,他可以通過資訊的反饋來影響傳播者。雙向性有強弱之分,但任何傳播無論其參與者是誰,都必然是一種通過資訊的授受和反饋展開的社會互動行為。

第四,傳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傳受雙方必須要有共通的意義空間。

資訊的傳播要經過符號的中介,這意味著傳播也是乙個符號化和符號解讀的過程。符號化即人們在進行傳播之際,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意義)轉換成語言、聲音、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號;而符號解讀指的是資訊接收者對傳來的符號加以闡釋、理解其意義的活動。反饋也包括在對符號解讀基礎上的再次符號化活動。

共同的意義空間,意味著傳受雙方必須對符號意義擁有共同的理解,否則傳播過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傳而不通,或導致誤解。在廣義上,共通的意義空間還包括人們大體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

第五,傳播是一種行為,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系統。

行為、過程、系統是人們解釋傳播時的三個常用概念,它們從不同角度概括了傳播的另一些重要屬性。

當我們將傳播理解為「行為」的時候,我們把社會傳播看作是以人為主體的活動,在此基礎之上考察人的傳播行為與其他社會行為的關係;但我們把傳播理解為「過程」的時候,著眼於傳播的動態和運作機制,考察從新源到新宿的一系列環節和因素得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關係;當我們把傳播視為「系統」的時候,我們是在更加綜合的層面上考慮問題,這就是把社會傳播看作是乙個複雜的「過程的集合體」,不但考察某種具體的傳播過程,而且考察各種傳播過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總體發展變化。

傳播學現狀:20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的社會科學和邊緣學科,與諸科學聯絡滲透因而物件和研究領域不甚明確。分科領域(大眾傳播學、文化傳播學、廣告傳播學等)繁榮,基礎理論研究卻顯薄弱。

第二節傳播學是研究社會資訊系統及其執行規律的科學

一、 關於傳播學的研究物件的幾種表述:

第一種表述是:「傳播學是研究人類資訊傳播活動的學科。」這是一種非常通俗的表述,但過於朦朧和寬泛,沒有為考察傳播現象提供乙個具體的切入點;

第二種表述是引用施拉姆的一段話:「我們研究傳播時,我們也研究人—人與人的關係以及與他們所屬的集團、組織和社會的關係;研究他們怎樣相互影響、受影響,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別人和受被人教,娛樂別人和受到娛樂。要了解人類傳播,我們必須了解人是怎樣相互建立聯絡的。

」這段話指出了傳播學關注的許多問題,也指出了傳播學走為社會科學的性質,但是,這種表述過於冗長,也無法與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區別開來。

第三種表述是:「傳播學的研究物件應該是『傳播過程』。」這個表述簡潔具體。

但對具體傳播過程的研究是傳播學的乙個重要內容,但並不是它的全部。傳播學不僅要考察各個具體的傳播過程,而且還要考察過程與過程的相互聯絡,考察傳播活動得以進行的社會環境,以及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結果。因此把狹義的傳播過程作為傳播學的研究物件,是包容不了傳播學的現有理論體系的。

根據錢學森的「把極其複雜的研究物件稱為系統,既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這個系統本身又是他們從屬的更大的系統的組成部分。」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我們可以總結出:傳播學的研究物件是社會資訊系統,傳播學是研究社會資訊系統及其執行規律的科學。

二、社會傳播的系統性

1、系統:指的是由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若干部分結合在一起並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2、如何理解社會傳播的系統性?

一切事物都處於一定的系統之中。社會傳播同樣具有普遍的系統性。

傳播學通常把社會傳播分為五種基本型別,這五種不同的型別實際上也是五種不同的傳播系統。傳播系統也稱為資訊系統。這五種傳播系統分別為:

①人內傳播——是個人接受外部資訊並在人體內部進行處理的活動。人內傳播具有典型的系統性,主要表現在人體本身就是乙個完整的資訊系統,它既有接收裝置(感官系統),又有傳遞裝置(神經系統);即有處理裝置(記憶、思維系統),又有輸出裝置(語言、動作、表情等系統)。人內傳播正是由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各組成部分構成,執行個人資訊處理功能的有機整體。

②人際傳播——(個人與個人間的資訊傳遞)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的相互鏈結所形成的新的資訊系統。在這個系統裡,人們通過資訊的授受,保持著相互影響和作用的關係。

③群體傳播——(這裡主指自然發生的社會群體,如家庭、親友、社交圈、階層、世代等)是比人際系統更大的系統,它不僅存在著許多個體系統的活動,這些個體系統的有機結合還產生了新的輸出物——群體規範和群體價值。群體資訊系統的乙個重要功能就是幫助個人實現社會化,在社會化過程基本完成之後,還依然對個人的社會態度和行為發揮重要的制約作用。

④組織傳播——組織是乙個比自然發生的群體結構秩序更嚴密的社會集合體。其特點:具有明確的組織目標,其結構和分工都是為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而設定的,因此組織本身就是乙個執行特定功能的系統。

現代組織的典型形態—企業的基本目標是從事生產,而生產是一種綜合的活動.是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有機結合,企業活動需要進行管理,管理正是企業資訊系統的功能,對內他協調企業組織內部的分工與合作關係,對外則不斷從市場和社會環境中收集資訊和得到反饋,由此來協調企業的生產活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企業傳播的系統性是顯而易見的。

傳播學史總結

傳播學的三大歐洲起源 1 達爾文與演化論 英國 2 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理論 奧地利 3 馬克思與批判學派 德國 演化論對社會科學思想和傳播學的重要影響 1 它在系統闡述辯證唯物主義方面,直接影響了馬克思。2 芝加哥學派的重要任務庫利 帕克最初都是由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某些概念引入社會學領域的 儘管他們後...

傳播學概論總結

緒論一 什麼是傳播 傳播學 communication 原意為通訊 傳達 交換 意見 交流 交通等 二 傳播的定義 美國社會學家庫利 傳播指的是人與人關係賴以成立和發展的機制 包括一切精神象徵極其在空間中得到的傳遞 在時間上得到儲存的手段。他包括表情 態度和動作 聲調 寓言 文章 印刷品鐵路 電報 ...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課後答案

第一章第一節1 為什麼說 資訊是物理載體和意義構成的統一整體 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行為的介質既不單單是意義,也不單單是符號,而是作為意義和符號,精神內容和物質載體只統一體的資訊,因為意義離開符號就不能得到表達,而符號離開意義只不過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質,兩者都不能單獨引起社會互動行為。社會資訊指物質載...